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冒犯”之美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杨梅 参加讨论

    胡野秋长期从事文化战略、文化产业及传媒研究,对于大众文化既有研究又有实践,可谓深得其旨。读了他的新作《冒犯文化》,和他的文字相遇,我感受到的是一个清醒、坚持独立思考、不懈批判当下文化的文人形象。
    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如果直观地去感受,其实文化就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当下,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远离了精英文化的传统,而进入了大众文化的时代,为此,有人欢欣鼓舞,认为是文化和全民的结合,期待迎接“文化产业时代”的来临。从事大众文化研究和批评已颇有建树,久处传媒前沿的胡野秋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文化正成为一个新的垃圾桶,什么都在朝里倒,在倾倒的过程中,文化被糟蹋得不成样子。”因此,他要“冒犯”一下这样的“文化”,剖析这种“文化”的真相,便有了《冒犯文化》这本集子的出版,也让我们触摸到胡野秋的文人气象和真正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坚持。
    《冒犯文化》一书分三卷,卷上:文化真相;卷中:话题时代;卷下:东鳞西爪。文章常因时因地而作,文字也是断断续续地写成。这些体例不同,并非刻意为之而集结在一起的专栏文章自始至终都有一股感情的潜流在激荡着,正是这股潜流赋予这本集子一种阔大统一的气象。胡野秋始终秉持着一贯的精神:对当下纷繁的文化现象的关注、洞察、质疑、批判,保持着一贯的清醒孤独和勇于坚守。在自序中胡野秋自认这本书是得不到喝彩的,却甘愿做一个众生狂欢、独泼冷水的人。他愿独自守着曾经的精神家园,可却不能不让人感到无家可归的悲凉。
    “冒犯”这个词有着大不敬和蛮野之气,可胡野秋却是一个儒雅的“冒犯者”,确切地说应该是一个执著的坚守者,是对当下“伪文化”的挑破和批判,对传统经典文化的呼唤和守护。他自身更有着传统文人的气象,为文机智,幽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有着渊博的儒雅气象的“胡腔野调”。在《历史这个小姑娘》一文中,揭露当下电视、媒体对历史的歪曲和荒谬的虚构,呼吁珍爱民族以往的历史;声明自己愿作文学的仆人,会快乐一生。(《我做“星期五”》)他娓娓而叙,担忧而不流于伤感,批判而不流于激愤,使感性与理性的表达更能伸缩自如,他的整个心灵在这些文章中展露无遗。心灵深处对真正的现代文明的渴求、无法驱散的疑虑和担忧,成为他文章中常见的主题,那种高贵、深邃的沉思和无法抑制的忧虑深深地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文人气息使人为之感染。在朴素晓畅的文字背后,蕴涵着深刻的时代思考和浓厚的责任感。
    当下文化是空洞的、浮泛的、枯萎的,“经典被流放,大师远去”(《经典的被流放》《大师时代远去》),因为贫瘠的土壤开不出绚丽的文明之花。可作者没有丧失对未来的期待,而像一个“灯塔看守人”那样去坚守,努力,不遗余力地推行着读书的活动。在作者看来,判断一个社会是上升还是沉沦,就看读书的情况,读书应该是像信仰一样深入到我们的血液中去。在跋中,胡野秋坦诚所敬仰的是阿多诺、霍克海默、本雅明这些真正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并且朝着他们所达到的高度固执地努力,坚持着自己的方向,做现实生活中的西西弗斯,在人类精神家园最后的堡垒上捍卫着陈旧而尊严的旗帜。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25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25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