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戏曲舞台的三个可喜局面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王蕴明 参加讨论

    2009年适逢新中国60华诞。一个甲子,周而复始,既是结点又为肇启,继往开来,回眸前瞻乃举国共识,戏曲舞台正合其义。戏曲界的同仁和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与社会文化团体自去年即思谋运筹,在理论研究、导向性举措和艺术创作三个层面上营造了祥和温馨的生动局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戏曲一直执行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三者并举的方针。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戏曲学会、山西省文化厅和太原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了新时期戏曲历史剧创作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的50余位专家对改革开放30年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和新编历史戏的创作进行了认真的回顾,对于历史剧创作涉及的历史观、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时代精神、主体意识、人文关怀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尽管观点不尽一致,但大体取得了共识。由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邀集全国各地60余位作家、学者参加的新中国60年戏曲现代戏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对60年戏曲现代戏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对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作了归结。这两次学术研讨,对于戏曲界交流信息、沟通思路、协调互动、推动实践,发挥了理论的先导作用。
    既是回顾,也是导向,去年文化部首次举办了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活动,其中获得此项殊荣的戏曲剧目有京剧《三打陶三春》《盘丝洞》,河北梆子《钟馗》、蒲仙戏《春草闯堂》、越剧《五女拜寿》、闽剧《贬官记》、吕剧《苦菜花》、 眉户《迟开的玫瑰》、川剧《金子》共9部,其中历史题材6部,现代题材3部。这9部戏都是新时期以来由一个剧团连续演出了400场以上,其中有的剧目还被兄弟剧种移植、改编,足见其达到了雅俗共赏,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赞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为戏曲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的范型。其成功的基本经验在于准确地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其一,传统道德理念的现代转换。几出历史题材的剧目,其中的故事、人物既再现了彼时彼地的社会风貌,又体现着当代意识与时代精神。剧中对封建皇权和官场腐败的鞭笞,对下层人民伸张正义,聪颖智慧的褒奖,对人间真、善、美的颂扬等思想观念和美学精神都是与当代意识一脉相承的。艺术样式在传统大框架下融入了现代美学理念与技艺,舞台景观洋溢着新颖的时代气息和当代审美情趣。其二,对戏曲美学的传承与弘扬,即准确地把握了创新的度,努力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三部现代题材剧目,剧中所表现的人和事都是当代的现实生活,无法套用传统的戏曲程式,这就必须突破与创新。这种创新没有照搬话剧和影视模仿生活的艺术理念,而是遵循戏曲的美学精神,恰切地处理了实与虚、真与美、自由与规范的关系,令观众既为剧中所传达的人情事理所感动,又为其美轮美奂的艺术景观和诗化的韵律所陶醉。其三,人物性格的个性化,即由戏曲的类型化升华为现代的典型化。传统戏曲中的人物,除少数造诣高超的艺术家所塑造的个例外,多数是类型化的。现代的美学理念强调人物的个性化,追求人物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典型性。这9部优秀保留剧目中,不论是古代的钟馗、陶三春、边一笑、春草,还是现代的冯大娘、乔雪梅、花金子等,既传达了彼时彼地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意识、伦理道德和时代精神又各具其独特的人格力量和行为方式。
