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2010年话剧:五彩缤纷,经典与创新同行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宋宝珍 参加讨论

    2010年,中国话剧沿袭既有的发展势头,在总体上呈现演出市场活跃、文化交流频繁的景况。无论是经典剧目的改编、上演,还是新创剧目的实力展现,抑或国外剧团的在华巡演,都为中国观众带来新鲜观感。
    舞台尽吹经典风
    2010年的话剧舞台弥漫着一股怀旧风。或许因为现代社会的加速发展,导致了人们在快节奏的人生里无暇自省,在蓦然回首时,才发现已远离最初的梦境;故而在倾向审思的艺术表达中,不自觉地回望来时路,表达个体生命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对自身命运的咏叹。
    这股风潮首先引发了对经典作品的重新演绎。2010年初由王延松导演,孙海英、吕丽萍主演的易卜生的戏剧《培尔·金特》,继上年度在保利剧院首演之后,开始在上海、深圳、重庆等13城市巡演。吕丽萍在剧中一人分饰培尔的母亲与爱人,将操劳农妇、垂髫少女、盲眼老妪扮演得可圈可点。孙海英扮演的培尔,从寻衅滋事的少年,到历经风险、比邻死神的老人,显现了人生进程中幻象中的迷失和真我的重现。由喻荣军改编、王晓鹰导演的《简·爱》,2010年多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在闪婚、闪离的物欲时代,人们仍在追寻着《简·爱》,正是对性灵之爱的缅怀。由王洛勇扮演的罗切斯特,由袁泉、陈数、朱杰扮演的简,满足了人们怀旧的心理期待。中国国家话剧院推出由田沁鑫导演的时尚版《红玫瑰与白玫瑰》,将艺术审视的目光移向旧的时代;又从旧的故事架构里开掘出新意。张爱玲原小说里男人佟振保对女人红、白玫瑰的缱绻,变换为当下境遇中女人佟振保对两个男人的暧昧,作为都市白领,女人在平庸的生活中渴望冒险,又在选择的苦恼中寻找安宁。佟振保由两个女演员同时扮演,将女性的多情多面、自相矛盾的特点作了形象化呈现。由焦晃领衔主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钦差大臣》,因为重新诠释了果戈理喜剧的不朽价值,还因为汇集了上海戏剧学院59级表演系的学员,因而备受新闻媒体和老观众的瞩目。2010年末,另一台举足轻重的话剧,当属田沁鑫导演的《四世同堂》,该剧取材于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反映了日军占领北平时期平民生活的悲惨。演出时,一批国家话剧院的明星演员雷恪生、孙红雷、辛柏青等集体亮相,自10月30日到31日在台北连演3场后,再赴广东等地巡演,一时间成为令人瞩目的话剧热点。
    2010年9月24日,正值中国现代戏剧家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除了社会各界举办的纪念活动,许多剧团都排演了曹禺的戏剧作品。北京人艺复排《雷雨》《北京人》,重排《日出》《原野》。顾威导演的《雷雨》,在舞台呈现上延续着北京人艺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强调细节真实与形象塑造的艺术魅力。这一次,人艺启动了新的演员,摒弃了从前的阶级斗争观念,从人性的角度看待《雷雨》的悲剧性,突出了“雷”与“雨”的象征寓意和剧场效果,使人物命运的悲怆感愈加鲜明。李六乙导演的《北京人》,在冷寂、苍凉的情境中,充分调动了舞台的表现元素,以倾斜的舞台,败落的四合院,以及生活在其中的“死活人”,“活死人”的种种形态,形象地展现了一个行将灭亡的时代“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哀。由任鸣执导的新版《日出》,起用影视明星陈好来扮演陈白露,诠释了陈白露悲剧的现实意义,演出中规中矩,流畅整饬。陈薪伊执导的《原野》,集中了胡军、吕中、濮存昕、徐帆等一批优秀演员,调动繁复的布景、音乐、肢体语言,展示了一个复仇农民的复杂心路。此外,田本相编剧的话剧《灵魂的石头》,苏州评弹团的评弹《雷雨》,上海沪剧团改编的沪剧《日出》,高杰导演、大连话剧团演出的《雷雨》,易立明根据曹禺的《雷雨》改编的《阅读雷雨》等都对曹禺名作进行了别有新意的阐释,真是说不完的曹禺演不完的戏。
    除了重新演绎经典作品,以新排话剧再现过去的难忘时光也是2010年话剧的一大潮流。由王晓鹰导演的《1977》,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前后,一帮东北知青为取得受教育权,进行的不懈努力和决绝抗争,一个震撼的场面是:一群知青为追赶那列奔赴考场的火车,在原野上狂奔、嘶嚎、跌撞、哀告,再不能耽搁,再不容错过,那是一代青年的心灵呐喊,也是时代转变的先声。剧中人的青春感慨,引发了一代人的共鸣。为纪念波兰钢琴家、作曲家肖邦诞辰200周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在保利剧院推出音乐话剧《肖邦》,它以倒叙的方式,从肖邦之死写起,以音、诗、画的和谐统一,诠释了音乐家“心”归故里的精神轨迹。将这股舞台怀旧风推向高潮的戏剧,当推台湾戏剧家赖声川、电视制作人王伟忠联手打造的《宝岛一村》。它2月5日在北京世纪剧院首演后,又在沪、杭、穗、蓉等地巡演。所到之处,观众透过台湾眷村的历史境遇,感知了1949年以来彼此走过的不寻常的历史。这里有台湾三代人漂泊、企盼、定居、发展的命运轨迹,有含泪的微笑,也有笑过之后的唏嘘;有小人物被时代裹挟的感慨,也有挣扎求生、随遇而安的无奈;有一片生活的滚滚红尘,也有超然度外的淡漠从容。
