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书目文献 >

《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待访书目”考论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朱则杰 参加讨论

    美国GRINNELL学院历史系教授谢正光先生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师佘汝丰先生共同编著的《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以下简称《汇考》),是继日本京都府立大学文学部教授松村昂先生《清诗总集131种解题》之后,关于清诗总集研究的第二部著作。该书集中考察了清初的全国性清诗选本,正文部分共计55种;其体例大致仿照朱彝尊《经义考》,每种依次介绍编者简历、著录与版本情况,特别是全文过录原书的序跋和凡例等有关文字,间附按语,从而使读者对清初的全国性清诗选本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在该书的正文后面,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附录——《清初诗选待访书目》[1](p.368一370)。这份待访书目旨在进一步为读者提供考察清初全国性清诗选本的线索,它以表格的形式,共开列清诗选本25种;每种各有四栏,依次为“选辑者”(编者)、“书名”、“卷数”、“所据资料”(出处)。但是,这里面有相当多的内容还有待我们仔细考核。笔者现即以书名立目,按照原表的先后次序,对其中若干疑惑较多而有条件考核的清诗选本做一些初步的辨正工作,同时对所涉其他著作中的相关问题一并进行梳理。限于篇幅,本篇仅择取六种(凡五条,内一条二种)。
    (一)《近代诗抄》(周京)
    此书原列第1种,卷数“十六卷”,出处注孙殿起先生《贩书偶记》[1](p.368)
    按笔者检《贩书偶记》(版本相同),有关记载见于卷一九集部总集类“各朝诗”之属,其原文如下:
    《近代诗抄》十三卷,附一卷,江宁周京辑;《向山诗抄》一卷,江宁周京撰: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向山堂刊。[2](p.519)
    这里著录的周京《近代诗抄》,正集为“十三卷”。此前谢正光先生的一篇论文《试论清初人选清初诗》(该文据落款脱稿于“一九九六年九月三十日”,又据《汇考》“引用书目”,知其曾于1997年发表在台北汉学研究中心《汉学研究》杂志第15卷第2期,现今可见作者论文集《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附表之二《清初诗选待访目》,此种卷数即作“十三卷”[31( p.47)。即使加上这里的“附一卷”和周京自著《向山诗抄》一卷,总共也只有15卷。因此,待访书目以“十六卷”对应“孙殿起先生《贩书偶记》”,显然并不符合实际。  
    不过,关于这个“十六卷”,《汇考》正文孙鋐《皇清诗选》条按语中同样也是这样提的[1](p.218),可见,它不可能是编著者的笔误。考近年刚刚问世的王绍曾先生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集部总集类有关著录最为详细:
    《近代诗抄》十三卷,附《方外》一卷、《闺秀》一卷,周京选编,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向山堂刻本、(禁录、贩记)[4](P.2104)
    这里所注的两种出处,分别指孙殿起先生的《清代禁书知见录》和《贩书偶记》。由此推想,《汇考》所说的“十六卷”,很可能就是将《近代诗抄》的正集“十三卷”,加上附录的各“一卷”(而非“附一卷”),再加上周京自著《向山诗抄》一卷(《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另外著录在集部别集类)[4](p.1611),这样计算出来的。假如真是如此,那么待访书目的出处,还应当补上《清代禁书知见录》才较为妥当。只是这种计算方法与通常的著录体例,例如《汇考》正文关于卓尔堪辑《遗民诗》,在统计卷数时将其原附自著《近青堂诗》一卷排除在外[1](P.261),显然又是欠统一的。
    此外,周京《近代诗抄》在待访书目后面几种所注出处——–雷梦辰先生《清代各省禁书汇考》(版本相同)中也有多处著录,依次见该书湖北省第2批次[5](P.45),浙江省第4批次[5](P.208)、第8批次奏缴书目[5](p.238)。另该书江西省第15批次奏缴书目中有一种《近代诗抄》,编者署“周雨郇[5](P.79);这个“周雨郇”应该也就是周京,“雨郇”当为其字,可参见张慧剑先生《明清江苏文人年表》“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下所记:“江宁周京(雨郇)刻所编《近代诗抄》十三卷(《贩书偶记》)”[6](p.766)。前及谢正光先生《试论清初人选清初诗》附表之二《清初诗选待访目》,曾将“周雨郇”《近代诗抄》单独列为一种[3](p.48),而后来在《汇考》的这份待访书目中予以删除,猜想其原因也正在这里。奇怪的是该论文虽然发表在《汇考》之前,但收入论文集出版却已在《汇考》之后,而有关内容并不做相应修改,以致读者在同时读到两种著作时难免产生困惑,需要多费许多周折,不知道这是不是谢先生有意为了保存自己治学的足迹?
