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生态文学要向更深层次开拓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胡军 参加讨论

    雷切尔·卡森的有关环境保护的作品《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所引发的全球环境保护运动浪潮,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态文学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包括中国在内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不少对此关心的作者也将自己的笔触投入到关于生态的文学创作中。
    雷达认为,随着生态问题突显,激活了人们很多新的观念,有人也写出了一些关于环保的文学作品。但有的作品偏重于写实,多是尽可能收集到的资料,然后生发出一些观念,再依此创作。这样的作品技术含量很高,但生活含量和精神含量则相对欠缺。也有一些作家并不是先产生一些所谓的环保意识再写作,而是实实在在从生活中出发,将自己的作品扎扎实实地建立在生活体验基础上,读后更让人震撼。
    前不久,作家徐刚谈起了自己从事生态题材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些感受。他说,爱默生曾说过,自然是精神的象征。这句话许多人并不陌生,但有时候,我们却离自然越来越远。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在城市里思考我们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困惑就会越来越多。去年11月份,在新疆的胡杨林最后一片叶子将要落下来之前,我到了那里的荒原。这些地方以前我曾去过,这次去仍让我感到震撼,也引发我对人与自然新的思考。那里有大片的沙漠,那么沙子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在地壳变动中那些高大的山上崩塌了的石头经过风化和流水侵蚀等互相作用之后形成的,沙子的直径一般在0.025毫米左右。想想看,一块巨大的石头,从高大的山峰上滚落,最后变成可以随风飘荡的沙子,大自然的力量是不可想象的,人则显得很渺小。但是在自然面前,人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徐刚还说到,那里防护林带同样让我很惊叹。经过多年建设,防护林已是绿荫遍地,挡住了沙漠的侵蚀,保护了520公里的沙漠公路的安全,也保证了塔里木地区石油及油田设备人员的输送。对于这些防护林,只要定时给它们一些人们不愿意喝的苦水,它们就能顽强地生存。通过这样的亲身感悟,能让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的思考更加深切。
    文学界人士认为,生态文学不止于环保,其内涵十分丰富,值得作家做进一步的探寻。许多问题的出现不是由于人们的生态意识淡漠,而往往是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博弈中败下阵来,有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这就要求作家们在生态文学的创作中不仅停留在环境问题的现象描述上,更要结合历史与时代对现代性的发展道路以至我们的文明进程作出深刻反思,而人性中也有很多复杂的因素,需要作家们作出深入剖析。只有这样的文学,才能真正触及人的灵魂,让人们达到深层次的觉醒。
    吴义勤认为,生态问题作为文学创作的一个题材包含着很多元素,既有自然的元素,还有社会的元素以及人类自身元素,既有历史的元素,也有现实的元素。生态文学不能满足于题材的独特性,还要写得好看,这就要求作家在结构布局、情节设置以及人物塑造方面具有较高的驾驭能力。
    白烨谈到,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无止境,永远存在着空白领域。要勇于对我们自身提出质疑。创作生态文学不仅要求生活的丰厚性,同时必须具有前瞻性,如果没有思考到一定的深度,就不要轻易下笔。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28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28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