    经典与怀旧的流行,一方面固然反映了人们藉着对从前生活的记忆性反思,阻抗现代商业化生存方式的努力;另一方面虽有《资本论》《向上走,向下走》《柔软》等新剧问世,但原创剧目在数量上仍显不足,迫使人们向既有的文化资源谋取创作灵犀。
    国际互动添亮色
    2010年是国内戏剧展演、中外戏剧交流比较频繁的一年。4月份,“第六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在重庆市举行,展演汇集了近3年来创作的23台话剧,如《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春雪润之》《宣和画院》《黑石岭的日子》《这是最后的斗争》等,显现了中国话剧的整体实力。
    上半年,英国TNT剧院的英文戏剧《麦克白》,在天津、北京、广州等地巡演。这台《麦克白》展现了新的艺术元素。为了挖掘莎剧原有的悲剧性,导演保罗·斯特宾采用独特的舞美设计,为主人公的野心和良知的交战营造情境。大幕开启,可旋转的3个圆柱在灯光的配合下,变换成城堡、森林、宫廷等,三个身披兽皮的女巫,以舞蹈创造活的森林意象,表现人性当中的黑暗力量。演出恢复了莎翁时代角色反串的表演特点,马尔康王子由女演员扮演,暗喻贪婪和凶残并不因性别而异。手风琴和萨克斯的现场演奏融会于剧情,现场歌声给人诡异和凄厉之感,烘托了麦克白弑君篡位的邪恶与残暴的本性。下半年,TNT剧院的英文戏剧《奥赛罗》再次来华巡演,行经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杭州等地,黑人扮演的奥赛罗娶了白人妻子,因爱情而脆弱,因自卑而嫉妒,因迷狂而暴虐。7位演员转换于乐队与角色之间,收放有度,挥洒自如。
    英国壁虎剧团的戏剧《外套》,曾于2009年爱丁堡戏剧节上演,并颇受好评,该剧于2010年6月在国家大剧院上演4场,11月再度受邀访华,演出于首都剧场。《外套》改编自果戈理的同名小说,在戏剧中,小职员阿卡基身份卑微,贫困潦倒,他暗恋女同事娜塔利亚却不敢表白。在破败、冷寂的租屋里,在封闭、压抑的工作中,他机械地活着,内心充满了焦虑与恐惧。那件外套高高挂在云端里,成为他致命的诱惑和生命的支点,他渴望得到它,还有附着其上的事业、爱情、荣耀、体面等等。为此他不惜与魔鬼签约,然而最终却一无所得,怅然而逝。壁虎剧团的演出全场73分钟,用少量的话语和大量的肢体表演,生动地表现了小人物的悲剧。高低不一的办公桌,象征着社会成员的等级差异;诡异的光影和无形的方圆,象征着人们走不出去的怪圈。《外套》让人们看到了深刻的寓意和表演的魅力。
    9月,“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在京举行,这项活动以“骄傲的青年,骄傲的戏剧”为口号,汇集来自中外剧团的30余台戏剧演出。莫斯科青年剧团的《沙滩上的船长们》、德国形体戏剧《另一边:温柔震撼睡眠》、西班牙实验戏剧《卡门》、韩国戏剧《麦克白》,给中国观众带来新鲜的观感。接下来,中国国家话剧院举办题为“华彩亚细亚”的戏剧展演,邀请新加坡“TOY”剧团的《咏蟹花》、韩国美丑剧团的《赤道下的麦克白》、越南青少年歌舞剧团的《玩偶之家》、日本道化座剧团的《早安,妈妈》、香港中英剧团的《相约星期二》来京演出。此外,中国国家话剧院也有《恋爱的犀牛》《霸王歌行》和《肖邦》参演。在亚洲戏剧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人们看到了彼此的文化特点和艺术共识。年底,“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在京举行。这是我国首次由民间戏剧机构邀请国内外戏剧举办戏剧展。来自中德的7部作品风格不一,但都在舞台表演艺术和表演空间的探索上有所拓展,对当前戏剧界有所启发。其间,德国Luk Perceval的《哈姆雷特》在首都剧场上演,该剧对原作进行新的解读与阐释,舞台上横卧的麋鹿、性感的王后、坐轮椅的大臣、两个演员扮演的哈姆雷特、顽童扮演的信使,将“丹麦是一座疯人院”的象征意味渲染得淋漓尽致。林兆华导演的《建筑大师》《回家》《说客》以及易立明导演的《阅读雷雨》《门客》也相继亮相。
    总之,2010年的话剧,虽行色匆匆,却色彩纷呈,并且话剧的演出,不再仅仅局限于京、沪等一线城市,而是逐渐向二线城市发散型扩展。总的来看,话剧已经走出上世纪90年代的低谷,开始以爬坡的耐力和自强的韧劲,以不懈的努力和繁荣的憧憬,向着新的艺术目标迈进。
    原载:《 人民日报 》( 2011年01月18日 24 版)
    

    
    原载:《人民日报》(2011年01月18日24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