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我认为这是一本大书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吴秉杰 参加讨论

    越是具有特殊性的作品越具有普遍性:假如能够证明某种特殊性存在的理由,能够进行深入的开掘,证明它的价值,这本书就具有这样的普遍性。作家的社会身份和写作身份是一致的,这就使得她非常重视人类学、民俗学的材料挖掘与使用。其实人类学是不太重视历史、是把历史搁置在一边的,但是这部小说不光有人类学、民俗学的意义,也有历史的意义,还有着民族的社会的意义。如果我们把生存看作一个动词的话,它还具有人的命运的意义。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本大书。第二,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写历史。小说应该写人的生活,不能是我进行历史叙事,就老写历史运动。在这部小说里描绘的这个民族的生活是非常顽强的,当然历史背景对这个民族发生了很多影响,但是生活还是在进行,我们说小说是时间的艺术,长篇小说更是时间的艺术,都带有历史的含义。第三个因素,就是它的开放性与隐喻性,一个就是把人、神、兽放在一起,建立一种关系与关联,它表达了某种开放性与隐喻性。此外,作品写了好多人的命运,作者把它作为中华民族来写,作为长江文明的起源来写,开放性与隐喻性是很明显的。
    文学人类学的创作范本
    叶舒宪
    方棋以巴山鄂水的地方乡野视角重新书写国家的近现代历史,第一次正面描写出自古以来被歧视和蔑视的边缘族群——“下里巴人”之巴人的这段惊心动魄的生命历程。我们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的同仁们非常看好方棋的创作,大家一致认为,方棋的作品鲜明地代表着国际文学发展在后殖民时代的新潮流。我们编写了一部《文学人类学教程》,这本书和《最后的巫歌》几乎同时出版。可以这样说,我们和以方棋为代表的当代作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向60年来换汤不换药的西化的(也包括“俄苏化的”)文学观发起挑战和批判。我们用的是教科书的学术理论方式,方棋用的是饱含巴山蜀水文化情怀的鲜活创作。我们殷切希望在中国大地上诞生更多这样来自田野经验的当代作品,帮助我们重新体会文化多样性的宝贵智慧,以及文化多样性对于现代文明的可持续生存所提供的反思和治疗意义。人类学家的文化相对论立场和地方性知识原则,成为我们摆脱偏见、重新进入地方族群现实生活的认识前提。以土家族巫师即梯玛为主人公,以巫师通灵的民间信仰眼光审视这个经历着巨大文化变迁的时代,方棋通过自己的文学想象,完成了一个作家的文化再认同仪式。
    原载:《文艺报》2011年05月06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5月06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