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生命的坚强与脆弱 莫言长篇小说《蛙》读后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照日格图 参加讨论

    文学是人类文化的一种样式,所以也有人将文学定义为“关于人的哲学”。莫言的新长篇《蛙》就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
    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
    小说中的男性角色基本为女角色服务。老年“姑姑”身边的两个男人——秦河与郝大手,通过泥塑的娃娃艺术地阐释了“姑姑”年老时的忏悔与脆弱,进一步站在人性的高度,抛去种种政治因素,对“姑姑”这个人物进行了深度的、严肃的人性剖析。莫言通过“姑姑”艰难坎坷的一生想要传达:生命的坚强与脆弱只隔一堵墙,坚强可转换为脆弱,脆弱可转换为坚强。
    小说不仅详细描述了计划生育国策执行初期的一个个让人痛彻心扉的故事,更给了小说一个时间的跨度,直接将笔触对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市场经济下的计划生育制度。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在金钱的诱惑下发生了不少变化:昔日的算命先生袁腮以“牛蛙公司”为幌子暗中经营着肮脏的“代孕公司”,不惜用陈眉等被火烧伤的女人当代孕女。作者的笔下,当今社会的基本国策已经挡不住来势汹汹的金钱诱惑;有了经济基础的知识分子们依然逃脱不掉传统思想的桎梏,欲“传宗接代“,在暗中进行“代孕“交易,无形助长了这笔肮脏又违法的交易。莫言用一章的内容批判了知识分子心口不一的普遍特点。
    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艺术化的台词给在补充人物事迹和性格的同时给整部小说的艺术涵养注入了全新的成分。莫言在小说中暗示了其标题: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笔者认为这是许多小说作家应追求的目标。
    原载:《燕赵晚报》2010-01-04
    
    原载:《燕赵晚报》2010-01-0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