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我的写作就像我的名字”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虹影 参加讨论

    一
      早年我离家在外,刚从学校毕业,有了一份工作,却非常迷茫,看不到任何希望,那时期拼命写诗,也开始写小说,记得一个短篇是讲一个神秘女人的失踪,最后她不相信爱情,结束了生命。那小说笼罩着忧郁的气氛,与我当时的心情一样。
    好在那时,能借到一些西方名著,便一头钻入,想在里面寻求答案,思考自己应该成为怎样一个人。
    我经常带着英国作家莱辛的《金色笔记》流浪,也手抄不少她的诗歌,她的生活经验和内心世界就像一面镜子照着我。“他不爱我。一点儿也不爱。为什么要爱呢?”那种无奈和彷徨,与我一拍即合。像我的长篇《女子有行》,写一个女子在未来世界里,作为一个情人的身份的遭遇,那个小说包含了我所有的困惑。
    我不能否认自己受到多丽丝-莱辛写作风格影响,以至于有评论者说我的小说与她的小说相似,一本书一种文体。
    二
      写长篇时,我关起门来六亲不认,得罪了许多朋友。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有一种“改癖”,每部作品都是一改再改,不断改写,一直到满意为止。我认为自己二十四小时都在写作,因为是在用“心”写作。可以说,“心”的写作要较“笔”的写作花更多的时间。
    九年前我陷入《饥饿的女儿》一书所谓的“一女嫁二夫”的官司里,白天卷在官司的纷扰里,夜里就疲惫不堪,没办法写作。于是,我改变上午和夜里写作习惯,在清晨写作。写《阿难》那部小说时,“凌叔华”的后人对号入座,又把我扯进官司之中。当时我在恒河边,真想一头跳入河里,一了百了,极端绝望。
    可是,我忍住了。我决定用写作来抵抗这场官司所带来的压力。每天清早坐在桌前,心平气和,心静如水,试图跨越人世污浊的河,超越生死间的种种苦难。我把自己的感情融入《阿难》,阿难是我塑造的小说人物,也是我自己。小说进行得很顺利,有朋友见了我感叹地说,以为我已被官司打死,没想到完成了一部长篇。
    这之后,我还发表了《孔雀的叫喊》、“重写海上花系列——上海三部曲”。国外这些书的外文版也陆续出版,对我也是一个鼓励。我承认命运的暴戾,只是不肯屈服。一直保持这样的心情,我于近日完成了新作《好儿女花》,这是《饥饿的女儿》的续篇,关于我自己的记忆,是关于我母亲的故事,那些长年堆积在我心里的黑暗和爱。
    三
      网络成了我最大的帮手,写小说时,需查大量资料,以前得去图书馆,现在可在网络上查寻。呈现给读者的10万字背后有100万字左右的资料累计。写作中涉及的场景需要亲自去过,甚至有的地方去了很多次,但一个地方无论去过多少次,也不一定真正了解,为求准确性,就上网查证,查不着,才去图书馆。《阿难》那部小说,涉及印度每12年举行一次的昆巴美拉宗教节。光为那节日,我查找了不可胜数的网页。幸好,网络发达,所需要的资料全可以在网上查到,不必去图书馆,省下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记忆库和知识库,往往如流星散落在脑海的某个地方,只要受到一些直观文字的刺激,那些流星就能被串联起来。我很幸运,不时相遇那些流星,一旦提起笔来,脑子里就将早已编辑成序的东西,源源不断地倾洒出来。
    四
      写作根本就没有男女之分。写小说是一件很苦的事儿,不少女作家便把大场面、大视野、大气魄让给了男作家,选择了一条容易走的路,避开写有历史背景的故事,借此自我安慰,自我怜悯,把女性写作当作了一颗定心丸。我认为自己之所以受到很多非议,就是因为没有按照大家认同的男女写作的规矩写,我所做的就是挑战自己的写作极限,努力尝试各种不同的方式,自然所花费的工夫往往比其他作家更多。
    作家和别的职业不同,所需要的条件其实非常低,纸笔或者最普通的电脑就可以。不少人认为先写一些商业化的东西,赚够了钱再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那是他们没有弄清楚,只要陷入了商业的泥潭,很难从里拔出来,商业和自我追求格格不入。有位朋友在看了我的书后对我说:“虹影,你这写的什么啊,既不是畅销书也不是纯文学,还不是俗文学,我很失望。”我当时就说他,你可说到了点子上。
    我的写作就像我的名字:虹影,空里东飘,地上西移,若现若隐。这样好,适合作家这样的职业。
    原载:《小说评论》2009年第5期
    
    原载:《小说评论》2009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