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动画片《克里蒂,童话的小屋》中,克里蒂是一个相信童话的小男孩。他和姐姐跟随爸爸妈妈,来到已经去世的姨妈的海边小屋。 姨妈去世前,经常为有读写障碍的克里蒂读各种各样的童话故事书。她留给克里蒂一份豪华的遗产:一间装满了童话故事书的小屋。然而,读写障碍是克里蒂内心的巨大伤痛,这份珍贵的遗产也成了他的笑柄。 深夜的暴风骤雨击中了姨妈的小屋。屋顶的破损需要修补,这对积蓄有限的克里蒂一家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情急之下,全家决定变卖姨妈为克里蒂留下的一屋子童话故事书。这时,克里蒂再次走进这间神秘的小屋,真正的秘密才刚刚显现出来—— 姨妈是童话故事的守护者,这间小屋里的故事书都是首版印刷。童话人物一个一个从书中走出来:白雪公主、彼得潘、爱丽丝……他们认定,克里蒂就是姨妈的接班人,是童话的守护者。克里蒂只需在正午来临前,念出“编出来的不一定不是真的”这个守护童话的咒语,故事就会代代相传地存在下去。否则,故事里的角色会被人遗忘,故事也将不复存在。 动画片《克里蒂,童话的小屋》在剧作结构上使用了好莱坞电影的三幕式经典结构。三幕式结构将电影分为开端、发展、高潮三大部分,每部分又根据时间节点细分出不同的故事节点。在第一幕即开端段落中,导演用车子在盘山路上缓缓行驶,带出了克里蒂一家来到海边小屋这一背景。克里蒂坐在车里问还有多久才能到,而车外的路牌正写明他们的方位。随后,姐姐对克里蒂读写障碍的嘲笑,交代了主要角色具有读写障碍这一重要的特征。克里蒂的读写障碍也成为故事中一条非常重要的伏线,为他在故事中遇到的一系列障碍埋下了伏笔。 为守卫童话而念出咒语,成为故事开端最重要的激励事件。同时,在第一幕中不断重复出现克里蒂读写障碍的提示,例如姐姐对他的讽刺、姨妈给克里蒂读故事的回忆、邻居和父母对克里蒂读写障碍的交谈等等。这些提示最终在激励事件中与主人公要达到的目的汇合,克里蒂需要克服自己的读写障碍,从而完成守护童话的任务。 故事至此,并没有完全说服观众——作为一个小孩,克里蒂完全可以像以前一样逃避现实。然而,一个童话故事中的反派巫师出来搅局,他认为克里蒂不是童话守护者的继承人。为了对克里蒂进行惩罚,巫师用魔法将克里蒂变小了。与此同时,家人已经找到了书商,大家把童话书搬到了几千米外的仓库中,等待买家上门。 这一切都是克里蒂引起的——因为他的读写障碍。只有他回到家里,让巫师将他变回原来的大小,再克服障碍读出咒语,童话人物们才会得救。这便引出了故事的第二幕。 克里蒂、童话人物爱丽丝、《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的兔子、食人魔,他们有着拇指大小的身高,现在一起踏上了回到克里蒂家中的冒险之旅。途中,他们经过海浪的洗礼、儿童的追逐、沙滩上螃蟹的攻击,在这些动作事件中,克里蒂的性格得到了磨练,他从一个倾向于逃避现实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勇气的少年。 在即将到家的段落中,克里蒂姐姐成了他们的救星。故事编到这里,有许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然而,为了将姐姐与主要人物串起来,并对姐姐喜欢讥讽克里蒂、嫌弃姨妈留给她的娃娃这类性格有所放大,同时让姐姐也在故事中得到成长,导演安排克里蒂的姐姐成为这一事件中的关键人物。姐姐将被缩小的克里蒂和童话人物们装在兜里,带回了家中,接着急忙出去通风报信,为大家赢得时间,也为即将被卖的童话书们解围。 在故事最关键的环节中,克里蒂终于来到了咒语的面前。然而,此时观众最期待的,就是看到克里蒂如何克服读写障碍。而导演在这一关键情节点的处理上却多少有些令人失望,影片仅仅对克里蒂的慌乱进行了刻画。最终,他睁开眼睛,一字一字地念出了咒语。 如何将心理活动进行外化,是电影视听语言的重要表现之一。在这里,全篇用了最长的时间进行铺垫,这也是全片最大的悬念——克里蒂如何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被如此轻松地带过了。这是这部影片编剧手法存在些许问题的一个段落。 最终,克里蒂完成了这份任务,保护了世代相传的童话。姐姐也在这场冒险中获得成长,同时,她幸运地发现了姨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在姨妈给她的娃娃中,藏了许多金币。 这部来自法国的动画片拥有形式感很强的美术风格。在我的印象中,曾有同行认为影院动画需要大众化的美术风格,然而《克里蒂,童话的小屋》在形式上虽然小众,却在故事上有别于许多法国动画电影,做到了结构严谨和情节严密。由此可见,故事和节奏才是决定一部动画电影是否好看的根本原因,故事的好看程度与美术风格有一定关系,却并非决定性关系。 原载:《文艺报》2016年11月11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