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少君:不能说汉语太郁闷了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丁丽洁 参加讨论


     少君是本次新移民华文文学作家成都笔会的召集者。早些年接触到他的作品是在网络上。在当今电脑互联网络的华文创作文坛上,如果你搜索“少君”这两个字,你会发现几乎所有著名的文学网站和杂志,都刊载或收藏有少君的作品。他的自画像也是颇有点网络语言的调侃:“男,据传只婚过一次。二十多年前浪迹北大未名湖畔,冒牌物理学士,后混进《经济日报》,以言惑稷。八十年代脱离组织,擅自移居美洲,窃得方巾一顶:Ph.D——Permanent Head Damage(注:永久性脑损伤),假名经济学者招摇过市。为生计被迫做过记者、工程师、教授、商人。现响应党的号召下岗——装模作样地抄书码字。”
     少君一贯用“发泄”来说明其写作的初衷。写作之初是这样,成名之后还是这样。“我如今生活在一个全英文的环境,上班的时候是这样,回到家里,我的太太和女儿也是说英语。不能说汉语太郁闷了,所以我要发泄,发泄的唯一途径就是用汉语写作。”他这样对记者说。
     1991年4月,少君在网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奋斗与平等》,这篇描写留学生的小说成了目前网络文学研究中发现的全球第一篇中文网络小说。谈到自己“网络作家”的称号,少君说:“在美国,大多数的事情都可以对着电脑屏幕完成,包括阅读。网络拥有任何一种平面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庞大的读者群。你写了东西,多少是希望别人能够看到的。正如同这次笔会的目的一样,一是我们这些在海外用汉语写作的朋友们能够当面聚一聚,还有一个就是希望寻求一些出版途径,希望国内的读者们能够了解我们的作品。”
     少君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的前一日,在四川大学的研讨会上,来自海外的作家们和本地读者有过一次对话,虽然气氛热烈,但话题似乎始终没有打开。对此,少君认为:“面对国内强大的作家阵容,来自海外的作家对于大陆人来说显得陌生得多。1998年,8月份我曾参加过中国作家协会在泉州举办的‘北美华文作家作品研讨会’。彼此也是颇为陌生。”当时,少君和於梨华坐在台上和台下的大陆作家们进行交流。一位是当时的网络“新锐”,一位是海外华语文学的前辈,这种阵容很是让内地作家们感到新鲜。“但当我说我在网络上发表作品,台下就有作家们问,那么稿酬怎么计算呢?我说没有稿酬,他们就感到很惊讶。其实对于新移民的华文文学作家来说,绝大多数人的创作是出于‘个人爱好’。海外华文创作的苦难和艰辛在于进入不了所在国的主流社会,又难以被母国的读者所认同,感到越写越苦闷。在国外出书很容易,但收益往往不高,获得认同更是困难,大家都还在坚持写作。我把这看作是思考和表达的需要。”
     少君曾有纪实性作品《人生自白》在白舒荣女士主编的杂志上设专栏选载,其笔下三教九流、生猛鲜活的社会各色人物,为他招来不少追星族。该书在2003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走进大陆文坛。短篇集《人生自白》充分发挥了他人生阅历的长处,记录了一个转型社会中的人生世相,当记者问及“是不是采访了很多人”时,少君笑了,他说:“《人生自白》中的故事全是编的,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当然,这种独白式与我当记者训练出来的善于倾听有关。”
     回中国,少君是个成功的美籍华人,在美国,少君是融入主流社会的新移民。当记者问及他是否关注国内文坛动态时,他说:“我已经‘退休’啦。”几年前,把家从达拉斯搬到凤凰城。但他似乎并没有“归隐”,相反倒是“发挥余热”更加致力于将海外华文文学的优秀之作推介给大陆读者。此次笔会上就有由他主编的“海外新移民文学大系·北美经典五重奏”丛书由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发布,该丛书包括其本人的《怀念母亲》,海外文坛女杰严歌苓的《吴川是个黄孩》,著名作家张翎的《雁过藻溪》,文学评论家陈瑞琳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以及名门之后沈宁的《泪血尘烟》。本月,明天出版社还将推出由他和平萍共同编译的《美女与熊猫》,该书讲述了美国探险家露丝来成都寻找熊猫的真实故事。该书1938年的原版《The lady and the panda》被少君从伦敦拍卖市场拍得并捐赠给成都市博物馆。
    原载:《文学报》2006年8月3日
    
    原载:《文学报》2006年8月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