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中国式写实推理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钟怡音  参加讨论

    中国推理、悬疑文学,由来并非一条坦途。自以麦家《暗算》、《风声》为代表的特情小说、解密小说凭借多媒介渠道风靡全国;一帮日美推理迷推波助澜,占领网络论坛、《推理》杂志等阵地,2003年后,以新星出版社为首的多家出版社“轰炸式”地引进国外推理小说,推理小说的阅读与评介开始进入中国的主流群体。
    据我看来,新时期中国的推理小说之路在某个层面上与战后日本推理小说发展有相似之处。在文体发展的雏形期,推理小说难免带上鬼怪小说的阴晦、暴戾之气。以“闹鬼”传闻开始,用玄而又玄的杀人迷案结束。代表性作品如:《一只绣花鞋》等;而后,在一众接受正统“侦探小说二十条法则”熏陶的推理迷的推动下,中国推理、悬疑小说向“本格”派方向倾斜,在富有时代特色的紧张情节下,一帮“都受到怀疑”的人聚在一起,“他(罪犯)是谁”的问题横亘文本始终。
    参照日本推理小说发展模式,在本格派的智性演绎方兴未艾之际,也恰是社会写实派推理小说登台露面之机。在这条路上,推理小说能得到更多共鸣、更大范围的接纳,而代表人物之一是政法记者出身的女作家须一瓜。多年来,她把社会各色人等或鸡零狗碎或生死攸关的新闻演化成了数十篇险不可测的悬疑小说。
    2010年初,须一瓜创作了《太阳黑子》,讲述的是三个“有罪的好人”的故事。因为一时冲动与年少无知,三人背负血债。终其一生,他们在罪感的折磨中尽全力进行“人性的自我清洁”。然而,这条求善的道路最终并未得到他者的宽恕。最后,在“阴暗的好人”的告发,以及“偏执的执法者”的求索下,尘封多年的灭门惨案真相大白。
    当然,这部作品并不止步于“道德与法制”,作者耐心地构筑了“有罪的好人”们最漫长、细碎,乃至最无望的赎罪之旅。在这本开放式、看起来全无秘密的文本里,作者隐藏了一个最大的谜题与选择———“这样的好人当初为什么杀人?”“他们能得到自我宽恕和解脱吗?”“你能原谅有罪的好人吗?”——在这样的选择与谜题中,作者与读者一起反躬自省,一起寻求灵魂对俗世的超越。
    多少年来,对罪者与“阴暗的好人”的心灵审判一直考验着人们的道德底线。金庸也曾在《射雕英雄传》里叙述了一个攸关“法与情”的故事:华山之巅,裘千仞要求“问心无愧”的人才能对他进行判决,所有人均面带愧色,最后,只有自诩“从未杀错人”、以光明磊落著称的洪七公才使他低头认罪——谁能审判罪者,是天意还是最无邪的执法人?在《太阳黑子》里,除了“阴暗的好人”外,还塑造了一对兄妹的形象。妹妹伊谷夏(暗喻纯洁的天使)被“罪者的救赎”感动,成为“罪者”的“援助者”;哥哥伊谷春(暗喻铁面的执法者)执著于法律的公正,即使受“罪者”的救命之恩依然不改初衷。与最彻底的复调小说对比,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有失单薄。比起“罪者”和“阴暗的好人”,他们的单纯或偏执使之减少了对社会、对人心、对自我反复而不安的拷问与反省。更多时候,他们是作为“审视者”、“观察者”而存在。这可以说是这部小说最后未撕下的一块人心的面纱。
    然而,也就是这块面纱,照见了作者对绝对的善与美之向往;照见了作者心中,依然自有英雄在。
    
    原载:《新京报》2010年6月05日
    
    原载:《新京报》2010年6月05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