    李灵年、杨忠两位先生共同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一书仅著录一个周京[7](p.1438)。据所附小传以及全祖望《周穆门墓志铭》,该周京(穆门其号)系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卒于乾隆十四年己巳(1749),与全祖望、金农、厉鹗等人同时(可参拙作《清诗中的若干版本与注释问题》第四条《“栖霞岭”与“烟霞岭”》)[8](P. 72)。然而他的名下却列有“《问山诗抄》一卷,康熙十一年问山堂刻本(贩书偶纪)”,这里的两个“问”字显然都是“向”字的刊误,而“贩书偶纪”也就是《贩书偶记》(“纪”字刊误)。问题在于,当“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之时,这个浙江钱塘的周京根本还没有出生,他又怎么可能有诗集问世呢?很明显,以“向山堂”作为室名、著《向山诗抄》亦即纂辑《近代诗抄》的江宁(今江苏南京)周京,实际上完全是另外一个人,《清人别集总目》应当予以分立才是(包括目前该周京名下的其他某些著作)。至于稍后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于江宁周京未见著录,则亦可补充。
    又及,今人陈乃乾先生原编,丁宁、何文广、雷梦水等先生为之补编的《室名别号索引》,杨廷福、杨同甫父子两位先生合编的《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都将“向山堂”当作钱塘周京的室名,这同样也是一个疏忽,并且很可能正是导致上述《清人别集总目》失误的一个原因。
    (二)国朝诗隽》(王特选)
    此书原列第3种,编者作“王持”,卷数“不详”,出处注上及雷梦辰先生《清代各省禁书汇考》[1](P.368)
    按《清代各省禁书汇考))有关记载见于两江第17批次奏缴书目:
    《国朝诗隽))一部一本不全。
    王持选。内屈大均、阎尔梅诗三首,应请铲除。[5](p.82)
    但孙殿起先生的《贩书偶记续编》卷一九集部总集类“各朝诗”之属却有十分详细的著录: 
    《国朝诗隽》二卷,补遗一卷,附《二十四诗品》一卷,清古滕王特选汇编,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刊。[9] (p.303一304)
    后来王绍曾先生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集部总集类即据《贩书偶记续编》再次予以著录[4](P.2105)。而谢正光、佘汝丰两位先生的《汇考》,正文所涉清诗总集有多种曾见于《贩书偶记续编》,但只有朱观《国朝诗正》这一种在“著录”中列有《贩书偶记续编》[1](p.285);其最末所附“引用书目”,于《贩书偶记》也只提到它的正编,由此猜想两位先生很可能当时对《贩书偶记续编》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正因为如此,所以待访书目关于《国朝诗隽》的记载才会出现诸多疏略。
    另外,关于此书编者王特选,前及《清人别集总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都著录有他的自著诗歌别集[7](P.162)[10](p.503),并附有作者小传,后者有关介绍尤其详细。《清代各省禁书汇考》称《国朝诗隽》“王持选”,很可能是把名字中的“选”字当作了动词,而又将“特”字误作“持”字。
    (三)《国朝诗风》(,汪文祯,汪森)
    此书原列第13种,编者仅作汪森,卷数“不详”,出处注“《碑传集))卷一九汪氏《墓志铭》”[1](p.369)
    按《碑传集》卷一九,该墓志铭系储大文所撰,全题《户部郎中貤封监察御史汪君森墓志铭》,有关文字如下:
    君尝辑《虫天志》、《名家词话》,又辑《粤西诗载》、《文载》、《丛载》;其偕友铨次者,鹿床《唐诗正》、臞庵《国朝诗风》、竹垞《词综》...... [11](P.311)
    从这里可以知道,《国朝诗风》并非汪森独自所辑,与他同辑的至少还有一位“臞庵”,即该墓志铭上提到的“徐臞庵”[11](p.310),也就是《汇考》正文所录《诗南初集》的第一位编者徐崧(小传见第93页,臞庵为其号)。
    同时,关于待访书目后面的一种《诗风》,原列第20种,编者作“徐松之、汪周士”,卷数“不详”,出处注“《天下名家诗永》《凡例》”[1](P..370)。按此出处,当指《汇考》正文所录王尔纲《名家诗永·凡例》,具体也就是第11款“近日选本……所见而未全者”这一类中曾经提到的《诗风》,但该凡例原文《诗风》名下所注编者却共有三位,即“徐松之、汪周士、玉峰”[1](p.237)。这与《名家诗永》宗观序“今昭代诗有……松之、周士、玉峰《诗风》”的提法[1](p.227),刚好也是相吻合的。而这个“徐松之”,其实就是徐崧(松之其字,可见同前第93页小传);“汪周士、玉峰”则当系兄弟二人,前者为汪森仲兄汪文桂(初名文祯,周士其字),后者推想就是汪森(参见下文,玉峰当为其字号)。而这部《诗风》既然属于“昭代诗”,那么与《国朝诗风》肯定就是同一种书,这正如许多取名“国朝诗x”的清诗总集往往省称“诗x”一样。
