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散文·海外版》近十年文化散文的精选本。 九十年代初,逐渐形成了全国性的散文创作热朝。以选载、推出精品散文为己任的文学期刊《散文·海外版》应运而生。其本意旨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散文传统,在大量的散文作品中优中选优,披沙沥金,推出佳作,推出新人,力图形成中国散文创作的编年史,同时以文会友,以情感人,以修养精神,陶治性情,品味艺术,知音者芳心自懂,感怀者伤心悲痛,用散文搭一座沟通世界华人感情的桥梁。 《散文·海外版》自1992年筹备, 1993年创刊。创刊之始,其本意更加注重抒写心灵的艺术散文,而当文坛在张承志、余秋雨、史铁生、周涛、韩少功等人创作的带动下,以反映知识分子心态的文化散文蓬勃兴起之时,我们直面散文创作新态势,自1994年后,一批探索人生价值与意义、追问历史与文化、思考社会与人生、思考人类生存环境、充满着理性色彩与文化氛围的文化散文以重要位置相继出现在《散文·海外版》上。这些散文思想深沉,内容厚重,气势宏大,不仅有见有识,而且有感有情,文采斐然。它们大多比较成熟。较少一般文化散文创作中的偏激、盲目和浮躁,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力作。本书按作品的题材大致分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文明的思考三大部分。 第一,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新观照、新思考。 在文化散文的创作中,许多作品常常是以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的,除了在解读历史事件和人物方面有关崭新的视角和精辟的见解外,意在以史为鉴,历史的反思成为了对正义、道德、尊严和人文理想的呼唤。具有深刻的思想,也有着沉甸甸的历史感与沧桑感。 季羡林的《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是一篇充满着历史苍茫感和人生况味、反映知识分子心态的散文。“五十年依稀缩为一刹那,历史仿佛没有移动。但是,一定神儿,忽然想到自己的年龄,历史毕竟是动了。”天地之悠悠是自然规律,还历史之真相、还人物之本来面目,都是自然规律。老学者于茫茫历史的追述中,书写了对胡适的交往和认识,以史实、以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还抒写自己对胡适“毕竟一书生”的认识。作品于平朴中见深沉,于直言中见勇敢,是胸中自有沟壑者的大手笔。 在北大百年庆典之际涌现的大批文章中,卞毓方的《煌煌上庠》,应说是上乘之作。作品以深刻的思想、涌荡的激情、犀利的文字将北大百年历史凝缩于一纸,既写出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格局、大气派,又写出了从鲁迅、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到胡适一代风流人物在北大历史舞台所演绎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剧。作者的《高峰堕石》从周作人的厕身事伪写起,写了他曾经有过的激昂、冷漠和文学上的成就,文字激扬,情绪饱满,有见有识,颇具文采。对于周氏兄弟而言,作文的孰高孰低,尚在其次;做人的高低贵贱,一是高山之巅,一是高峰堕石,实有天壤之别。对于一位作家来说,作品达到了一定程度,再往上,比的就是人格力量,比的就是艺术良知。艺术与人格的完美融合,方能现出迷人的光彩。而周作人,偏偏只会作文,不会做人,只得吞咽了历史的苦果。愿当代有才华、有作为的作家忌。 红柯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独特的新意盎然文风。《一个强悍的文学世界》以独到的观点评点中国古典方学名著,实则是从文学的角度去认识、体验民族的文化性格,从中感悟、体验民族、国家兴亡盛衰之理。我以为他不是故意的标新立异,而是有着深刻的思考,有着超越前人的追求,才能发人所未见。他的表述方式也是独特的,他没有虚张声势,没有引经据典掉书袋,而是以一种饱满的情绪、一种简洁的语言、一种融化了书本又跳出了书本的生动鲜活的文字,来表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悟,大气、自然、淋漓畅快。他的作品表现了一位文化人充满情致的文化心灵,表现了一位青年教师蓬蓬勃勃的创造精神,表现了一位曾经独自到新疆戈壁闯荡十年的西北作家独立前行的强者气息。 第二,对现代社会、现实生活的纵深开掘。 面对着五光十色的现代社会和现实生活,许多作家的内心充满着一种形而上性质的忧虑和困惑,面对物欲、人欲的无节制膨胀及自然生态的失衡,面对世俗的平庸及人格的卑贱,他们的作品表现出一种严肃的批判精神。 