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在继承古典诗歌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陈先义 参加讨论

    我几乎用了一个多月的业余时间认真捧读了李栋恒将军四卷本的诗词作品集。读后,我被他的诗作深深感动了。这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线装版本的旧体诗集,不仅从内容上让读者尽情享受了古体诗词的艺术之美,而且从形式上使读者回到了古色古香的阅读年代,再加上作者将自己的作品用书法形式加以展示,因此,作品成为多种美的形式组合,堪称一部美轮美奂的文化艺术精品。人民文学出版社之所以用这种十分典雅的形式推出李栋恒将军的诗,我想作为中国文学较权威的出版社,不仅是对古典诗词这种形式的推崇和张扬,更是对李栋恒创作的褒奖和肯定。
    在读作者这四卷本的作品集之前,我对作者古诗词创作的认知,得于他零零星星见于报刊的作品。后来,在一次关于诗词的座谈会上,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颇有见树的周笃文先生有个发言,他说,在中国当代从事古典诗词创作的众多作者中,真正在创作上有成就,且作品合于格律规范的诗人,李栋恒是最为突出的一个。有大家推荐,当然有系统阅读的愿望。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李栋恒将军巧遇,得作者赠阅了这套丛书,读之,方知周笃文先生的推荐实乃大家之论。应该说,在当今古典诗词创作实践中,这是一部成就很高的作品。
    说到古典诗词,我想说几句题外的话,进入新时期以后,中国诗坛有两个新的现象,一个是将军诗人的集群出现,据说,近十几年来,在报刊上发表过诗的将军就有百名之多。这对中国诗歌的创作和发展无疑是有促进作用的。第二个现象就是写古体诗的渐渐多了起来。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古体诗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说明古体诗有着极其丰厚的土壤。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体诗的魅力,似乎只有用汉语才能表现出它的丰厚内涵。比如,挑选任何一首唐诗,把它译成西方任何一种语言,往往再也没有原来的韵味。中国人写新诗,是五四以后对传统诗歌与西方自由诗结合的产物。我以为,新诗的发展,不应该也无须排斥古体诗的创作,抒情表意,咏物言志,它们都一样能起到相同的作用。况且,我国古体诗已经有了数千年的文化传统。
    说到古体诗,人们常常提及毛泽东主席对诗人臧克家一次关于不提倡写旧诗的谈话,所以此后文学界就认为毛泽东主席反对旧体诗。殊不知,毛泽东主席后来专门对此讲话在武汉一次谈话中再作解释,他说,我提倡写新诗的谈话是对臧克家个人来说的,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古体诗的形式内容而已所具有的美感,是其他形式不能取代的。应该说,毛泽东同志这个谈话符合中国诗歌发展的实际,只是后来未能得以公开宣传罢了。今天,古典诗词形式的勃兴,是顺应了的创作发展及民众的鉴赏需求。
    然而,要把古体诗写好,写出味道来,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它决不是简单地挂上某个词牌的名字,或字数等同、字尾押上大致的韵就算是古体诗了。平仄格律是门学问,对偶对仗极为讲究,它不仅需求作者具有较深的古文功底,而且一定要对音韵学有必须的知识。所以,一些地方口音较浓的作者,写古体诗会有一定难度。在当今写古体诗的作者中,真正在格律上合于要求,且写得定于古风古韵的,李栋恒将军是佼佼者。在我看来,李栋恒将军不仅对古体诗有着一般的爱好,而且已经有了很深的造诣。读他的诗,决不仅仅是一种合仄押韵、读来上口的审美感受,更多的是在古朴的韵味中体验到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那种古典美的神奇和凝重,是在我读一般的新诗中所很少能感受得到的。除了格律诗以外,古体诗歌创作中的不少词牌和曲牌他都有所涉猎。难能可贵的是,对于自己每一首作品,他对平仄韵律运用极为考究,且十分老道。据研究他的作品的朋友评价:李栋恒将军的诗在平仄韵律上的考究极严格,在当今的古体诗词创作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在我看来,写古体诗,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形式的继承,或者对古人创作方法的简单描摹,那就只能得之皮毛。因为如果那样,那只是把古诗词当作闲来玩味的文字游戏,“言志”的诗词就可能仅仅停留在娱乐的层面,它的时代性和人民性的创作主旨便会被忽略。李栋恒将军的作品可贵之处,不仅很好的继承了传统格律诗词的创作形式,而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寻求创新。这个创新,主要表现在作者通过作品所表现的强烈的时代精神以及一位军旅诗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者的作品,几乎概括了他少小情怀、求学经历以及他军旅生涯的人生旅途。