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王手短篇小说生活深水区 人性纵深处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孟繁华 参加讨论

    初读王手的短篇小说,感到非常震动。这个震动并不是说王手书写了多么重大或极端的事件,写了多么离奇的故事或人物。恰恰相反,王手的小说都是典型的日常生活、普通人的寻常日子。但是,就在这貌不惊人、看似信手拈来的平常生活中,显示了王手作为小说家的锐利和锋芒:他波澜不惊、从容不迫的叙述,将我们逐渐引向了生活的深水区,逐渐触摸到了我们曾经经历却不曾注意的人性的纵深处。在最平实的文字中,隐含着他一眼望穿的老辣。他的小说有“杀气”。这个杀气不是血雨腥风刀光剑影,而是一种绵里藏针的征服力量。就像武林高手,虽然一招一式不露痕迹,但他的不同是在不露痕迹中隐含着艺术的“绝杀”。
    王手的小说中都是我们常见的市井人物、“知识分子”和平民等普通人。比如《双莲桥》中的“埠头”乌钢、《软肋》中的龙海生、《西门的五月》中的西门、《买匹马怎样》中的王勃和李回珍、《谁的声音》中楼上楼下的两户人家。既然是寻常人物,就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范畴。他们不可能对社会产生超出他们生活范畴的影响,也不具有支配的可能。因此,王手的小说没有大叙事。但他对生活的流水账和家长里短也没有兴趣。比如他写比较霸道的市井人物,这样的人物我们在《水浒传》等作品中经常见到,像“泼皮牛二”、西门庆、蒋门神等。《软肋》中的龙海生和“泼皮牛二”有谱系关系,表面上他们有相似性。但仔细识别会发现他们是非常不同的:牛二只是一个市井无赖,施耐庵只是在外部刻画了这个无事生非的“滚刀肉”性格。王手的龙海生虽然也有“凶相”、有“盟兄弟”,经常无理取闹寻衅滋事为所欲为甚至冲击厂部,不把厂长放在眼里。但这个江湖人物有识相的时候,也有软肋。龙海生的软肋是他的女儿。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女儿。特别是工友为庆祝他女儿考取重点中学、女儿说出了父亲在自己心中形象的时候,龙海生彻底被打败了。因此,王手既从古代文学中汲取了某些传统元素,又从现代中西方小说中汲取了关于人性复杂性的理解。在这个意义上,王手的小说既是中国本土的,又是“现代”的。如果把《软肋》和《双莲桥》放在一起读会更有意思。《双莲桥》似乎是从另一个方面阐释了《软肋》。“文革”时期的双莲桥非常混乱,无政府的状态为民间“权威”人物的出现提供了机会。双莲桥的“埠头”就是在这样一个时期出现的。乌钢无意中做了“埠头”,他用“钉拳”收拾了几个江湖人物,于是在民间被神话了,甚至有人认为他还“杀过人”。但乌钢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公安局周密的调查仍然不能证实乌钢有问题。“埠头”经过公安局整顿之后作鸟兽散。有趣的是,没了“埠头”的瓜船:“歇不是,上也不是,都吃不准,像没有人指引方向一样,没有着落。那些接瓜的下家,他们到底接不接?接过来会不会受到质疑?心里一点也没有底。于是,埠头很快就萧条了,冷清了,人影也没有了。”埠头被清理了,也“没有人说了算了”。民众对强势人物的依赖心理是一个普遍心理,也是至今也没有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心理。因此,龙海生、乌钢等才有了成为“老大”的土壤,这既是他们的选择,同时也是一种被选择。小说最后对当下消费场所的描述,虽然寥寥几笔看似漫不经心,但他点到为止地说出了与历史相关的某些隐秘。
    《西门的五月》就题材来说也无惊人之处。一个日子富庶也安稳的中年男人,每年五月都要到上海去一次。去上海的目的就是“想着能和小鱼睡一觉”。他先后两次来到了上海,但两次都没有得逞,两次都在小鱼“温柔的一刀”面前不战自败。西门在准备返回的途中又邂逅了一个美貌姑娘,西门居然荒唐地应邀以“男朋友”的身份陪她到海宁参加唱诗会的演出。饭也一起吃了,房间也一起住了。但西门还是被周旋着没有得逞。这个空虚的中年男人还是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小说对这个时代青年女性心理的把握炉火纯青,对中年男人的无奈无措和无处述说的尴尬、可怜和悲哀的处境,书写得淋漓尽致。如果说西门的“痛苦”是咎由自取,那么《谁的声音》的关系就复杂了。现代公寓的居住环境,既老死不相往来,又一定会发生一些关系。楼上的妻子对楼下的声音极为敏感,于是便焦虑、愤怒乃至几近崩溃。于是进一步导致了漫长的拉锯式的相互报复的“战争”:楼下听到声音便向楼板敲击,楼上听到敲击便越发将声音弄得更响。这样的日子其痛苦是可以想象的。但是王手并没有止步于对邻里纠纷的表现。为了躲避声音对妻子的折磨也为了避免矛盾升级,楼上的搬到了别的地方。没有声音的日子清净了,但好像又少了些什么。于是,叙述者对原先楼下的人家不免惦记起来。原因是他有了“癔听症”和“幻听”的知识。患这个病症的人是非常痛苦的,特别是女人:“女人有时候更容易落入一种极端,极端才会无端地生起事情,且不可理喻。而男人一般会相对理智。”正是后来楼上楼下两个男人的网络沟通,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事实上,楼下的女人也大体患有相似的病症。什么是同病相怜,什么是感同身受,什么是理解和友善。王手在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里发现了。这个发现给人以石破天惊的震撼和感动。
    《买匹马怎样》是一个怪异的小说,是一篇在荒诞中有隐喻性的小说。夫妇两人从商量买车到决定买马到最后什么也不买,过程看似符合逻辑,妻子也大智若愚地配合,但过程却是虚无的。小说显然是对当下生活荒诞性的书写,是对生活不确定性的书写。车、马这些物的世界对人的诱惑或左右,已经成了生活的支配性力量。而人被物所异化已经成了生活的常态。当然,这也是一篇非常有趣、可以做多种解读的小说。
    总体说来,王手的小说深入到了生活的深水区,触摸到了人性的纵深处。他处理的是人的心理、精神、灵魂的领域,关心的是当代人内心的问题,尤其是对人的不安、焦虑、彷徨、空虚、脆弱及表现形式有敏锐的发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说:“小说存在的理由是要永恒地照亮‘生活世界’,保护我们不至于坠入‘对存在的遗忘’。”因此,当王手以小说的形式照亮“生活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原来生活和人性是被发现的。
    原载:《文艺报》2010年12月27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12月27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