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由文艺报社、中国小说学会、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儿童文学和后儿童时代的文学阅读”研讨会在南昌江西师范大学召开。 “后儿童时代”指开始放弃儿童文学阅读且尚未正式开始成人的文学阅读的时代。后儿童时代文学阅读的实际状况,映射出儿童文学存在的问题。与会作家、评论家和出版人围绕此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分级阅读:无常与永恒 曹文轩认为,分级阅读的方向是对的,但是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情况十分复杂,很难使用同一个尺度来确认阅读的高低与深浅。他建议可以做区域性的分级阅读计划,逐渐摸索,以后再付诸实施。汤宏英曾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接受情况来推广儿童文学阅读,效果很显著,她希望教师对儿童文学的阅读应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张之路说,在转型时代,儿童文学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选择。人性虽然不变,但是每个时代的表现形式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想发展,就必须在“前儿童时代”打下基础,才能给“后儿童时代”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作品。 跨界阅读推广:边走边思索 王林说,很多儿童文学作品大都是由大人买过来读,而且很多童话书不是在讲浅显的故事,反而充满了哲学意味。赵霞认为,儿童阅读推广在今天的中国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本身缺乏本土的阅读推广传统,加上过早的受到经济因素的潜在影响,这一事业本身也面临某种信用危机。全面改善今天儿童阅读状况,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儿童文学的鉴赏和批评还需要评论家敏锐的艺术判断力和更大的批评勇气。有观点认为跨界就是儿童可以读一切儿童可以读的文字,比如电视、广告、短信等,使得儿童的阅读趣味正在成人化。面临这种情况,学者们认为只有边走边思索。 收复少年文学的“失地” 张之路认为,“后儿童时代”的文学创作,作家们应该重新拾起来原来少年文学的传统,可以在过去的基础上发掘得更深。曹文轩等亦对此说法表示赞同。 少年文学的不景气有社会变化的因素,特别是网络的兴起,有研究者已经发现,网络对青春期心理和对大脑认知模式、处理信息、甚至阅读方式的影响,都令人始料不及。江冰说,因为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少年文学的阅读被忽视,正因成人作家无法给他们提供可阅读的读物,所以一大批青春作家开始写他们自己的故事。这必须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回忆与自画 “后儿童时代”的文学创作涉及成人作家和青春作家。对于前者来说,也许最难的是回忆和书写青春时,克制自己的怀旧情感。江冰就很担心成人借儿童文学的方式讲他们痛苦的往事,这种怀旧情绪会令所谓的少年文学作品似是而非。而对于青春作家来说,创作除了描摹生活,还有价值和信念的寄托。有人认为,“后儿童时代”的孩子既有对儿童时代的缅怀和追忆,又渴望长大和突破,是一个矛盾又尴尬的年龄。成人们需要正确引导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好奇心,并引导其中爱好写作的人走向真正的文学之路。创作者也应该警惕自身对少年儿童认知能力的低估,因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未来的阅读水准是由正在阅读作品的孩子们来决定,对于孩子的阅读,我们负有引导的责任,而不能总是牵着他们”,曹文轩如是说。 与会者谈到,我们要有足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归根到底,还是要用作品来说话。同时,儿童文学与后儿童时代的儿童文学的话题值得继续关注和探索,从而推动儿童文学继续向前发展。 原载:《文艺报》2011年12月28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12月28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