    此外,前及王绍曾先生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集部总集类曾有如下一条著录: 
    《诗风》初集十八卷,徐崧、汪文祯、汪森编,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刻本。(善目) [4](p.2087)
    这个《诗风初集》,猜想应该就是《国朝诗风》。这里所注的出处,即《汇考》“引用书目”中所列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都附注有所录古籍的收藏单位,因此,从中可以获悉,现今上海图书馆还藏有一部《诗风初集》的残本[12](P.1594)。惟《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均将该书列在“通代”之属(当然其前后也包括《汇考》著录的程棅、施諲《鼓吹新编》和姚佺《诗源初集》等数种明确只收清诗的总集在内),似乎其所选诗歌并不限于“国朝”,这一点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又徐崧同乡朱鹤龄《愚庵小集》卷八有一篇为汪森而撰的《华及堂诗稿序》,其中叙及徐崧最早向朱鹤龄推荐汪森,后来朱鹤龄前往拜访,“时晋贤方选《诗风》”(汪森字晋贤)[13](p.385),这也可以作为研究《诗风》的一条线索。
    (四)《高言集》(田茂遇,董俞)
    此书原列第24种,编者作田雯,卷数“不详”,出处注《汇考》正文所录魏宪《补石仓诗选·凡例》(第八款)[1](p.370)。  
    按魏宪《补石仓诗选·凡例》,该款相关原文如下:
    近来选家,如……田髴渊之《高言集》……多不胜述,俱见傅采苦心,业已行世。[1](p.130一131)
    这里的“田髴渊”,指的是田茂遇,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髴渊”乃其别号(或作字)。他与田雯(常见字纶霞、紫纶,号山姜,室名古欢堂,山东德州人)是不同的两个人,并且时代也要略早些。其实,关于此书和它的编者,《汇考》经常引用的《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和《四库全书总目》等书目文献都有过现成的著录(另《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详后),前者见正编集部总集类:“《高言集》四卷,田茂遇、董俞同编。”[14](P.287)后者见卷一九四集部总集类存目四,有关记载更为详细: 
    《高言集》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国朝田茂遇、董俞同编。茂遇字髴渊,顺治戊子(五年,1648)举人。俞字苍水,终于布衣。皆华亭人。是书题曰《十五国风高言集》,而别标一“闽”字为子目。据其《凡例》,乃以一省之诗为一集,此乃十五集中之一也。[15](P.1768)
    比《汇考》稍前问世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已据上海图书馆藏康熙九年庚戌(1670)原刻本予以影印出版(见第41册),总的书名即作《十五国风高言集》,具体则称《选闽诗》。
    此书的编者明确以后,再来看前及《汇考》正文所录王尔纲《名家诗永·凡例》第11款,其“近日选本……所闻而未见者”这一类中提到的“苍水(董)、髴渊(田)……先生选本”[1](P.237),应该指的也就是这个《高言集》。
    此外,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可知《高言集》内的《燕赵诗》这个分集也早已成书,有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刻本[12](p.1746),现上海图书馆所藏为一卷,但不知是否完整。
    附带关于法式善《陶庐杂录》卷三著录陶煊、张璨两人合辑的《国朝诗的》时,也曾叙及“田茂遇、董俞纂《十五国风高言集》,以一省之诗为一编”,而所见中华书局点校本将“十五国风”与“高言集”用顿号点断[16](p.77),这好像是误把它当作了田茂遇、董俞分别纂辑的两种选本。
    (五)云山酬唱》(徐崧)
    此书原列最后第25种,编者作“徐松”,卷数“不详”,出处同为上及魏宪《补石仓诗选·凡例》(第八款)[1](P.370) 。  
    按魏宪《补石仓诗选·凡例》,该款所列各家选本均在编者姓字与书名之间加有一个“之”字,如同上引“田髴渊之《高言集》”一样;惟独“徐松之《云山酬唱》”[1](p.130)由于徐崧刚巧字“松之”(上文已详),所以待访书目在这里截取“徐松”作为编者姓名,其实这是一个疏忽。
    此书现今也还保存于世。前及王绍曾先生主编的《清史稿艺文志拾遗》集部总集类,同样曾根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并增注版本,予以著录如下:
