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中旬,校完自己的八卷文集《金色的弯弓》,交出版社审定,我便和几位四十年前的兵团战友踏上心仪已久的俄罗斯大地。一位常年往返于俄罗斯的朋友曾对我说过,俄罗斯的秋天就像一位富态的娜塔莎大婶,肥嘟嘟的最有韵味。秋高气爽中,我见到了无边无际的已经微透嫩黄的白桦林,时隐时现在黑森林中的小木屋,黑得流油的至今仍散发着托尔斯泰气息的俄罗斯大地,叩人心魄的大马戏,高贵典雅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在俄罗斯所能见到的一切都在我的想象之中,胸中竟萌生出久违了的感觉…… 在俄罗斯大地上徜徉,自然穿行在茫茫的无尽头的森林之中。夏天那场让世界揪心的大火,我以为俄罗斯的森林受到了毁灭性的重创。到了才知道,眼前仍是墨绿苍翠,几乎见不到过火的痕迹。不到俄罗斯,你可能永远也不会懂得什么叫森林。我们就是乘火车在森林中穿行了近十个小时,才来到了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 在圣彼得堡,我们乘船畅游曾被无数俄罗斯诗人、作家吟诵过的涅瓦河,船儿载着我们向海天一色的芬兰湾驰去。望着迷迷茫茫水浪喧哗的河面,我思绪翻腾,在这起伏的涅瓦河面上,我竟然依稀感到普希金这个人类灵魂诗情澎湃的不息律动。我知道在河岸上的街心花园中有一尊普希金的青铜塑像。在莫斯科,在圣彼得堡,我所能走到的地方,几乎处处都能见到让人敬仰的俄罗斯诗人、作家的青铜塑像。这些大师代表着人类的良心和尊严,让我辈高山仰止、浮想联翩。我望着塑像前摆放着的鲜花,心想,一个尊重文学和诗人、作家的民族,无不透着让人尊敬的高贵。站在船头极目望去,冬宫、彼得堡要塞、形形色色的教堂、艺术学院、列宾美术学院以及许许多多风格迥异的欧洲建筑从我的眼前一一滑过。坐落在涅瓦河两岸的这座城市被人们称为浓缩的欧洲,这要感谢圣彼得堡之父彼得大帝,是他将这片泥沼建成了一座宏伟的城市。他是一眼看西方,一眼看东方的雄鹰。彼得大帝建了那么多雄浑的宫殿,自己却栖居于一幢十分不显眼的小屋内。彼得小屋现在已经成了涅瓦河畔一景,这是我见到的最简陋的帝王居所。游船驰过停在河边的阿芙罗尔巡洋舰,我不禁肃然,想起了伟人的一句名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这声炮响,就是来自阿芙罗尔巡洋舰。我正沉思着,圣彼得堡的上空发出一声沉闷的炮响,让我浑身一振,原来阿芙罗尔巡洋舰每天中午12点,会准时响炮,俄罗斯人就是这样纪念摧毁专制制度的十月革命。 革命与文学贯穿了俄罗斯和中国的20世纪,它们是一对酷肖的双胞胎。 就像俄罗斯十月革命影响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一样,中国的现代文学也得益于俄罗斯文学的滋润。1918年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而俄罗斯作家果戈理早在七十多年前就发表了《狂人日记》,足见俄罗斯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之深。我和我的同龄人一样,几乎是看苏俄文学长大的。记得少年出塞时,举国上下,反修甚烈,我要去的内蒙古高原当时正是反修前线,我所去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是一支屯垦戍边的军垦部队。但我还是在破柳条包里偷偷藏了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著作。来到鄂尔多斯高原后,正是这些优秀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伴我度过了那段刻骨铭心的知青岁月。它给我美、善良、高贵、仁慈、博爱、宽厚、利他这些人类得以息息生存的美德教育。是这些俄罗斯文学大师将我从一个普通知识青年引进了文学的圣殿。我能走上文学之路,并且无怨无悔地走了四十余年,的确得益于俄罗斯这些作家经典作品的熏陶和滋养。