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专家学者破译麦家小说成功密码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饶翔 参加讨论

    新书创天价版税的消息在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发动网友为新书征集封面的活动一度在网络上开展得如火如荼,在《人民文学》上的连载已先期取得了一部分读者的认可……麦家的长篇新作《风语》在出版之前就在不断推动读者的阅读期待。8月5日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麦家新书《风语》首发式,可谓规格甚高,除了作者本人和出版发行方的主要负责人亲临会场,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张颐武,新浪网副总编孟波,凤凰卫视主持人许戈辉等也都到场,显示了这部书所获得的关注度。
    一次精心的策划
    《风语》是麦家创作的又一部谍战题材的密码小说,历时三年完成。它讲述的是抗战时期中国境内的三大秘密机构之一“中国黑室”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学奇人、天才破译家。而根据《风语》改编的电视剧将于明年播出,《风语》后几卷也将陆续推出。在谍战题材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仍然红火的时期,由《暗算》和《风声》的作者所推出的谍战新作,可以说为这股热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茅盾文学奖得主的身份也使读者对这部新作的文学品质抱有期待。所有这些元素合在一起,使这部新书具有了充足的“卖点”。这大概也是出版发行方、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不惜血本重金打造、极力推介的原因所在。出版方之前公布过《风语》第一卷首印量就达到50万册,在首发式上,该公司的总经理陈黎明和麦家本人一起为《风语》揭幕,并且展示了特意定制的《风语》精装纪念版附赠的礼品。其中包括国画家何水法绘制麦家签名的藏书票一枚、和邮政部门联手推出的“麦家《风语》首发纪念封”、麦家主题明信片和《风语》同名电视剧的海报等。出版方表示,这些精心设计的赠品,和麦家在文学创作上的累累硕果是相得益彰的。出版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麦家的敬意,同时也向那些默默埋首创作、繁荣了我们的文化事业、为中国的文化出版争得了荣誉的作者致敬。
    一个“矛盾”的作家
    和热热闹闹的仪式相比,在首发式的最后一个环节,作家与专家之间的对话将此次活动内容引向更深的层次。对于麦家其人其作,几位专家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麦家为人认真、真诚、谦逊、木讷然而深刻是大家较为一致的印象。麦家小说总是充满了“密码”和“解密”的故事,而这次专家们也聚到一起,对麦家小说的成功要素进行了“解密”。
    李敬泽坦言,《人民文学》连载《风语》的过程,对于他及杂志社的编辑同仁都是“非常痛苦的过程”,“作为编者,不得不分担他的偏执——他没完没了地修改,不到最后一刻不停止地修改”。这种修改既体现了他的态度,更体现了他的能力,因为作为一部构思严密的小说,大幅度的修改是具有相当难度的,“麦家表现了数学家一样的完成能力”。阎晶明用“假象”作为评价麦家为人为文的关键词。他所观察的麦家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外表木讷,对人性却又有非常透彻的理解。麦家将这种矛盾和丰富性带到了其文学创作中,使他的小说不同于一般的类型文学,“他的作品既具有现代小说的叙述技巧,又符合大众的趣味和探寻的要求”、“既有精彩的故事、富于趣味性,又具有历史内涵和严肃的文化主题,传达主流价值观”。张颐武形容麦家是“文学界的陈景润”,“陈景润走着路,脑子还是想着哥德巴赫猜想。麦家写作品的时候也像陈景润那种专注,全神贯注。但是同时,他待人接物说话都有高度的分寸和明智,对人性的观察非常通透,这些东西在他的书里也可以看到。所以他的书既有数学式的精确逻辑推理和环环相扣的情节,又有对人性的充分观察;既有数学的精神,又有感性的情怀”。陈晓明给出的评价则是“中国的斯蒂芬·金加博尔赫斯”,“麦家的写作中有数学解码,有战争、人类大悲剧的背景,有情爱,也有权力和勾心斗角。他的小说在宽广中有非常丰富的元素和细密的逻辑,把纯文学和畅销小说结合得很好”。站在文学史的背景上评论麦家的创作,陈晓明认为,相对于汉语文学由来已久的现实主义传统之下那些“贴着大地行走的小说”,麦家所创作的小说是一种“飞起来”的小说,“从想象力来说,它使汉语小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
    “他的现在就是他的未来”
    对于麦家创作前景的展望,李敬泽说,虽然继续写什么和怎么写无法预料,但相信他没有什么令人意外的未来,“他的现在就是他的未来。因为我觉得他至少在文学的意义上,和我们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差不多,他也是莫名其妙地被文学、被他的写作、被他的那支笔所控制的人,而且由于他的才能,也正该是被那支笔所控制得最好、最恰当的那个人”。而陈晓明则表示了一定的担忧,对于《风语》这部集大成之作,技艺已近炉火纯青,然而再往前如何走,如何超越?“匠心独运到了极致之后该怎么办?是不是可以尝试重归一种轻灵,从密不透风的构思设计中飞出去,撕裂开来?”
    面对媒体的关注和专家的赞誉,麦家保持了足够的清醒和谦卑。他将自己比喻为一只“气球”,“今天这么多人来到现场,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气球,大家都在吹,迟早有一天气球会爆掉,我只是希望那一天会来得晚一点。我们再怎么说好也没用,还需要交给读者去判断。如果一个月以后我的邮箱里面有我不认识的读者来信,其中有70%的读者认可我这本书,那时我心里才是坦然的”。
    原载:《文艺报》2010年08月09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8月09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