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珍视历史——从电视剧《杨贵妃秘史》谈历史题材创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仲呈祥、晓东 参加讨论

    一段大唐皇朝由盛而衰的历史,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绝唱,演绎着文人墨客们说不清、道不明、言不尽的千古秘史。正值电视剧《杨贵妃秘史》全国二轮播出收官之际,笔者就此专门采访了文艺评论家仲呈祥。
    晓东:近些年,很多影视作品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盛唐的这段历史,大家为什么对这段历史这么热衷?
    仲呈祥:《杨贵妃秘史》选择了一段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和活跃于这段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作为描写对象,讲述了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长留青史的爱情故事。为什么代代人民都热衷传述这段历史,并且不断用文艺形式再现这段历史呢?因为这段历史本身蕴含着帮助今天的人们去认识封建皇权制度对人性对人的感情的戕害和制约;另一方面,正如大家常说的,爱情是人类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身居高位、身为天子的李和来自民间的杨之间真挚、执著的爱情,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传统等级观念和年龄差距,是直到今天仍值得张扬的两性之间的忠贞爱情。
    晓东:李杨之恋被传颂至今,因为他们之间的爱并不仅仅是一个皇帝和一个妃子之间的爱,《杨贵妃秘史》揭秘说他们因音乐走到了一起,除了是爱人,他们更是知音。
    仲呈祥:这部戏有意识地再现了盛唐时期的音乐、诗歌、舞蹈等一系列文化繁荣的景象,主人公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遇见了知音,产生了心灵的碰撞,这个事实告诉人们,两性之间的忠贞爱情是产生在共同的文化追求、艺术趣味、审美好恶之上的。比如我们这代人,你问我偶像是谁,我可以脱口而出: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是他们的作品养育了我,这是我所钟情的文化环境;但恕我直言,到了今天,全国的中小学校文艺汇演,200多个艺术教育的负责人在一起议论时发现,如今不少中小学生的偶像都变成了赵本山、小沈阳、李宇春了,可见文化落差有多大。
    晓东:观众喜欢历史剧,是因为他们从中看到了现实?
    仲呈祥:为什么楚汉相争老是写个没完?道理很简单,因为在这段历史里面,一个弱小的刘邦战胜了强大的项羽,它蕴含着宝贵的历史经验,像重用人才、治军严厉、深得民心,都值得今人汲取。一样的道理,勾践战胜夫差的故事为什么反复重拍?因为勾践身上蕴含的卧薪尝胆的民族精神,范蠡这种知识分子的智囊作用,西施顾全大局的牺牲精神,今天仍然很需要。其实人们喜欢历史题材剧既是着眼于历史又是着眼于现实,从历史中寻找现实。
    晓东:剧中作为宫廷乐伎的谢阿蛮在史书中没有详细的记载,创作者发挥的空间就很大,而像李白这样家喻户晓的历史文化名人,他的形象塑造就难了。
    仲呈祥:历史上的李白是个不能做官、只能作诗的浪漫主义者,他在《杨贵妃秘史》中的作用就是通过他和李隆基、杨玉环之间的关系和交往强化整个故事的悲剧性,癫狂的诗人气质基本上是演出来了,这就像国画的境界在似与不似之间。“秘史”有个大前提,即坚持整体的历史框架、历史精神、历史走向不变。在这个大前提下,去发挥艺术想象完全是应该的。
    拿郭沫若来说,作为一代历史学家和历史剧作家,在他几十年的治学和创作生涯中,深谙历史与历史剧创作在思维方式上的本质不同。当他搞历史研究的时候,他遵循的是四个字:“实事求是”;而当他搞历史剧创作的时候,还是四个字:“失事求似”,意思是失去了表象的事实,求得精神上的相似。而“秘史”系列就是在历史走向、历史精神上实事求是,而在具体的人物塑造、性格刻画、细节安排上“失事求似”,进行适当的艺术虚构,这是符合审美规律的。
    晓东:有人说,现在历史剧戏说成分太多,真实的成分太少,有的除了名字是真实的,其它一律虚构。尽管电视的功能是娱乐,但在历史剧附加过多的娱乐性会让人难辨真假,特别是可能误导青少年。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仲呈祥:剧作家的任务是把握住历史精神,而不必为历史事实所束缚,写剧本不是在考古和研究历史。比如郭沫若最有名的《屈原》这个历史剧,有一些情节就是跟历史不一致的。所以,历史剧创作应该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大事不虚,就必须坚持科学的唯物史观;小事不拘,就必须遵从审美创作的独特规律,展开艺术虚构和艺术想象的翅膀。历史学和艺术学是不能相互取代的,但又是互补生辉的。
    晓东:在你看来,一部优秀的历史剧要具备怎样的素质?
    仲呈祥:我们过去学习历史,主要是通过书籍文化,读二十四史来了解,但是现在的青少年大量的是从银幕上、荧屏上去了解历史,在这样一种国情下,如何利用这种现代化的大众艺术传播一种正确的历史观,通过艺术鉴赏的方式去提高民众的历史素养,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部优秀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可以让观众从鉴赏中丰富历史知识、领悟历史真谛、提升精神素质和人格节操。
    既然电视剧在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我们就该花大力气努力提高其思想艺术质量,营造一种深刻而不肤浅、幽默而不油滑、沉稳而不浮躁的文化鉴赏习惯,这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晓东:历史题材剧作不是历史教科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历史剧该如何承担大众文化塑造的责任?
    仲呈祥:历史题材创作中有各种样式,有的“戏说”作品你不能给它赋予这种担子。我曾强调过,古装戏是戏曲史上的概念,其美学基础是以虚代实;历史剧作为影视上的概念,其美学基础是艺术地还原、再现历史,它往往借历史之形,演今世之情,带有寓言色彩,主要功能在于娱乐,让大家得到一种情感的宣泄。但涉及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而且是重大事件时,我们就要用严肃的唯物史观和先进的美学观来要求它、来衡量它,就要按照大事不虚的创作原则来规范它,这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当代观众负责。不着边际地“戏说”历史,只能造成人们观念上的混乱。每个民族都应该珍视自己的历史。
    原载:《文艺报》2010年06月2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