作家李存葆近几年转向了文化散文的写作,我们注意到他目光的关注点始终是现实生活,他密切关注着人类的自然生存环境和人文生活环境,从文化面思考现代社会文明,对反自然反人文现象的批判和忧患意识贯穿于他的作品。在《大河遗梦》中,通过对黄河断流的慨叹,作家抒发了对母亲河备加眷恋的情愫,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生活环境的忧虑;在《祖槐》中,面对象征着中华民族历史和文明的母亲树,作家思接千古,再次感叹人类生存环境,深刻思考人类的终极命运……文章写得大气磅礴,激越刚烈,波澜起伏,读之有一气呵成之感。作者长于驾驭重大题材,抒写出一篇篇既不失传统典雅,又具有当代意义的大美之文。 张承志的文化心灵散文可以称作是90年代初文化散文热潮的发轫之作。本书所选的作品写于90年代中期。《大河家渡》描写了黄河的一个渡口,描写了那里质朴粗犷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冰山之父》描写了祁连山、天山一带艰苦卓绝的自然环境及人们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面对自然,面对大众,作家把滚滚红尘抛在身后,“尔谋尔利,我有山河”,义正词严,显示了作家惊人的骨力、高拔的精神和特立独行的品格。 小说家矫健的《迷乱之夜》以忏悔的心情惟妙惟肖地描述了他炒卖外汇的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描述了一位作家在金融风波中灵魂的挣扎,取材新颖,体验独特,情文并茂,在经济散文的创作中带了个好头。 楼肇明本是一位从事港台文学和散文理论研究的学者,本人真正的散文作品并不多,然而,他的《太阳与墓地》却达到了常人所难以企及的高度,显示了独特、深刻的人生感悟和艺术感觉;这种谈文艺创作心态及深层心理机制的作品在国内很少见,显示出学者理论与创作结合、东方与西方文化交融的独特视角。 第三,由人类历史、世界文明引发的思考。 心理上时时有一种对世界、对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关注和忧虑,是一个人精神上高贵的标志。一些作品以理性、哲思和人文精神观照与思考人类历史与文明,视野开阔,情致高雅。 周国平的《私人写作》是一篇具有哲思的作品。他把一个作家不为发表而从事的写作称为私人写作,他认为,一切真正的写作都是从写日记开始的。托尔斯泰将日记视为个人精神生活的稳秘领域,提倡一种保留绝对真实的私人空间的精神,其精神超凡脱俗。在今天,作者强调独特的精神历程,强调独立的精神世界,对于在现代社会中忙碌丢失了自我的人,是一剂清醒头脑的良药;对于作家和学者,更具有一种洗礼的作用。散文大家余光中的《天方飞毯 原来是地图》是一篇取材、立意十分奇妙的散文。作家一生陶醉于地图,少年时,上地理课、绘地图成了他的赏心乐事;成年后,凭靠一张地图,他驾车在世界周游。可是,直至今天,他才真正的认识了地图:地图乃蕴藏着政治风云的世界之脸谱。 赵鑫珊的《德国人的忏悔》描述德国人对二战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所表示出的忏悔精神。作品融思辨与抒情为一体,既有深刻的思想蕴涵,又有澎湃的激情,其思想、正气和激情带给人心灵的震撼和思考,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作者本身是学者,主要精力放在文化著作的写作上,他的散文没有精雕细刻,没有那么严谨的构思,但其本人精通德语、英语,对于哲学、数学、物理、音乐、建筑、甚至生物等学科都进行过专门的研究,都写过专著,对许多世界性的问题都密切关注,因此,比之一般的散文作家更多了宏观的把握、哲学的观照和科学的精神。这也是我们始终关注他的创作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所选的散文有这样两个特点: 一、在市场经济大潮兴起、现代社会转型所引起的对传统价值观、道德观的巨大冲击面前,作家们摒弃浮躁,抵御轻浮;潜心思考,以现代文化的视点,以人文的观点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社会生活及人类历史文明,显示了道德的力量、理想的光辉、正义的价值和尊严,表现出真正文化人的高洁品格和高贵心灵。文化散文显现了作家的精神状态和生命追求,成为知识分子心灵史的表证。 二、如果说,艺术散文的写作更需要艺术的灵性和生活的感悟,文化散文的写作则更需要文化的底蕴和对社会生活的真知灼见。以上文章的作者来自各个岗位,有的是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有的是烹文煮字的作家,有的是教师,有的是领导者,还有的是编辑、记者,但这些作品显示了他们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显示了他们的宏观博识,所以作品显得坚实厚重,引人耐读。 原载:《理论与创作》2001.1 原载:《理论与创作》2001.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