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话剧《从前有座山》——解读人性的“三座山”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戴晨 参加讨论

    
    话剧《从前有座山》是北京人艺2013年小剧场的收官之作,也是2014年的开年作品。该剧讲述了金矿主人赵远山经商破产后,认识了一个有钱的女人钱盼盼,他决定跟妻子孙晨曦假离婚,以自己有金矿为名套住钱盼盼,摆脱困境。不想,钱盼盼也是出于同样目的,跟自己的丈夫李满假离婚,嫁给赵远山,企图骗取金矿。在互相欺骗的过程中,孙晨曦接受不了谎言,选择了死亡,选择了自身的清白。梦醒时分,大家终于明白,这是一场荒唐的交换,貌似得到了,却失去更多。
    该剧对时代有着敏锐的观察力,直击许多社会热点问题,既有四角的情感纠葛,又有经济利益的串联,许多地方引人深思。首先,剧中涉及的“假离婚”现象,近年来可谓愈演愈烈,人们采取“离婚”的方式以获得房子、车子等等利益。《从前有座山》里,钱盼盼与李满、赵远山和孙晨曦本是夫妻,因为金钱的诱惑,他们假扮成姐弟、兄妹。在剧中他们纠结,同时也把问题抛给了观众:尽管“假离婚”看似没有触犯法律,但在情感道德范畴中我们该如何评判呢?其次,剧中台词具有一定的现实批判,赵远山和钱盼盼有几句是这样说的:“我心里不平衡,我凭本事挣钱,拼死拼活还不如他们拆一片房子卖一块地皮,我不坑人骗人,还不如那些给猪肉注水、给牛奶掺毒的,更别说那些依靠权力坐在那里收钱的。”“我也不想这样,好端端谁想当骗子?我不卖身,不行贿,不巴结当官的,不会造假奶粉、地沟油,银行里弄不出钱当不了开发商,不坑不骗结果钱越来越少,十几年,没看见过任何好事儿落到我们这种老百姓头上,只剩下这一条路了,我不骗赵远山,你让我怎么办?”这些话令人心寒,也使人深思:尽管社会环境不完美,尽管他们不得已才行骗,但说的如此理直气壮,以致于让想维持清白的人只能选择退出,选择死亡。这种现象值得反思。
    笔者认为,该剧对“山”的诠释有三层含义,也是人性的三种境界。第一是指剧中赵远山所拥有的这座“金山”,他被人骗买了一座开采剩下的金矿,他不甘心,想要继续骗人。而钱盼盼正是看上这个金矿,把自己伪装成富婆,想把金矿骗到手。这座“山”象征着利益,象征着人性的欲望、贪婪,也是使剧中人迷失的主要原因。第二是指剧中人心灵的归属,心底的桃花源。陶渊明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疯狂的骗局过后,三个人都醒悟了,生活是一面镜子,选择了欺骗,得到的就是谎言;选择了真诚,得到的就会是清白。剧的结尾,远山和晨曦坐在山坡上。赵远山说:“走,我想回到远方的那座大山里,过后面的日子。”孙晨曦回答道:“我爱你,在你嘴里我亲吻喜悦。让我们捡些木柴,到山上生火。”尽管他们曾经犯错,但悔改过后,依然可以重新开始。这个结尾让人对人性充满了希望,回归“人之初,性本善”的本质。第三层含义是对熟悉童谣的另一种解读。“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讲故事,他讲了什么呢?从前有座山……”这是一个像莫比乌斯圈一样无限大的循环,犹如人性,具有不可自拔、不可逃脱性。人们在困境面前,都会面临很多选择。我们时常会陷入一个怪圈,用一个谎言去圆下一个,不断地重复犯错,以致于忘记了破茧重生的路径。如这个童谣一般,每个人都知道下面一句说了什么,但还要不厌其烦地说下去,循回往复。其实老和尚究竟说了什么故事,只有我们自己可以决定,故事一旦被我们改写,就会是一个新的开始。这个话剧有对现实的批判,但最终是在向人们传达一种正能量。
    该剧的灯光设计绚丽多彩,冷暖结合,将剧中游离和真实的状态区分得恰到好处。舞台布景是一面水泥质地的斜坡,既可以看做“墙壁”,也象征着“远山”。舞美设计把城市建筑的意象与大自然的开阔感相融合,水泥斜坡的工业、冰冷感与剧中人物表现的困顿、迷茫、利欲熏心极为贴切;斜坡营造出的“山”的意象,正突出了话剧的主题。随着剧情的发展,舞台布景也呈现出不同的层次。结尾处当剧中人物清醒了,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时候,灯光打到墙壁上,仿佛晨曦照耀着远山,温暖融化了冰冷与孤独。在小剧场狭小的空间里,舞美设计简洁、写意,给观众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
    当然该剧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比如,由于主创班底比较年轻,在一些导演手法、舞台呈现的运用上还略显稚嫩;演员的表演有待磨合,内心戏相对较弱,尤其是在警察局审讯期间,人物冲突带来的反思力量有待强化。
    原载:《文艺报》2014年01月08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