    作为近些年来扶持鼓励创作的切实举措,各级组织举办的戏剧节、调演评奖活动等按期举行。经过几年精心创作打磨,近两年在中国京剧节、中国昆剧节、中国戏剧节、中国地方戏调演、“五个一工程”、“精品工程”、中国戏剧梅花奖评奖等演出活动中汇集了京剧《响九宵》《成败萧何》《丝路花雨》《红沙河》《北风紧》《白洁圣妃》、昆剧《长生殿》《西厢记》、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新版)《九斤姑娘》、黄梅戏《雷雨》、豫剧《常香玉》《香魂女》、评剧《我那呼兰河》《寄印传奇》、晋剧《傅山进京》、川剧《欲海狂潮》、 秦腔《柳树湾的新娘》《大树西迁》、花鼓戏《十二月等郎》、湘剧《李贞回乡》、蒲剧《山村母亲》、楚剧《大别山人》、龙江剧《鲜儿》等数十出优秀剧目,这些剧目大都做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受到专家与观众的普遍喜爱,显示了各自的姿态与特色:
    其一,对经典的敬畏与剖蚌求珠的意识。新时期以来,“颠覆”经典、“解构”崇高,对传统采取虚无主义态度曾“时髦”一时。戏曲界则不然,尤其昆曲界的同仁们虽也谋求创新,但对传统经典更以敬畏之心力求通过深入地探究令其焕发出时代的光辉。由上海昆剧团整理改编的四本《长生殿》,不仅使今天的观众得以大体一睹其历史真貌,而且校正了以往改编本以荒诞之由砍掉唐明皇与杨玉环月宫相会之情节,从而恢复了原著在深邃的现实主义悲剧中闪耀的浪漫主义辉光,全面地展示了这部古典名著独具的艺术风貌。北方昆剧院整理改编的《西厢记》,经过认真地考证,以保有若干杂剧曲调的北方昆曲曲牌和大体上“四折一楔”与 “一人主唱”的文本式样再现元杂剧“北西厢”基本风貌之先河,并为突现北方昆曲的艺术风格作了有益的尝试。
    其二,以唯物史观对历史人物与性格的审视和再现。传统戏和某些新编历史剧,对历史人物往往只在道德层面上进行非历史评价,人物性格往往是主观单一的,或忠或奸,简单明了。近几年继尚长荣主演的《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三部曲”之后,以唯物史观成功再现了历史人物的当推晋剧《傅山进京》,京剧《成败萧何》《北风紧》和先为白剧后改为京剧的《白洁圣妃》。《傅山进京》正面展示傅山作为明末清初的一代大儒反抗清王朝初年杀戮压迫汉民族的封建统治,拒不仕清的松筠节操,同时表现了康熙皇帝广揽人才、礼贤下士的韬略与胸襟,以及傅山对康熙皇帝的考量与心路历程,最后达到了“和而不同”各得其所的圆满结局。《北风紧》述说了故乡南朝、居官北国的宋代施宜生,身处两国交战政治旋涡中的两难境地和以生命换取民族和睦的忠义之举。《成败萧何》揭示了处于两个不可调和的对立矛盾中萧何的两难境地和多层面复杂的心理情态,也较充分地展现了韩信的率性而为、恃功自傲、功高盖主,从而揭示了韩信悲剧的主客观历史成因。该剧对于刘邦、吕后的描述也没有简单化,而是写出了作为封建帝后杀戮功臣的内在合理性。《白洁圣妃》中的皮逻阁是唐代大理地区蒙舍诏诏主,他以阴谋的手段害死了同宗的另外五个诏主,实现了五诏的统一。从道德的层面而言,他是卑劣与罪恶的,而从历史发展的层面来论,他是有功劳的。剧中通过生动的情节与人物性格的铺述,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和事件发展的合理性,将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其三,对现实生活和人物心理情态的深层开掘与以戏曲美学理念统摄创新的不懈追求。分别改编自小说和电视剧的《我那呼兰河》和《鲜儿》,以浓烈的色彩、粗犷的风格刮起了一股强劲的黑土文化的东北风。剧中对处于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双重挤压下的劳动人民的悲苦命运以及他们不屈地抗争,表现得淋漓尽致,令观者耳热心酸,情激意扬。《柳河湾的新娘》《大别山人》以深情的笔触状写了在革命战争年代普通农家妇女为革命与亲人忍辱负重、虽九死而不悔的高洁情操,沁人心脾,动人心弦。《山村母亲》《香魂女》《十二月等郎》将当代农村生活中女性的母爱、妻情,她们的无私奉献、喜怒哀乐和挣脱自身因袭的束缚,被描画得细腻真切,观者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久久难以息怀。《大树西迁》以无限的深情为新中国几代知识分子塑像,他们的命运与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在艰难处境下的奋斗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情态心境的波澜,清晰地矗立在观众面前。被称为“豫剧皇后”画传的《常香玉》,采用人物自身“心灵絮语”、“灵魂对话”的结构方式,将这位人民艺术家“戏比天大”的生命历程、性格情操、精神境界演绎得栩栩如生。这几部剧作的共同之处在于,由不同的视角开掘现实生活中的深邃内蕴,通过对人物性格的鲜明展现和情感心态的细腻剖析,牵动着人们的情思,启迪着人们的心智,又通过戏曲特有的审美形式,令人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显示着戏曲现代戏的实绩与前景。
    2009年戏曲舞台堪称繁华似锦,琳琅满目,但也并非篇篇锦绣,字字珠玑。疏于历史内蕴的发掘、简单映照现实的古装戏和浮于生活表层、主观意念支配着人物行动的现代戏仍时有所见。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13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1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