在知青文化中,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民歌曾经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人知道这一点,并把其作为吸引中国游客的卖点。在这只游船上,有一支俄罗斯人的民族演出队,他们尽情地为我们这些中国游客唱俄罗斯民歌,像《三套车》《山楂树》《卡秋莎》等等,竟然还有《下定决心》这样的毛主席语录歌,不由得引起了我们的互动。演出结束时,他们高呼毛主席万岁、斯大林万岁,然后千娇百媚地收小费。也许这是廉价的激动,但这让我忆起了青春,一时竟然泪濛濛的。对往事的留恋,无不是对青春的留恋。我记得我在小说《孤岛》中,曾情不自禁地有过这样一段议论:在北大荒,在南疆的胶林中,在茫茫的内蒙古大草原,在镶嵌知青足迹的地方,无不响彻着《三套车》,在这悲怆的旋律中跳荡着一代知青的魂! 记得20年前,一位在电视台工作的师妹找到我,要我与她共同策划一部电视专题片,并邀我担任总撰稿,这部专题片的名字叫做“俄罗斯民歌与老三届”。师妹是刚刚离开北大未名湖畔的才女,虽比我们小上十岁八岁,却特别喜欢我们这些知青作家的作品。她告诉我:读这些作品,能嗅到浓郁的俄罗斯味道,眼前有大片大片的白桦林、黑土地、绿草原,你们这些知青作家都有一股渗透到血脉之中的俄罗斯情结。尤其是你的几个中篇,尽管行文粗犷,却无不透出忧郁。这忧郁让你的作品显得有那么一点点高贵。 这样的表扬让我受宠若惊。她告诉我,她想邀上几位当红的知青作家重返北大荒、西双版纳、陕北高原、内蒙古草原,拾掇当年的碎片,哼唱那些脍炙人口的俄罗斯民歌。我说这事不好办,我们无法再收拢这些人回当年插队的地方,你以为你是毛主席呀,手一挥大家就前进,还高唱俄罗斯民歌!她说不是高唱,是心底轻轻吟唱那类。我说我知道,但钱呢?制作费、作家的出场费以及旅差费、住宿费、稿费,她愣住了,说我以为为了追寻青春你们不谈钱呢!一谈到钱,我们刚刚荡起的高贵和忧郁全被驱散了。她说她筹钱去,后来就没了下文,这事就泡了汤。 但我知道这个选题是个好选题,师妹的眼光确有独到之处,这事让我心中纠结了多年。但我知道,也许我们的俄罗斯情结将会终结于20世纪。又过了十年,当我整理自己的《金色的弯弓》这些文学作品时,我无疑走入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之中。我们的精神家园是多元化的,是一个生活痕迹的混合体。我发现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民歌是我精神家园的一部分。人的精神家园是无法割裂的,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愈发显得珍贵,愈发让人珍惜。 当我开始文学创作时,正是一个人们开始倾诉的年代,我就把我生命中流泪最多的地方,当做自己精神家园的载体。《金色的弯弓》是指我生活的鄂尔多斯大地,它被黄河三面环绕,南面与陕北高原接壤。老少边穷它都沾边。现在它以富裕闻名于世,但40年前我来到这里时,却是以贫穷出了名。穷也罢,富也罢,在这里生活的蒙古族同胞和走西口来的汉族同胞,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他们在这里创造了璀璨的鄂尔多斯文化,这文化让我顶礼膜拜,并灌注于我的骨血之中。我的洋洋几百万字的《金色的弯弓》只是摘取其中的一斑,就像是从滔滔黄河中舀起了一捧带着泥沙的水花…… 站在涅瓦河上,我却想起了黄河,我是喝着稠稠的黄河水,长硬胳膊腿的。黄河会是我永远的父亲! 涅瓦河上还在回荡着歌声:小伙子你为什么忧愁……为什么低着你的头? 当我整理《金色的弯弓》这些文稿时,字里行间确实有着抹不去的忧郁。是谁使我这样伤心呢?这些年来,我努力笔耕不辍,就是想苦苦寻找一个答案。文学创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它让你揪扯肝肺,有时在暗夜我会静思苦想默默流泪,也许是我对养育我成长的这金色弯弓爱得太深了,才会有那么多伤感、那么多挂牵…… 原载:《文艺报》2010年12月08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12月08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