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莫理循与辛亥革命》序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海南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莫理循是一个外国人,他把一生主要精力放在中国,关心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他几乎走遍中国,因为是记者出身,善于观察、写录和摄影,留下大量有关清末民初的重要文献和影像资料,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者关注的资料原点。我在研究和撰写《北洋军阀史》的时候,曾阅读过他的书信集译著《清末民初政情内幕———《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袁世凯的政治顾问乔·厄·莫理循书信集》(骆惠敏译,上海知识出版社,1986年)搜集了若干有关资料。我很希望能有他的其他译著以丰富我的视野,但对莫理循的研究似乎渐渐冷落下去,只有一些专业圈中的人偶尔谈到他和他的著作。不久以后,中国人民大学王汝丰教授介绍他以前的学生窦坤女士来舍交流商榷。窦女士正在北京大学攻读有关莫理循研究的博士学位。当时我为有人将终身从事莫理循的研究并已开始翻译他的著述,写出研究论文而欣喜,但又为自己未曾很好研究莫理循,难以有特殊的见解而惭愧,我只能略说那个时代的一些背景资料。但我竭力鼓励窦坤一往无前地研究下去,多介绍莫理循的著述,让中国学界更多地了解这个外国人。从此窦坤就走上这样一条学术之路。
    窦坤是个很勤奋的女学者,人很朴实,衣着一般,谈学问滔滔不绝,讲生活无时尚习气。她第一次来访,辞别时把帽子丢在我家,竟然不知,后来我又托人带去。她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对莫理循的研究,翻译资料,写作论文。奔走搜求,她的名字渐渐和莫理循就链接在一起。她翻译和撰著了莫理循的有关著作和图片,并正在开始日记的翻译。正巧遇上辛亥百年纪念,她和福建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林冠珍女士议定,为适应这一重大事件的需要,压缩了原定迻译1897—1912年的报道,改定以1911—1912年7月莫理循担任记者时的报道为主,并为说明辛亥革命前中国的情况,又选译了1909—1910年的部分内容。莫理循的这些报道和认识,反映了他对辛亥革命以及当时中国的认识,既客观地介绍了莫理循对中国改革和革命的如实报道也显示了他一直支持袁世凯的一贯作风,还可以看出英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问题的干涉,比较集中地展现了莫理循处理中国与英国关系的过程和内容。为了使人们更多了解一个外国记者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和报道,撰者又增加了较多内容,以引起读者更大的历史兴趣。
    全书共分四部分,都是紧紧围绕辛亥革命这一主题的。第一部分是窦坤女士以前写的关于莫理循与辛亥革命的研究内容,以期使读者更加清楚地理解莫理循的报道和在当时的活动,题作《莫理循与辛亥革命》。第二部分是译文,选译自《泰晤士报》上莫理循的报道,题作《莫理循眼中的辛亥革命》。第三部分是摘选《莫理循通信集》中与报道有关的信件,是对莫理循报道的一个补充,题作《书信中的辛亥革命》。第四部分是《莫理循小传》,使读者全面地了解莫理循这个人与近代中国的关系。
    我过去为窦坤女士写过一篇序,题目是《临渊羡鱼,还是竭泽而渔?》,希望她对莫理循的研究能把莫理循的方方面面挖深挖透。当时只是期待,目前看来,她已把湖水淘尽,将把大大小小的鱼都一网打尽。没想到一位睿智聪慧的女学者,还有一股子愚公精神,对她的专题研究日进不已。窦坤女士尚在盛年,在自己开拓的大道上,不遗余力地奋进,取得更大的成果。我以望九之年,当拭目以待。是为之序。
    2011年中伏写于南开大学邃谷时年89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