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从《这是最后的斗争》看戏剧的现实关注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深泓 参加讨论

    多年来,很多人在讨论“什么是戏剧的本质”。戏剧在中国发展了一百多年,相比娱乐大众而言,它更应该去反映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歌颂美好之余毫不手软地去批判现实,振奋人心、催人向上、为人们指引希望之路。然而,因为各种商业因素,市场上这类戏剧已经越来越少。
    观众真的不喜欢这类戏剧吗?恐怕不尽然。由国家话剧院排演的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让人看到了这部“震天动地的正气歌”的不俗人气。
    除夕夜,各怀心事的一家人云集一堂。父子、夫妻、亲戚之间各怀鬼胎、尔虞我诈,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斗智斗力”。儿子们“理直气壮”地阐述着各自的处世理念与为官之道。父亲一边痛心一边呵斥,更追忆着当年种种美好。但他却不得不承认,自己并非完美无缺……
    该剧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诸多社会问题:官员腐败、行贿受贿、滥用职权、贪污捐款、泡沫工程等,毫不避讳地批判这些丑恶现象。但是,这部戏不是消极的,它依然为人们指明了社会前进的方向,让观众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问题的确存在,也无需回避,但我们有决心、也有能力去改变一切。
    当结尾处《国际歌》奏响的那一刻,观众们融入了团结向上、激情澎湃的气氛之中。这种共鸣是其他任何风格题材话剧都无法比拟的。在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观众们不仅在情绪上得到了宣泄,同时更是警醒了自我,对社会和生活有了正确的认识。
    戏剧的价值并不应该局限于演出本身,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创作者忘记了戏剧的这项社会职能,反而是以“不好排”、“缺乏票房”等诸多说辞进行推脱。目前喜剧类戏剧、时尚性戏剧、实验戏剧已经占据了90%的市场,而正剧和悲剧,特别是具有批判现实意义的戏剧正应该被大力提倡。
    戏剧已经是娱乐消遣的活动了吗?从《这是最后的斗争》演出情况看,这个理论可以被摒弃了。泪水、发自内心的叫好、感慨与愤怒……观众这些反应都不是装出来的,否则他们完全可以因为“不好看”而退场,何必要留下一起呐喊?可以说,观众在需要娱乐消遣的同时,也需要精神食粮,需要通过戏中的人物说出他们心底的话语。通过精彩的演出,通过鲜活生动的人物塑造,让更多迷茫的人们找到答案,让失足的人们醒悟,这才应该是戏剧的本质所在。
    很庆幸,如今还能有剧院排演这样的“责任性戏剧”,还有不少的院团能够不计所谓“商业利益”,而去关注我们的社会,关注我们的国家。任何艺术作品,只有在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双向丰收的前提下,才能成为时代的经典,否则或许也就是过眼云烟罢了。
    原载:《 人民日报 》( 2010年08月13日 24 版)
    
    原载:《人民日报》(2010年08月13日24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