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多问题,看似简单平常,但要说好说深说透可不容易。也许,越简单的问题,越是难说。比如“快乐或不快乐”这样的平常问题,每个人都在随时随地感受着,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是国王还是平民;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无论是学者还是文盲。自古以来,多少人都在说这个感受,多少人都想说清楚这个感受。可是到现在,我们还是觉得还有许多话没说出来,还需要有人不断地说这个话题。作家杨黎光肯定也是这样想的,他肯定也是有一种想说的强烈冲动。于是,我们读到了他的新著《我们为什么不快乐》。在我的印象中,杨黎光以报告文学见长,成就很高。他这些年也在小说、散文的创作方面下工夫,同样也很有影响。事实上,他的时政评论更有社会反响。作为一个报社总编辑,他几乎每天写时评,对当今社会问题发言,工作量相当大。日积月累,他不仅收获了大量社会信息,还收获了深刻的政治文化思想。看得出,《我们为什么不快乐》一书的主题内容,是从他处理过的大量社会信息以及他的思想积累中提炼出来的。 读这本书,我首先不是想“快乐或不快乐”,而是想杨黎光真是一个特别敏感特别敏锐的作家,抓问题那么准、那么及时、那么到位。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进步,这谁也不会否认。不过,从另一个层面看,我们时代面对的困难和问题一点也不比过去少,甚至更多。有不少问题处理起来还非常棘手,还要付出大代价。比如对“大城市病”我们就没有多少准备。这种困难和问题反映到社会文化心理上,就有了很多困惑和茫然——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自己的幸福指数没有提高,反而下降。我以为,“不快乐”隐含有相当的社会根源。当然,幸福不完全等同于快乐,但不幸福肯定不快乐。与此同时,社会文化也会有一种变异,就是在这个物质过快丰富的时代,所滋生出来的享乐主义消费思潮的影响。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及时行乐”“娱乐至死”“神马都是浮云”的观念也是对“不快乐”的一种变态性的回应。在这个时候,杨黎光敢于直面社会最普遍最尖锐也可能是最深刻的文化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表明自己的态度,亮出自己的观点,表现出一个作家的责任担当,我认为应该得到高度评价。 说实话,杨黎光写这本书挺用力的。看得出,他要花很多时间去准备和调动古今中外的有关材料。从古希腊到西方现代哲学,从孔子、老子、庄子到历代文人儒生再到近现当代的文化大师们,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到宗教伦理的观点观念一直梳理下来,形成关于“快乐”内涵的认识学说,从而帮助我们对“快乐与不快乐”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不过读下来,我并不敢说就因此明白了这门“快乐学”。好在杨黎光也承认,他“发现自己还是无法给读者一个明确的惟一的答案”,所以我们不必有什么心理上的负担。那么多大师都搞不清楚,就一定还有许多我们似乎永远搞不清楚之处。比如“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样简单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多少代哲学家和学者,相关著述也是浩如烟海。这个问题今天有答案了吗?没有。 其实,我们不是在读作家的结论,而是在读作家的表达过程,读作家的热情,读作家的理性,读作家的知识,读作家的品位,读作家在处理材料时的态度立场和文化姿态。这恐怕是这本书最鲜明的特色和最重要的价值。我们肯定会注意到,杨黎光以一种散文写作的姿态和立场进入问题的讨论。我很久以前坚持过一个观点——散文是最具文人性的文体。中国文人只有运用这样的文体才会秉性袒露、情怀大开、进退自如、智慧闪现。读杨黎光《我们为什么不快乐》,我感受到文人在属于自己文体里的那种游刃有余的表达的快乐、写作的快乐、智慧的快乐。作家如数家珍、广征博引,讲叙着春秋先哲、魏晋名士、竹林七贤的故事,讲叙着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李清照、王安石等古代文人的经历,讲叙着西方哲人思想者的观点,那种文人情怀、书生意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讲究作家结论的正确与否,而会更看重他那种文人话语方式、叙述气场的感染力、推动力。 杨黎光的散文有如一道叫“乱炖”的东北菜,什么都往里放,一锅煮,慢慢炖,入了味,吃着就非常有味。可以说,他的这部书,写得入味,让人读得很有味。其实,这些古代现代当代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先哲们的观点我们也深深浅浅接触过,现在经作家以“快乐学”主题一串,顿时让人眼前一亮,有了新的思想意味,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作家苦于没能给出“惟一的答案”,其实,我们会找到更多更丰富的答案。也许不同的人会受到不同的思想文化启迪,得到不同的思想收获。我以为,中国当代文化进步的标志之一也许就是文化人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想方式,有了社会的话语权;文人书生的话语方式也作为进步社会重要的文化形态得到认可尊重。当代散文写作日益发达,不断有好作品、好作家出现,进入了一个繁荣期,和中国知识分子的话语进步有着深刻的联系。这方面,还鲜有人去研究。 当然,《我们为什么不快乐》也不是无可争议。有时候,书生气太足,也会上人家的叙述圈套。比如书中引用龙应台关于美国青年无忧无虑,“身上没有那个几千年国家重任”云云,由此引出当代中国青年活得累的说法我就不敢完全苟同。高福利国家的人活得就是不累,现在看来,如果想法子用美元让全世界都替美国打工,那活得就更不累了。 由此,我同时也得到启迪,那就是快乐说起来很简单,国家富了,强了,民族有底气了,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幸福感足了,也就快乐了。最近,国家正有意把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纳入国家行动的系统工程里,那么,关于“快乐”的话题也将被社会更加重视。由此可见,《我们为什么不快乐》这本书比我们任何人都有远见。这就是杨黎光的超常之处。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杨黎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月1月出版) 原载:《文艺报》2011年03月21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3月21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