他人生经历的重要事件,几乎都有用诗词这种形式的记录,表面看来,这是一部用诗词写的个人传记,但细作考究就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成长史,也从一个侧面映照了国家和军队这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而正是在对这个变化的记述中,作者自然流露了他爱祖国爱军队爱人民爱家乡爱亲人的真挚情感。表达了他对时代对社会的思考和感悟。诗中有不少篇章写的是他的军旅生活的经历,从携笔从戎到沙场练兵,从基层经历到高层掌兵,其间的许多经历和思考,让我们读来像是对历史的回望,正是在这样的回望中我们充分地理解了作者几十年来为什么能一往情深的把青春和忠诚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军队建设事业。比如,他在《七律·率机械化集团军演习》中写道:“地裂山崩开火令,灰飞烟灭凯旋诗。大风忧曲何须唱,我自高歌砥柱师。”他在国防施工的篇章中吟唱:“高山俯首/歌起冲星斗/地下长城穿远岫/大显英雄身手/炼成钢筋铁骨/更增壮志凌云/来日硝烟若起/奇兵处处如神。”还有他在《江城子·实兵检验性进攻演习》的篇章中,对军旅生活的记述,可以说让人如临其境:“兵分四路急行军/夜沉沉/月昏昏/车闭灯行/人马噤声奔/抢占前方高要地/天网布/净妖氛/军情电令发频频/至凌晨/战云纷/捷报方传/激战又延伸。”这些语言,这些情景,若没有真实生活的感悟,是决然写不出来的。作者的许多写军旅生活的作品,颇具古代边塞诗的遗风,读后让人振奋,让人感怀,给人以充满阳刚之气的审美感受。
    李栋恒将军的诗词,充满了浓郁的情感,不管是乡情、亲情、友情,也不论是思亲人、念故人、怀友人的作品,他都倾注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他以七律形式写给老首长彭仲韬的诗,不仅写了他的老首长南征北战的经历,也写了他对前辈的那种敬仰之情:“敢忆当年投笔时/天涯慈母鬓如丝/挥戈跃马驱倭寇/拉朽摧枯拔蒋旗/鸭绿江波传厚意/湄公河水谱新诗/南征北战浑闲事/剑影刀光照血衣。”诗中,一个披荆斩棘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他以散曲形式寄给同窗好友的诗,不仅表现了他的人生抱负,也通过展示这样的情怀,希望更多的战友不能追求“醉生梦死”的生活,要把如火的青春,献给亿万人民,献给伟大祖国。他的《七律·送别复员战友》,更是表达了这样一种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同甘共苦叙春秋/厚谊如川万古流/风雪漫天拉练远/硝烟遮地杀冲稠/今朝红籽飞千里/来日青松遍九州/惜别依依呼一语/时时翘首捷音收。”这其中,既有作者与战友间那种依依惜别的深情,也有互相勉励在新的岗位上报效国家的寄托和期待。在李栋恒将军的诗词中,也有不少是咏怀古人的,如写岳飞的《谒杭州西湖畔岳飞墓》,写西汉人物刘邦、萧何、韩信的如《西汉人物杂咏》等等,这些看似咏怀古人的作品,却寄予了作者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更多地表现了作者对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的推崇和赞美。他对岳飞这位被冤屈的英雄的同情和怀念,他对刘邦兔死狗烹、迫害大臣的不满,他对萧何无端被猜疑的同情,通过诗的语言都得到了表现。而这样的诗,给读者更多的是哲学的和历史的思考。
    作为诗词,李栋恒将军在创作中也必然有一些咏物叙史、游历山水的篇章,但即使是这样一类作品,也都写得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写黄河,记黄山,记戈壁,叙兵马俑等等,他都不是为纯粹的写景而写景,而是寓情于景。一情一景,都能引发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沉思考。比如,他的《念奴娇·秦兵马俑》中,既写了俑阵的雄浑壮观,也写了他自己对秦朝历史的反思。他认为,这些雄伟的兵阵,“若真能战,续秦多少年月/可叹万里长城/揭竿烽火起/全然虚设/欲寿求仙/谁料得/相伴臭鱼熏绝/盼祚长传/皇称冠始字/两朝羞灭/此中殷鉴/千秋应细评说。”作者这样写景咏物,便给自然的景物以灵动和鲜活的生命,给人以对历史往事的沉思。他写的游嘉峪关,虽然只短短四句,但却包含浓浓的历史韵味和厚重感:“斜晖戈壁阔/楼碟衬云红/既刻千秋怨/还凝万古雄。”他的诗作,举凡读史咏怀、记景叙事、写人状物的题材,几乎无所不包,但读来都恰当而准确表现了他的艺术追求。
    李栋恒将军不是一个食古不化的诗人,而是汲古人之神韵,在创作中不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特点来。学习创作古体诗,我觉得李栋恒将军的这种探索精神是很值得效仿和提倡的。
    原载:《文艺报》2010年06月09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6月09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