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陈永康散文集《红色传奇》认识历史才能认识自己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李瑛 参加讨论

    陈永康是我们部队非常勤奋的一位多产作家,又是一位多面手。他擅长写诗,又能写很好的散文,更能写报告文学,还会写小说,长的短的各种文学形式、各种题材内容,他都得心应手,操纵自如,且效率很高,使人钦佩。
    我们相识三十多年了。特别是1994年我们一起从北京到西安,到西宁,又到格尔木,沿青藏线采访二炮基地、汽车团、沿途兵站,直到拉萨。在共同生活的二十多天里,他的热情、诚恳,以及他对生活的敏感和热爱,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从那之后,十多年来,我们见面的机会虽不太多,但我知道他和王宗仁一起,始终保持着勤奋深入生活的习惯,不断有新作问世。他们发表的一篇篇作品,出版的一本本新书,足以证明他们劳动的刻苦和对创作追求的执著。陈永康此前出版的《红色季风》,从版权页看已经是第四次印刷了,说明了读者对它的喜爱。
    现在看到他的《红色传奇》,我怀着很大的兴趣读完了,感到这确是一本好书,是一本以艺术形式生动真实地记录革命先辈的沉浮往事和他们所处的战争年代的好书,是一本把广阔历史背景和个人命运相结合的好书,是一本充满革命激情和人性光辉、发人沉思的好书。说它是报告文学或纪实文学,都可以,或更像一篇篇记叙人物的散文。文体称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给予了读者许多教育启示和丰富的精神营养。
    书的前两篇写了他一生中一段特殊的经历,第一篇是他作为一名北京中学生红卫兵的领袖人物,在惊心动魄的“文化大革命”中,在天安门上见到了毛主席的真实情景;第二篇是他五次近距离接触周恩来总理的难忘经历。他用正直崇敬的心灵体验着这一切,又用朴实的文章把那段动荡年月里错综复杂的苦难现实生动细致地记录了下来。特别是写周总理,在当时既要保护干部、维护团结,又要考虑具体情境的极端困难处境下,他一言一行、一仰一俯之间表现出的崇高思想、品格、修养和作风,作品写得极为真切感人。这里全赖永康有他得天独厚的家庭条件和一颗赤子之心,才使他能从这样一个特殊视角,记录那段风雨岁月。一般人、一般作家是难以为之的。
    这两篇文章之后的篇章则是对二三十位我国开国元勋、建国英杰以及他们的亲人、朋友的访问所得,这些为民族解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的元帅和将军们,从他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到自己的家庭生活、夫妻子女之间的种种家事,无论在烽火连天的战场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年代,也无论在身陷囹圄的罹难岁月还是在生命临终前的弥留时刻,永康记录下了他们所经历的一件件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实和鲜为人知的往事,用历史观照现实,用昨天对照今天,不禁使人唏嘘,令人心颤。
    比如写“跳舞像坦克”一样的朱老总,自己是元帅,尽管生活并不富裕,硬是主动不拿元帅工资;写人人皆知的井冈山朱德的扁担,竟被篡改成林彪的扁担,朱老总对此诙谐风趣的应对,表现了他宽厚谦和而质朴的崇高品格。写彭总临终前,交待她的侄女,他的遗物只有一件旧棉服和两卷斜纹布,说他很想去世后和两个兄弟葬在一起,又想到他们都是烈士而自己却是反革命怕不可能,而潜然泪下,继而要求把自己葬在一棵苹果树下,让子孙来吃他的苹果吧,读到这里不能不使人心酸而难以自持。写贺总临终前连凉水也没有,为接雨水竟然跌倒摔伤;写徐帅临终仍在怀念喋血祁连山麓、流散在河西走廊的西路军战士,要求把自己的骨灰撒到那里;写许光达大将上书党中央,坚辞大将军衔,信写得情真意切、感人心魄,等等。他们对党、对人民的忠心耿耿,他们的大智大勇、无私无畏,他们的胸怀坦荡、高风亮节,他们的严格律己、艰苦朴素,使人由衷地敬佩。文中也写到这些将帅家人子女的境遇,他们奇绝险峻的坎坷人生,那些悲剧性的命运,使我们深深感到难过和痛苦。
    我国的革命战争历时之长、规模之大、条件之艰苦、情况之复杂、胜利之辉煌,为中国战争史所罕见。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是一座巨大的精神和思想宝库,值得我们作家进一步深入挖掘和表现。人们常说,“一个没有英雄和英雄主义的民族是可悲的”。我们国家在那么漫长、艰难的斗争岁月里,涌现了那么多英雄豪杰,创造了那么多惊天动地的伟业,文艺作品对他们的表现,是太不够了。
    永康这本书不是全景式地写这场战争,而只是写了这段岁月中的某些人物和某些事件的断片。他严格地遵循历史真实,采访了很多人物,这些人物平静地、不假任何雕琢地回忆了自己的往事,作者也就原原本本地用白描式的手法,如实朴素地记录了下来。由于当年生活的真实、许多事件、许多情节,已如此丰富、生动和曲折,就毋须作者再去做刻意的编织和虚构,这就避免了常见的写作模式。由于人物就在面前,他们的形象、性格、作风、气质,他们的勇敢、忠诚、坦荡、透明的品格,就自然地呈现了出来,没有人为地拔高或公式化、脸谱化、雷同化。正是由于生活的真实、人物的真实这些实体性的东西,自然就易使人受到感染,就能激发人们对人性、对人物命运、对时代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深沉思考。我一直认为战争和苦难,是最好的文学背景,因为它直接牵涉到人的生死,因而最能直接地、赤裸裸地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人的丰富而又复杂的情感隐秘,从而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永康能写诗,因此,他就常以诗的手法,在写这些人物的悲欢故事的同时,简练得体地插以景物描绘和气氛烘托,使每篇文章都能在事件叙述的进程中呈现出诗一般的或浓烈或恬淡的抒情韵致和意境,使这本书不但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而且又有浓厚的艺术文采,使人爱读。
    今天,我们处在和平环境中,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前沿,昔日战场上的硝烟已经散去,许多先躯英烈的喊声和身影离我们越去越远。无论是对我们这些与历史同步走过来的人,还是生活在当代的年轻一代,要担负未来民族复兴的重任,历史和先辈留下的这些精神营养对我们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近些年来,出版了不少红色情境、红色经典性的文艺作品,这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有责任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教育我们的人民,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告诉他们今天的生活是怎么得来的,告诉他们过去曾有过的那些峥嵘岁月,那些先人。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样去做。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是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属于历史的。人不是生活在自然界,而是生活在历史之中。你不认识自己的历史,就不会认识你自己;你要认识自己,就应该从认识历史开始。正如恩格斯所说,“谁都不能对抗历史,因为只有历史是有绝对的权力”。一个民族只有通过历史才会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也只有凭着历史才会认识自己在人类整体中的位置和存在,也才会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读这本书使我感到,我们对自己过去的历史,无论失败或胜利,也无论悲怆或辉煌,都不是了解得多了,而是太少了。这类书籍对当代读者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们崇高的思想、卓越的见识、闪光的智慧和美好的情感,会给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它代表着一种先进的文化价值,它会丰富我们的心灵,帮助我们发现永难磨灭的美和无可置疑的道德真理,以之培育新的人,从而对当下社会和未来时代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历史前进。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29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29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