    《云山酬倡》不分卷,徐崧编,康熙八年(己酉,1669)刻本、康熙真竹斋刻本。[4](p..2135)
    前及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该书前后著录有两个徐崧(分别见卷六,上册第112页;卷三O,同册第794页。《清人别集总目》仅著录后者,见第2册第1858页)。其中前一个徐崧,就是这里所说纂辑过多种清初诗歌选本的徐崧(号臞庵,见前),但该书在介绍其自著诗歌别集《臞庵诗钞》之后接下去说:
    另有《徐岳瞻遗稿》一卷,乾隆间刻,上海图书馆藏。光绪《苏州府志》载其另有《缬林集》,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谓有《缟纻》、《云山》诸集,皆未见传。[10](P.113)
    这里所说的《徐岳瞻遗稿》,实为后一个徐崧(岳瞻其字)所撰,已见该条著录。而《缬林集》等三种,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有关记载原文如下(见卷四徐崧名下):
    臞庵学诗于史弱翁,壮岁即有名。好远游,所主必僧寺。爱广交,所契半方外。故其诗能得禅理,而所选《缟纻》、《云山》、《缬林》诸集,人才略备。[17] (p.21)
    据此可知,这三种著作应该都是徐崧所选的清诗总集,而并非他个人创作的诗歌别集,其中《云山》这一种,则显然就是《云山酬唱》。
    最后,关于徐崧这位一生纂辑过多种清诗总集的重要人物,他的生卒年在前及《汇考》正文所录《诗南初集》的编者小传以及《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中均付阙如。而事实上,这个问题在张慧剑先生《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中就已有答案——–徐崧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丁巳(1617)[6](P.441),卒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 [6](P.880),享年74岁,依据为近人杨钟羲《雪桥诗话余集》卷一。《雪桥诗话余集》该处有关文字如下:
    顾茂伦……表微阐幽……同邑徐臞庵辑有《百城烟水》、《云山酬倡》,顾(此表转折)与茂伦互相诋訾;以庚午卒,年七十四。学山诗“相轻缘底事,重为两贤伤”,哭臞庵也。[18](P.93)
    这里的叙述,所据则为叶舒颖《叶学山先生诗稿》(学山其字)卷八《哭徐臞庵二首,即和八月初十病中口述韵》,特别是有关原注。诗集内作品编年排次,该题即系于“庚午”,亦即康熙二十九年(1690);同时,其一首联“泪向西风洒,非关寿弗将”,有原注“殁年七十四”(又“相轻缘底事,重为两贤伤”系该首尾联,有原注“君与茂伦互相诋訾”)[19](P.641)。这样,徐崧的生卒年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此外,徐崧本人编纂的《百城烟水》卷四“吴江县”所属“徐贞惠先生墓”条,在著录“诸先生”为其父徐元瑛(号华国,私溢贞惠)“助葬公启”时,于其中“松之少而失怙”句有自注说:“华国先生崇祯壬申殁,时松之年甫十六。” [ 20] ( P.354)此“壬申”为崇祯五年(1632),据此也可以推得徐崧确实生于万历四十五年丁巳(1617)。又卷六“昆山县”所属“西药师殿”条录有徐崧《戊午暮春过药师殿,时云和仁论楞严,因示在座诸公》五言古诗,其中有句云:“余今六十二,发白齿将缺”[20](p.388)。此“戊午”为康熙十七年(1678),推算徐崧生年同样相吻合。而《百城烟水》一书,徐崧生前未能全部完成,其扫尾工作由友人张大纯代劳;该书卷首张大纯所订《凡例》第二款曾提到:“今秋臞庵病亟,别无他语,惟以速成是书为嘱。因更加补辑,联缀成编,用以慰良友于地下。”[20](p.1)结合张大纯序言撰于“康熙庚午长至日”[20](p.4),以及“臞庵已不可复作”云云[20](P.3),可以推知徐崧谢世确实就在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秋。如此,徐崧的生卒年就更加确信无疑了。
    奇怪的是,上述涉及徐崧生卒年的四种著作,除了《叶学山先生诗稿》以外,都是《汇考》编著者所常用的;特别是《汇考》在著录徐崧等《诗南初集》的时候,最末一则按语曾叙及“松之与同邑顾有孝,同有志于表幽阐微,然两人互相诋訾。事见杨钟羲《雪桥诗话》余集卷一”[1](p.96),这正是依据前面引用的那一段文字(顾有孝字茂伦),然而其中有关徐崧生卒年的记载却惟独没有予以注意,令人不解。此外,《汇考》正文所录《国门集初选》编者之一韩诗[1](P.41)《清诗初集》编者之一翁介眉[1](P.176),两人的生卒年笔者曾在订补柯愈春先生《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时予以解决,亦可参照补充[21]
