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时代的歌者——评李云迪散文随笔集《寻找蝉歌》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潘永翔 参加讨论

    晚清的刘鹗在其名著《老残游记》的自序中曾这样写道:《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刘鹗这一番话道出了文学的真谛:即文学的本质是人学,是人生和生命本质的反映。而人在本质上是一种悲剧,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苦,这种痛苦的根源,是由于人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不倦追索与探寻。灵与肉、爱和恨、生与死、感性同理性、理想与现实、出世和入世,以及个体同社会、道德同人性、自由与规律之间激烈的挣扎、碰撞和搏斗,还有人自身灵魂深处种种的矛盾与冲突都是痛苦的来由。在看完李云迪的散文随笔集《寻找蝉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后,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种沉郁和忧伤。不论是对家乡的怀念,对童年的留恋,还有对生存环境的担忧等等,都流露出了作者的忧患意识。他就像是一位忧郁的时代歌手,把对生命、自然、社会以及记忆等深层次的担忧传达给了读者。《苦艾》《歌谣》《失去家园的鸽子》《鱼的悲剧》等等,都是这类作品。他的作品既表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主观内心精神世界,又将诸多客观存在、社会问题诉诸笔端,既关注着每一个人,也思索着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和生存处境。其价值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文学总是表达着人类深切的精神感伤,永远指向每个人灵魂最深层的痛处,也总是深入到社会历史内部最敏感的痛处。这是因为在迄今为止人类所有的文明创造中,再没有哪个领域能够像文学那样深入到人的主观内心世界中去,同人类精神紧紧捆绑在一起。人类之所以需要文学,也正是因为其审美本性最忠实于一切被理性被社会所压抑分解的感性个体生命,忠实于每个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情感渴望,以及实实在在的生活处境和前途命运。李云迪正是如此,他关注环境(如《应该重视环保教育》),关注心灵(如《心中的竖琴》),关注子女教育(如《给孩子成长的自由》)……正如哲学的最高目标在于认识自我,“一切要想超出自然和人类的思辨都是浮夸”一样,他以文学的目光关注着我们周围的一切。而在《绿色的召唤》《春天候鸟飞来了》《让心作短暂的停留》等篇什中,作者把自己的审美体验渗透到每一个文字中,将读者带到一种清新自然的境界。从而把生命的活力,把个体最真实的自我以及最本真的情感还给了自己,使人在文学领域的审美体验,比在任何领域中都美好。审美为我们在理性道德之外,另行开辟了一片自由的疆土,提供了一种与世俗功利及社会政治截然不同的价值标准。“美是自由的象征”(高尔泰),自由是审美的天性。云迪把文学的触角伸向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他做到了用一个诗人的目光来抒写散文。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能够被史册记载下来,并真正为后人经久不衰地广为传诵的,一般也正是那些传达出人们内心强烈感伤的作品。这些作品或描写男女相爱之苦,或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或表现生离死别之痛,或反映乡愁旅途之悲等等。这些人生的刻骨铭心之痛是如此生动、如此真切而又具体地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因而能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激起普遍而悠远的回响。云迪散文中这种具有“痛感”的文章,也是非常值得一读的。《陋习几种》《苦涩》《生命的雕像》《波斯湾战火冲天》《永不消逝的丰碑》等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历史、战争的认识和批判。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文学与生命是同一的。古今中外无数优秀的文艺作品中,表达了人类对生命、对历史无限感叹和惆怅的篇章比比皆是。而云迪的痛苦来源于对现实的思虑,来源于对社会的批判,来源于对传统理性道德的反抗,来源于对永恒的幻想与伤悲,也来源于人类自身灵魂深处激烈的搏斗冲突,从而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也感受到他表达了一种文学的自由精神。这种自由精神总是这样独立地表达着对现实的忧患和批判,也总是负载起人类对自身与社会沉重的思考与痛苦的超越。超越意味着扬弃和否定,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人类历史的发展最终总是要表现为曲折地向前进步的过程。而在超越的过程中,文学与作家都起到了物质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作为一个作家,李云迪对生活、生命、时代、社会有着自己独到的体验、思考和认知,这是我们在读完《寻找蝉歌》中得出的结论。但是,如果李云迪能有更多的时间坐下来,进一步整理和发掘自己的生活矿藏,还会写得更好。我们有理由为此期待。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11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1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