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书目文献 >

魏晋南北朝官私书目分类体系新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茆意宏 参加讨论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目录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官修目录还是私撰目录在系统目录的建设上都卓有成效。官修目录以荀勗《晋中经簿》,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为代表,奠定了四分法目录的基础,私修目录以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为代表,补充官修书目,其成就甚至压倒了官修书目。《七录》是魏晋南北朝书目成就的集大成,把系统目录建设推到了这个时代的顶峰。分类体系是书目工作成就的主要部分之一,本文试就这个时期分类体系的发展作些分析。
    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历朝均有官修书目,魏有郑默《魏中经簿》,西晋有《晋中经簿》、东晋有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晋义熙四年秘阁四部目录》,南朝谢灵运《宋元嘉八年秘阁四部目录》、王俭《宋元徽元年四部书目录》,王亮、谢朏《齐永明元年秘阁四部目录》,刘孝标、祖暅《梁天监四年文德殿正御四部及术数书目录》,殷钧《梁天监六年四部书目录》等等。其中以《晋中经挤》、《晋元帝四部书目》为代表,都采用四分法。分类体系发生变化是学术思想和文化典籍发展的所致,从《七略》到《晋中经簿》二百八十年间,文史书籍数量大增,而兵书、阴阳术数类的书则相对减少,四分法代替《七略》的分类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据史料记载,荀勗《晋中经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隋书》卷三十二)。东晋初年,著作郎李充“因荀勗旧簿四部之法,而换其乙丙之书”(“七录序”,载“广弘明集”卷三,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这是四分法最初的情形。李充为何掉换乙丙两部的次序,史料没有记载,学术界也少有涉及。笔者推测,四分法建立之时,文史书籍增多,为了适应形势,提高历史书籍的地位,分类法专设一类以收录史书,李充把史书从丙部提到乙部可能正是基于进一步提高史书地位的考虑。
    很明显,与“隋书·经籍志”相比,初期的四分法还很粗陋。四个类目仅以甲乙丙丁部次,既无类目名称,又无小类,各部内容也没有给予明确规定,概念很模糊,所以从荀、李开创的四分法发展到“隋书·经籍志”,其间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创新,才臻于成熟。笔者认为,成熟的四分法的形成是魏晋南北朝官修目录,私撰目录,尤其是《七录》综合作用的成果。以往的研究大都走向两个极端,一是把《七录》划入“七分”法,认为它是《七略》的残余,把四分法的形成仅仅归功于魏晋时代的官修四部目录,持这种观点的人较多;另一是忽视魏晋时代四分法的作用,隔断前后四分法的关系,如姚名达就认为“隋志之四部非荀李之后裔,乃《七录》之嫡血。”笔者认为阮孝绪《七录》既吸收了四分法的成界,又丰富发展了四分法,综合概括了魏晋南北朝书目工作的各种成就,是这一时期的集大成。《隋书·经籍志》仰承《七录》,是对魏晋南北朝分类体系成果的综合吸收。
    私撰目录的发展,是魏晋南北朝目录学的特色,其代表是王俭的《七志》和阮孝绪的《七录》,它们在分类体系上有所突破。
    王俭在完成秘书监四部书目录的同时,另撰《七志》,所能推测的原因不外乎王俭已经认识到四分法的利弊,因而决意按照《七略》的分类体系,另撰一部系统目录。《七志》的分类体系在《七略》基础上,更换类名,增添图谱、道经、佛经,名为七志,实为九志。尽管如此,《七志》的分类体系进步不大,最典型的缺点是《七志》无视史籍的增多,仍将其附于春秋。由此可见,《七志》的分类体系确有开历史倒车的表现。
    与《七志》相比,阮孝绪《七录》的分类体系要完善多了。《七录》名为七分,但已充分吸收了四分法的成果,并非《七略》、《七志》分类体系的重复或变通。《七录序》中阮孝绪自称“斟酌王、刘”,然其斟酌仅在于类目名称的确定,不可误以为其分类体系仅承王、刘。《七录》所依据的底本是《文德殿五部目录》,基本上是四分法体系。《七录》的类目设置,内篇五录: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技术录,除去技术录就是后世的经、史、子、集四部,它吸收了四分法的成果,单独设置记传录,著录史籍。不但如此,而且还弥补了四分法的缺憾,各大类有明确的类名,内容范围很明确,各大类下划分小类,且有条理,可谓丰富发展了四分法。故《隋书·经籍志》称“其分部题目,颇有次序”,虽仍有缺点,其贡献已很伟大了。至于《七录》设技术录,又于外篇设佛、道二录,这要从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环境考察,技术录由《文德殿五部目录》术数部而来,《七录序》说明了设置佛、道二录的原因,其时佛、道籍数量丰富,另设外篇,当在情理之中,说其凑数,实在是主观臆想没有根据的。
    因此,《七录》的分类体系为四分法的发展、成熟开辟了道路。后来,它成为《隋书·经籍志》的范本。《隋书·经籍志》确定了经、史、子、集的类名,合子兵、术技二录为子部,除去佛、道二录,仅录其大纲,移纬俄人经部,删鬼神而增杂史,删杂艺,析注历为古史、起居注,将卜笠、杂占、刑法并入五行,合医经、经方为医方。由荀、李开创四分法,经过《七录》的丰富发展,到《隋书·经籍志》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四分法,系统目录的分类体系开始趋于成熟。
    综观魏晋南北朝宫私目录分类体系的发展,四分法在私撰目录的补充作用下,日趋成熟。《七录》在继承《七略》、《七志》和荀、李四分法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丰富发展了四分法,是魏晋南北朝目录分类成果的集大成,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作者工作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原载:《大学图书馆学报》1991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