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永远的一天》:优雅的慢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陈继明 参加讨论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希腊电影大师。《永远的一天》,1998年夺得金棕榈奖。领奖时,他说:“我早该拿到这个奖了。”
    这话里面,别人看到的是自信,我看到的却是哀伤——对于迟到的认同的无奈和哀伤。人的世界,庞大的世界,被时间所控制的世界,有着太多的变数。一个人的才华和抱负,正如人要衰老,美好会逝去,爱情会丧失,有如“明天”是什么,我们永远得不到肯定的答案。在这样一个强大的世界面前,自信是虚假的,哀伤才是真实的。《永远的一天》里,我看到的也是哀伤,是苦口婆心,是刻骨的伤逝。
    “当痛苦无法忍受时,一定要记得来找我。”医生说,于是,主人公,一个衰老的诗人,准备在“明天”(不能换成“第二天”)去医院。整个故事就发生在“今天”。于是我们看到了他的一系列告别,和陪伴他三年的女人,和海边的老房子,和一只狗。后来还发现了一封尘封已久的信,他死去已久的太太的信。借着这封信,他才发现太太曾经是多么爱他,以往的点滴——尤其是他们的女儿满月那天的点点滴滴,慢慢浮现,再三穿插在“今天”的生活里。有趣的是:这个名叫亚历山大的老诗人,在整个片子里,都穿着同一身衣服,哪怕是女儿满月的那天。妻子安娜是当时的样子,而他,直接从现在走进过去。和妻子拥抱的,既是当时的他,又是现在的他。如果说,我们只在此处看到了手法,看到了风格,那实在是大错特错,在我看来,这无疑是对时间的可怜巴巴的哀求。
    同样,这部电影里,镜头的缓慢摇移,自然主义的长镜头,仍然不仅仅是手法和风格,而是一种充满着爱恋和怜惜的态度,是对万事万物的抚摸,是引导观众如何“看”这个世界,正如作者本人说过的:“希腊人是在抚摸和亲吻那些石头中长大的。”我们如果跟着他的镜头,用一种“抚摸式的看”去欣赏,我们便不会觉得他的慢是不可忍受的、沉闷的,相反,我们的内心会体会到独一无二的优雅和舒服。
    当一切变成诗,一切都是如此优雅!
    原载:《文艺报》2010年02月2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