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建构荧屏精神高地 ——从2010年几部红色经典电视剧改编说开去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李树声 参加讨论
年终岁尾,当我们盘点去年的电视剧时,就会欣喜地看到一股红色题材的热流扑面而来,《江姐》、《洪湖赤卫队》、《永不消逝的电波》、《南下南下》、《一路格桑花》、《远山的红叶》《山间铃响马帮来》、《解放大西南》等,无论是对题材的改编,对事件人物的重述还是重塑,都在历史的叙事中体现了时代意识,在对人物进行个性化的现代诠释时,令人信服地体现了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主流价值取向。
    首先,这几部电视剧坚持红色经典本身天然含蕴的主流价值观的审美诉求,让英雄主义回黄转绿,重振雄风。红色经典改编的尝试自上世纪末以来已算年深日久,但成功者寥寥。而《江姐》《洪湖赤卫队》、《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播出,让人看到红色经典改编正在走近成熟。尽管30年来社会转型带来文化生态的急剧变化,淡化了政治语境,强化了商业色彩,但这几部电视剧的编导者看到了红色经典作为一种有着天然特定内涵和主流价值观色彩的创作形式,其质的规定性是不可“改”与“编”的;更看到了歌舞升平未必没有危机,衣食无忧未必不需要英雄。英雄才是人类本质智慧和力量的体现者,英雄才是人类最宝贵最正面精神价值的承载者。我们知道这几部作品原来都是不超过两小时的电影,而改编成几十集电视连续剧需要有大量的情节和内容充填;再有,在今天大众文化规则里,讲述昨天政治色彩很强的故事,能否达到审美认同?我们从这几部电视剧的整体叙事中看到编导者们都十分从容地面对这些审美难题。仅举《江姐》一例,改编者不仅表现江姐在狱中的斗争,而且把主线移向江姐被捕前为党做出的一系列工作中,从而拓展了主人公纵横驰骋的天地和内心世界的容量。作品不仅展示了一位年轻女子在白色恐怖的风刀霜剑中鞠躬尽瘁地为党工作,也展示了江姐从一位女孩成长为妻子母亲的心灵历程,对丈夫的依恋、对幼子的深爱、对亲人同事的细致眷顾,入情入理令人信服,不仅表现了英雄的身份,也表现了英雄的个性和情感。其中思想的高度、人性的风采、境界的升华让人们看到这些英雄壮举是共产党人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民族优秀儿女正义的血性和承担精神使然。当年我们的文艺作品把头上灵光,出口成章的英雄人物从神坛上引领下来之后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就是有些文艺作品在追求英雄常人化、平凡化的同时跌进了庸俗化的泥淖,形成一种流弊。这几部作品之所以能够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作品在历史细化解析,对人物个性化和鲜活感的寻求中始终没有忘记红色经典文艺作品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坚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原则并重,让艺术的真实更真实是这几部作品的又一个特点。《江姐》、《洪湖赤卫队》、《永不消逝的电波》所描绘的事件均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作为红色经典的电影作品也已是几十年前的创作。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思想激荡,他们还是穿越时空来到时尚热闹的今天,赢得几代人的热赞,这来源于今天电视剧主创人员对作品的成功诠释,对于传承与创新进行了较为准确的选择。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实际上是让过去与今天对话,是在不同时代的人们之间建构起一架意识的桥梁。就经典改编来讲是今天的创作主体与原创主体与历史生活与艺术诗情的化合。
    当然这几部作品之所以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不是题材本身,也不是对原创作品亦步亦趋,而是用现代意识观照历史叙事,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深切体味,对当时生活细节的细腻采撷,对生活场景、人物造型逼真感的执着追求,特别是几位主要年轻演员对英雄和历史充满敬仰的再创造,让人们再一次感受那血雨腥风的岁月祖国解放在即,这一群最渴盼走进新中国的美丽的生命却毫不保留地牺牲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再有对人物心灵世界尽可能原生态地展现:江姐在严刑拷打中对女性尊严的维护,韩英在母亲面前的撒娇任性,李侠在身处虎穴面对敌人杀害自己的同志难以掩饰的悲恸……应当说作品是站在今天的时代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历史人物的性格和对历史情感的还原,使今天的人们在历史记忆中获得裨益和启迪。
    
    原载:《光明日报》(2011年01月07日14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