    通过以上考察可知,《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所附的这份待访书目,的确还有大量的工作可做。本文不但可以解决其中的一部分实质性问题,而且还能够了解到某些清诗总集在有关书目文献中的著录情况、目前的收藏情况,以及个别的影印出版情况,为以后作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至于这份待访书目中仍然缺漏的许多清诗总集,则拟在另文专门予以考辨补充。
    [参考文献]
    [1]谢正光,佘汝丰.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孙殿起.贩书偶记[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谢正光.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32一59
    [4]王绍曾.清史稿艺文志拾遗[Z]北京:中华书局,2000.
    [5]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Z].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
    [6]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7]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Z].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8]朱则杰.清诗中的若干版本与注释问题[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1(5):69一75.
    [9]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0]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11]钱仪吉.碑传集[A].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部.清代碑传全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2]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3]朱鹤龄.愚庵小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4]章钰,武作成.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2.
    15]永瑢,纪昀,周仁,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6]法式善.陶庐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7]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Z].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爱吟堂刻本.
    [18]杨钟羲,雪桥诗话余集[A].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249一250/1册[Z].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
    [19]叶舒颖.叶学山先生诗稿[A].新文丰出版公司编辑部.丛书集成续编:第174册[Z].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1.
    [20]徐崧.百城烟水[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21]朱则杰.《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武林坊巷志》所涉作家为中心仁[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 (3):59一62.
    注:
    [基金项目]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基金资助项目(0344)
    [作者简介]朱则杰(1956-),男,浙江永嘉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国际文化学系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清代诗歌研究。浙江 杭州310027
    原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