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2010年中国电影:绚丽的银幕景象 炫目的产业硕果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颖言 参加讨论

    从《唐山大地震》感动全中国,到年末贺岁档强片云集、好评如潮,2010年的中国电影创作呈现出口碑与票房共赢的全新气象。从贯穿全年的优秀影片一票难求、票房总额高速攀升,到影院投资的如火如荼、银幕总数迅速扩张,中国电影市场持续井喷式发展。从普通百姓的街谈巷议,到各种媒体的强烈关注,中国电影重新成为了文化领域的主力军之一。这些现象标志着经过8年的产业化改革之路,中国电影的进步获得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可,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新年伊始,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刚刚过去的2010年的中国电影,聚焦它前进的足迹和发展的脉络。
    热情迸发 创作活跃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组织召开了“全国影视创作座谈会”,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步骤,中国电影人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使全国电影业继续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赢得了广大观众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中国电影的生产数量和制片规模稳步提升。据统计,全年共审查通过故事片526部,动画片16部,纪录片15部,科教片54部,特种影片9部,电影频道出品数字电影约百部。参与创作和投资的制片机构超过600余家,其中大部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中国电影多元投资主体活跃、生产力深度激活的创作生产格局正在形成。电影创作生产力的不断增强,表明社会资金对中国电影制片的整体盈利能力充满信心,为电影创作持续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立足本土 刷新观念
    在制片业规模化高速增长的基础之上,“三性统一”的优秀电影作品集中涌现,获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和良好的市场反馈。以《唐山大地震》、《山楂树之恋》、《赵氏孤儿》等为代表的优质国产大片呈现出集群效应,在与进口大片的同台竞技中发挥实力、彰显口碑。其中,《唐山大地震》作为一部有着平民史诗风范的主流电影力作,在电影产业化改革迈向崭新阶段的时机出现,改变了近年国产大片过于注重视听冲击和外在形式的倾向,坚持社会责任与主流情感相统一,坚持本土化的故事原则,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中深入挖掘,以人情伦理和朴素情感为核心诉求,富于时代精神和传统美德,对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进行了现代意义上的升级、转换和改造,堪称探索“三性统一”的一部标志性作品,也是中国电影实践“三贴近”创作原则的一个重要收获。
    《非诚勿扰Ⅱ》、《让子弹飞》、《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等影片,也都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对于外来商业电影模式的简单复制和过度倚重,勇于从民族历史记忆中寻求灵感与素材,从本土文化土壤中吸纳养分,合理借鉴国际先进电影经验,使得2010年的国产大片呈现出本土性突出、原创力充沛、历史与文化厚度加强的崭新气象。
    《第一书记》突破了传统英模影片的惯性思维,大胆展示主人公沈浩的行为心理,拓展了电影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野。
    伴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完善与更新,多样化、多品种、多类型的中小成本影片创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杜拉拉升职记》、《海洋天堂》、《东风雨》、《80后》、《决战刹马镇》、《无人驾驶》、《西风烈》、《恋爱通告》、《人在囧途》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小成本影片,以创新求突破,以突破促发展,立足本土文化、刷新创作观念、观照现实生活、丰富表现角度、贴近观众需求,开创了新的电影语言类型与文本样式。这些中小成本影片凭借其新颖的观赏体验和独特的艺术内涵,突破了电影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对中小成本影片在投资规模化、市场认可度、商业附加值等方面的制约,在主流市场上形成了区别于商业大片的另一种集体性力量,不仅收获了较好的票房成绩,也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格局正在由大片垄断向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化发展转变,一种丰富合理的产品种类结构体系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深挖市场 全面进步
    在国产影片持续发力的强势推动下,2010年的全国电影票房约同比增长60%以上。其中,国产影片再度引领风骚,占全年票房总额的55%以上。累计有17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其中,《唐山大地震》收获6.65亿元票房,观众达2000万人次,创造了国产电影票房的崭新纪录。全年票房超千万元的影片达到50部以上,初步形成了大片拉动票房,中小成本影片稳定放映场次和观众流量并且有力补充票房的市场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进入城市主流院线的国产影片不低于150部,即平均每个月有12部以上的国产新片上映,使许多原先空白的市场空间得到了填补和拓展,国产影片的市场占有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尤其是随着优秀国产影片数量增多,电影产业发行和放映理念的转变,运作水平及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影片的档期分布上也呈现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常态发展良好趋势。除贺岁、暑期、国庆等几个票房产出较高的传统档期之外,传统非优质档期的市场潜力也得到进一步挖掘,市场供求趋于平衡。如《杜拉拉升职记》和《西风烈》,分别选择在4月和10月下旬的传统冷档期内上市,凭借良好的影片质量和到位的宣传运作,分别获得1.5亿和7000万元的优异票房,为中小成本国产片的市场拓展积累了有益经验。
    中国电影走出去,提升中国电影的海外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一直以来是电影界为之努力的目标。2010年,我国在境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72次中国电影展,展映国产影片479部次;累计48部次影片在20个电影节上获得69个奖项;有43部国产影片销往61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超过35亿元人民币,中国电影的海外影响力正在逐步增强。
    中国电影的生产活跃与市场繁荣为广大的青年电影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一批青年影人借电影加速发展的东风崭露头角、显露峥嵘。宁浩、高群书、徐静蕾、丁晟、柳云龙、李蔚然、薛晓路、乌尔善、李芳芳、张猛等一大批青年创作人才主动贴近市场,贴近观众,努力通过影片内容与日常生活广泛联系,力求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开始形成群体集结的态势,以年轻人旺盛的创作力与活跃的思考力,不断创新着中国电影的艺术特质与观赏价值,逐渐担纲起了中国电影创作的有生力量,初步走向中国电影界梯队整齐、人才不断的良性局面。
    电影市场的火热带动影院投资的热潮,2010年的影院建设在连续几年的高增长基础上继续大踏步前进,各地新建影院方兴未艾、如火如荼,速度飞升、超出预期,成为国内外瞩目的产业发展亮点。全年新增影院300多家,新增银幕数1500多块,平均每天新增4块银幕,其中数字影厅占90%左右。预计年底,全国院线银幕总数过6000块。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新增影厅数均达到全国新增影厅数的40%以上,影院建设取得可喜进展,电影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均衡完善。
    回首2010年,中国电影坚持导向、立足创作、深挖市场,继续呈现出全面进步、欣欣向荣的大好态势。为了早日实现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变的目标,中国电影需要进一步创新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的新篇章!
    
    原载:《人民日报》(2011年01月04日24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