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长道短》是作家郭立民二十年如一日勤于思考的见证,笔耕不辍的成果。 生活中有长有短、有是有非、有黑有白,如何说,如何道?可以高屋建瓴,大处着眼,亦可以细致入微,小中见大;可以长篇宏论,娓娓道来,亦可以宽题窄作,短小精悍;可以举轻若重,未雨绸缪,亦可以举重若轻,谈笑自如。这般等等,不一而足。立民同志的这些杂谈,没有文豪惯用的春秋笔法,甚至难得见到杂文家追求的辛辣讽刺,而是在用一种朴实、晓畅的语言,心平气和、苦口婆心地讲一些简单明白、却又是许多人和许多做人的工作的人不屑一顾或未认真去做的道理。虽然没有居高临下的架势,没有故作高深的姿态,却因其贴近生活、深入浅出,同样沁人心脾、爽人心智、催人奋发。而一些人们司空见惯的常理,作者亦能别开生面,悟出新理,给人以启示。如“不好好念书,将来回家修地球”,不少家长都这样教育孩子,而未考虑到这里头的负面效应;“奉公违法”,人们也往往觉得情有可原;“八小时之外归自己”,更是有些人放松对自己要求的一种理念上和生活中的误区,立民同志见微知著,资治补漏,激浊扬清,提出了富有新意的见解。又如,针对“催耕催种、催征催购、催收催账”,往往催而不灵,是令许多基层干部棘手的难题,立民同志条分缕析,三两句大白话即切中要害:“不是催不及时,催不得当,催不在理,而是催不对路,催不得体,催不服人”。这种以平和心、用通俗语、讲寻常理的方式,是《说长道短》的一大特色,是值得倡导的一种文风。 讲话、写文章,都是为了让人听、给人看的,也就有个“适销对路”的问题。经济上,只顾生产,不问销路,产销脱节,最后虽然产值上去了,但产品积压在仓库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自身价值都未实现,这样的生产有何益处?精神生产也有这个问题,只考虑应该宣传什么,不研究受众的水平、对象的需求,搞了一大堆产品,包括讲话、书籍、作品等,没人听和看,这种宣传就没有意义和效果。理论教育、思想工作、文艺创作等,既要“以产促销”,也要“以销促产”。 “以销促产”,不是降低标准去迎合低俗,而是说要有群众观点,讲究传播艺术,追求实际效果。毛泽东要求文风应当“准确、鲜明、生动”,把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有寓言说,真理和谬误去游泳,谬误把真理的衣服窃走。从此,谬误经常穿着真理的外衣招摇过市,真理则一丝不挂。寓言是真理的好朋友,常带其去做客。人们见真理的模样,拒之于门外。寓言伤心地说,你们怎能这样对待真理,他虽然赤条条,但却比任何穿着美丽的谬误都纯洁,都值得信任啊。人们告诉寓言,人类赤身裸体的年代早已过去,要让你的朋友受到欢迎,还是给他穿上与时代相称的衣服吧。寓言听从大家的意见,给真理穿上了新颖得体的服装。结果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人们的欢迎。做宣传思想工作,离不开讲道理。讲道理,离不开语言。没有社会成员所熟悉的共同语言,就不可能调节和整合他们的社会活动,宣传思想工作就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康德的哲学思辨能力堪称一流,但他认为研究应是最深的而成果的表述应该是通俗的。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但他深刻的思想内涵,多以杂文形式浅显地表达出来,唤起了无数中国人的觉醒。有位作家说过,真正的大师,是那些用最深的功夫研究、用最浅显的语言表达研究成果的人。毛泽东和邓小平就是最善于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风来表达深奥问题的大师。大量事实说明,真理的传播需要讲究艺术,深奥的道理可凭浅显言明。这方面多下点功夫,真理可能更容易入脑入心,而“群众知道了真理就会齐心来做”,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 我们党的各级干部,无论职位高低,不管从事何业,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在多办实事立功、为人表率立德的同时,多思勤耕立言,把三者合为一体,作为一种理想的人生追求,是值得倡导和赞扬的。党的事业,需要千千万万这样的人。 原载:《文艺报》2011年03月16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3月16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