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类型小说创作谈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王纪人 参加讨论
 ●如果从类型学的角度重写文学史,那会别开生面,可惜现有的现代文学史都局限于从政治或流派上分类或分期。
    ●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之间固然在由成套惯例所形成的主题和型式以及受众方面有所区别,但并不存在不可交流和转换的鸿沟。
    1
    据有关报道披露,2009年的长篇小说出版总量达3000部以上,而2008年是1500部以内。长篇小说数量陡增的主要原因是流布于网络之间的类型化小说经由文学网站与出版界的强力合作推向图书市场,使过去以严肃文学为主的长篇小说领域增加了相当数量的类型小说。这个推测是有依据的,去年我在新华书店就看到标着悬疑小说栏目的书占了满满一个书架,而悬疑小说还仅仅是类型小说中的一个门类,此外还有奇幻、科幻、推理、武侠言情小说等等。2005年曾被称为“中国悬疑小说年”,随着创作热点和读者兴奋点的转移,类型小说创作的趋向也可能每隔一年或几年发生变化。
    在上海从事类型小说创作的青年作者主要有悬疑小说作家蔡骏、那多,奇幻小说作家树下野狐、君天、哥舒意,科幻小说作家潘海天,推理小说作家鬼马星,武侠言情小说作家飞花、楚惜刀、冥灵,何员外等。有的作家已经出版了二三十部长篇小说,不仅产量高,而且小说的印数也很惊人。如蔡骏有一部小说印数已超40万册,他所有作品的印数已达500万册,那多有一部超8万册,说明拥有大量的读者。而与此同时,评论家对类型小说创作现象和具体作品却鲜有评论。我敢说,绝大部分批评家几乎都没有完整地读过几部类型小说,而过去的通俗文学却一直吸引着研究者的目光,而且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我期待通俗文学的研究者把研究的下限延伸至当前流行的类型小说,在纵向比较中扩大自己的研究领域。
    类型小说是一个中性概念,不应该有歧视或贬义。其实所有的艺术门类都不乏类型创作,如电影、音乐、戏剧、绘画都可区分出不同的类型,文学也不例外。从词义学上说,类型是文学艺术领域用以区分、统述复数作品时所使用的分类方式的一般名称。它是一种模糊的分类方式,往往指由成套惯例所形成的主题或形式的分类。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就有神话、传说、史传、志人、志怪、灵异、传奇、言情、艳情、世情等等重要的类型,大都属于通俗文学,其中一部分后来成为经典。中国的近现代通俗小说也有不少类型,如狎妓、武侠、侦探、言情等等,只是在政治标准的衡量下,它们都被放逐了。如果从类型学的角度重写文学史,那会别开生面的,可惜现有的现代文学史都局限于从政治或流派上分类或分期。
    2
    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几年以来,类型小说创作异军突起,不仅多产高产,而且以其奇思妙想、不拘一格的题材主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及颇为精心的布局吸引了众多的文学青年。类型小说往往集想象、虚构、灵异、科幻于一身,充满神秘、诡异的效果,常常始于子虚乌有,把读者带入神奇幻境。其中较优秀的作品,除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也进入了社会历史层面,并试图对生命和人性作一番探寻。类型小说创作走的是通俗化和市场化的路线,因此往往畅销,在商业上获得很大的成功。
    当然,目前的类型作品,其读者群可能主要集中在80后、90后,在中老年读者中却乏人问津。由于类型小说创作初始于网络,类型小说作家大多从与文学网站签约起步,这就要求日写作量达万字左右,不可能作精益求精的努力,其中相当数量的作品就难免粗制滥造。好在一部分先行者已有很好的反思,如有的写作者自己指出,今后的写作要注意思想性和文学性,要有人文关怀,要重视小说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对此我是十分认同的。类型小说属于通俗文学,所以与中外历代的通俗文学有血缘基因方面的天然联系,需要进一步吸取前人的创作经验,尤其要向经典作家学习。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之间固然在由成套惯例所形成的主题和形式以及受众方面有所区别,但并不存在不可交流和转换的鸿沟。我这里说的向经典学习,除了通俗文学的经典,还包括所谓纯文学的经典。而且我已注意到,在当下类型小说的写作者中,有些人对中外纯文学的经典同样很感兴趣,这对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和写作修养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我还想指出的是,当前的一部分类型小说虽然带有游戏娱乐的性质,但其中的某些作品具有一定的先锋性和实验性,这主要表现在对历史的解构,对人生悖论的探寻,以及叙事圈套、结构模式等方面的实验,但这些先锋性和实验性又与通俗性相结合,因此仍然赢得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文青”的青睐。正如先锋实验戏剧家孟京辉所说,在中国,愈先锋就愈有观众,当然他没有说明这是为什么,我想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先锋性与通俗性的结合,这也可以用来解释后现代的先锋性和前卫性与现代派先锋性、前卫性的区别。
    原载:《文学报》2010年6月10日
    
    原载:《文学报》2010年6月10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