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国际出版社和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乌孙》已经正式出版了,作为“西域长歌”系列长篇历史小说之一,《乌孙》的出版,无疑为广大读者解密神奇魔幻的乌孙王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世纪末期德国著名学者里希霍芬在他的名作《中国》一书中,将中国人在古代开辟的从中国西安到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的总长1.5万多公里的、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陆路交通线称为“丝绸之路”。从西汉张骞数度出使西域开始,那些如梦如幻的西域王国楼兰、车师、鄯善、乌孙、龟兹、于阗、大宛……就开始在西部中国藕断丝连地闪现在漫长的历史视野当中,也给人们留下了关于西域无穷多、无穷丰富的想象。 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正是从浩如烟海的历史缝隙中,以睿智、豁达的艺术眼光和优美、独特的文学语言,将乌孙王国的神秘面纱一一掀开来,以历史的真实性和艺术真实性的巧妙结合,为广大读者还原了一段充满了浪漫色彩和悲剧意识的历史画面。从故事的节奏和情节的开展上,面对乌孙王国的内忧外患,很容易能够发现作者对所有物事一贯沉着淡定、从容有序、回环无穷的精心安排。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读者,我尤其想说的一点是,在众多的反映少数民族历史的长篇小说中,《乌孙》在解读重大历史事件和虚构艺术细节方面,在“史”与“野”的分野和衔接上,在“实”与“虚”的把握和掌控上,在故事的延展与收缩上,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和艺术才华。 作者阿舍是宁夏的年轻女性作家,她是用一种非大众化、非主流和极具个性化的语言尝试了这部长篇历史小说的写作。在整部小说中,那些饱满的思想火花,频频闪烁在字里行间,频频开放在她笔下的昭苏草原上,时时能够引起人油然而生的关注和更深一层与更多一步的思考。这样的感觉,在看别的同类历史小说的过程中是少有的。特别是在对三代乌孙国王性格和命运的演绎上,以及对和亲公主细君和解忧的性格和命运的诠释中,都能发现作者熟练驾驭历史人物、及时转换历史场景的艺术功底。 《乌孙》是阿舍对长篇历史小说的一次有效的尝试,作为2004年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的获得者和《2008年文学中国》为数不多的入选者,阿舍的写作视角注定是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就像她本人最喜欢的一句古诗一样——“暗飞萤自照”、有诗意、有想象、有哲理、有玄秘、有沧桑,当然还有最让人难舍难忘、求之不得的藏在历史背后的宁静感。如果说历史小说惯常追求的是血雨腥风、恢弘浩大的悲壮场面,那么阿舍伸展开来的触角则是细腻如丝、悲悯柔情的,我觉得她对那些细微之处的关注,远远胜过了对那些庞大之处的关注。而我个人认为,历史小说的价值,其实在于用最合乎逻辑的方法,最大程度上还原历史本身,使远离那个时代的读者,能够最大程度上认知并理解历史的全貌。 原载:银川晚报2011年03月03日 原载:银川晚报2011年03月03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