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虚拟图像与新文体的诞生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时红宇 参加讨论

     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国际互联网开始取代印刷机,日益成为最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而这种媒体的全面普及给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麦克卢汉认为任何一种媒介成为另一种媒介的内容后,重新加工而杂交的能量是巨大的,它超越了媒介所存在的断裂界限。网络这个媒介成为文学这个媒介的内容时,文学与网络的杂交产生的能量将是巨大的,文学的存在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种新的文体——网络化的文学诞生了。在这里我所说的网络化的文学并不是指把传统媒体的文学作品电子化、放上网络而是指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WEB交互作用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它们只能存在于网络中,只能在网上,才能完整地欣赏它们,如果印刷出版,就会变得不完整,甚至会丧失其最主要的部分,因此,这类作品只为网络而创作。
     而网络化的文学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媒体。米勒这样描述:“新的电信时代无可挽回地成了多媒体的综合应用。男人、女人和孩子个人的、排他的‘一书在手,浑然忘忧’的读书行为,让位于‘环视’和‘环绕音响’这些现代化视听设备。”而在这种多媒体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图像。甚至有学者声称,我们已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麦克卢汉也说:“如果说17世纪从一种视觉和造型的文化退人一种抽象的文字文化的话,今天我们就可以说,我们似乎正在从一种抽象的书籍文化进人一种高度感性、造型和画像似的文化。”因此,有人认为图像最终会取代文字。无论这种猜想成不成立,图像对文字空间的挤占已经是事实。对此,许多学者表达了对文学的优虑,这也的确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图像的直观性是否会制约读者的想象力?毕竟通过自己的文字阅读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像”与看到的“像”有一定的差别,就像你看小说自己想象的林黛玉和通过图像呈现在你面前的形象有差别一样。图像的娱乐性是否会降低读者的思考力?毋庸置疑,即使是纯粹的画面欣赏有时也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当然随之问题也就来了,当面对文字的时候,我们要仔细体味作品,甚至会遇到许多我们不理解的文字,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比如查阅资料等来弄明白,而这个过程本身就能提高读者的理解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会进一步思考所遇到的难题,通过仔细玩味,体会阅读的快乐。而当面对画面时,可能由于太专注画面而忽略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间题。因此,我们看到图像追求的首先是直接性,更为重要的是具体,是图像,而不是抽象和思考。图像的缺陷是我们要正视的问题,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图像在文学中独特的审美价值。而且随着图像技术的发展,它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比如从合成图像、数字图像到现在的虚拟图像的发展,已经给人们的思维拓展了空间。尤其是虚拟图像已经给世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当然也会对新的文体产生很大的影响。下面就主要探讨一下虚拟图像的一些主要特征以及给网络化的文学所带来的新的审美特性。
     多维性。菲利浦·凯奥曾说:“以前图像可以说只是形象的再现,它是平面的.可能很逼真,但本质上是二维的。随着虚拟图像的出现,人们可以在里面探寻,与别的人相遇,有虚拟的经历。’,虚拟图像可以提供一个多维的空间,这完全不同于二维的平面。以前的图像你只能去欣赏而不能去切身的经历。在虚拟的图像里面,你将能够通过自身的体验来享受到现实中可能无法实现的经历。逼真的多维纵深空间、高分辨率的图像和鲜明的色彩一定会使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你甚至可以感受到陶渊明笔下的那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运用这种虚拟图像创作的网络化文学,可以给欣赏者带来更加真切的审美体验。
     潜在性。图像的世界比我们的视线还要广阔。凯奥说:“我们的目光只是朝向等待我们去发掘的可能性的大门。虚拟图像基本上是潜在的,永远是可能的,在这里借用了亚里士多德的术语。它从来就不是可以一目了然的,与普通的图像(照片、影片、录像)完全不同,普通的图像让人对自己的一切一览无遗——从来就没有什么东西隐藏在图像后面——而在虚拟图像中,原型和图像间有一种辩证关系,在‘原型’的图像之外总有另一些东西,它们通过同这个虚拟图像的柑互作用不断地展示自己,总是准备向我们揭示隐藏在这一图像背后的别的什么东西。”正是虚拟图像的这种潜在性拓展了思考的空间,人们可以体会那种“象外之象”的东西。如果网络化文学利用这种图像的潜在性,使得欣赏者能体会到图像背后的东西,那么我们通过文字阅读进行的思考也可以通过图像进行思考,在虚拟的经历中体悟图像隐含的深意,无疑能够拓展审美的空间。
     多变性。在谈到虚拟图像与普通照片的区别时,凯奥指出:“虚拟图像没有一处是一目了然的。在它们存在的某一特定时刻,它们确实通过一个视准仪或虚拟显示器出现在你的屏幕或视网膜上,但此时出现的图像,只是还在不断变化的图像中的一个。虚拟图像不但潜伏在原型中,而且还潜伏在你可以与这个原型不断进行的相互影响中。而原型本身也要不断变化。这是一种可怕的杂交,在人类制作图像的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种情况。’·处在不断变化中的虚拟图像,给欣赏者带来更丰富的审美感受。这种虚拟图像的多变性恰好能给人带来游戏般的变化,人可以从中找到一种生活的情趣。
     真实性。虚拟图像与现实是相对的,但与真实却是不矛盾的。我们知道虚拟图像从本质上说是由知识和数字形式构成的。这些形式是真实的。以前我们常说虚拟取材于现实,而现在也可以这样说:人们利用虚拟图像和模型来试图了解自然界并且重新认识自然的复杂性。传统的数学方法没法理解的复杂性,今天通过图像模型可以进行研究。例如,植物的生长,波涛的原动力。所以西卡尔说:“数字图像的出现拉近了人们与真实之间的距离”,“一种新的视觉思考形式或许正在科学界内部诞生”。凯奥也说:“我想说的是这些虚拟图像中可能隐含的东西或许会让我们相信它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真寒。我们所面临的最大危险是21世纪将越来越受制于世界的数字化。”正是在这层意义上我们说,这种虚拟的图像也具有真实性的一面。为此,我们可以重现思考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文学是要描写根据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情。那么虚拟图像也是模拟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网络化的文学正试图利用诗、画、声等多媒介来穿透既有的现实,达到虚拟的真实性。美国电脑科学家、作家杰伦·拉尼尔曾说:“我喜欢虚拟现实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人类一个新的,与他人分享内心世界的方式。我并没有兴趣以虚拟世界代替物理世界,或创造一个物理世界的代替品。但是我非常兴奋,我们能够穿越真实与虚拟世界的屏障。人类有无限的想象力,一旦退回到自己的脑子、自己的梦想、自己的白日梦中,就成为完全的自由人,世界上的人就此消失于无形。但是每当我们想将梦幻世界中的事情与他人分享时,就发现自己如何受困于现实与幻想之间,如何不自由。我期望虚拟现实提供一个让我们走出这困境的工具,提供一个和真实世界一样的客观环境,但是又有梦幻世界般的流动感。”网络化的文学可以利用这种虚拟现实带来的无限的想象力充分享受到自身所追求的自由表达和发言的权力,在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中体会到“无”中之“有”。在虚拟现实中你可以张开双臂,拥抱银河,在人类的血液中游泳,或造访仙境中的爱丽丝。
     多媒体尤其是虚拟图像带来的审美享受是无法阻挡的,网络化的文学艺术终究会逐渐成熟和完善,带给世界新的惊奇。
    原载:《山东文学》2005年08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