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不可复制人生”的精彩呈现 ——评傅宁军的《李敖:我的人生不可复制》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晖 李安一 参加讨论

    傅宁军的《李敖:我的人生不可复制》是一部有关台湾名人李敖的传记文学。它不是依靠纯粹的二手文献资料剪辑堆积而成,而是作者作为大陆第一个走进台北李敖家进行零距离采访、并追寻其十余年行踪的用心之作。
    “李敖”这个名字对于绝大多数大陆读者而言并不陌生,但他的形象在读者心目中却是鲜明与模糊各自参半。鲜明是因为李敖生来个性狂狷不羁,而这样棱角分明的人委实不多,尤其是在当今的中国。模糊则是因为过去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受限,李敖作为屡次被台湾当局封杀的对象,其名字在大陆的曝光率远没有在台湾高。虽然李敖一直笔耕不辍,可以称得上是著作等身的作家,但大陆读者中对其十分了解并熟读其作品的并不多见。这就使得人们看李敖就像是在海边遥望对岸的岛屿,只能看见模糊的轮廓,却看不清其清晰的全貌。李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是什么促成或者造就了他这样没有第二、只有惟一的“不可复制”的人生?《李敖:我的人生不可复制》一书基本按照李敖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至老年的人生轨迹进行叙述,清晰地勾勒出这一蜚声海峡两岸人物的完全形象,为我们深入了解李敖及其特立独行的人生打开了一扇透亮的窗户,让这一人物的形象在我们面前逐渐清晰起来、完整起来、鲜活起来。
    李敖其人之复杂,三言两语无法说清。作者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吸引读者眼球的“传奇”、一个“传说”来极尽夸张猎奇渲染之能事,而是严格遵循非虚构文学的纪实原则,“从李敖1935年在东北出生,在北京度过幼年,一直写到2003年以后患病、治疗,主持凤凰卫视‘李敖有话说’节目,参选台湾‘立法委员’,乃至2005年的大陆之行”,将李敖人生历程中各个主要阶段的重要事件进行详尽而真实的叙述,在充分满足传记作品对人物生平描述的完整性的同时,加以理性的观照,使这位“都市中的隐士”身上所具有的多面性生动地还原并重现——“一百个读者的心目中,就有一百个李敖;疾恶如仇的李敖,侠义肝胆的李敖;咄咄逼人的李敖,宽心待友的李敖;风流的李敖,忠贞的李敖;思想家的李敖,文学家的李敖……”在这里,“疾恶如仇”与“侠义肝胆”,“咄咄逼人”与“宽心待友”,“风流”与“忠贞”等看似意义相左的词汇交集于李敖一身,呈现出李敖个性的双面或多面性。这些矛盾的特质竟十分和谐地在李敖身上共存,就连李敖本人也称自己“本像一颗钻石,是多面发光的人物”。在政治生活中,他是敢于直言、不惧三次牢狱之灾、置生死于度外的无畏的斗士。在私人生活中,他是襟怀坦荡的性情中人,他声称“女人我不想躲”,并可以将隐私抖落得如此干净。他是伟丈夫,也是好男人。
    李敖形象的真实呈现,一方面要归功于作家傅宁军对传记文学非虚构理念的秉持,另一方面,也要归功于作家对于写作对象进行田野式调查的不懈追踪和零距离采访。在本书写作之前,作者不仅阅读其主要作品,还曾数次在台北或北京等地采访李敖及影响其人生的诸位人士,力图为读者描绘出一个最为真实的李敖。我们可以通过那些翔实的事件描述看出作者收集资料的全面与细致。譬如书中对上世纪70年代初李敖第一次入狱的经历写得非常详细,当时李敖受到了已逃亡瑞典的“危险人物”彭明敏牵连,被当局以莫须有的“台独”罪名投进监狱。作者对李敖这段经历的描述,很能反映其坚忍乐观的性格特征。
    作为非虚构文学的传记,其首位的写作原则当然是其写实性或曰非虚构性。但仅有写实是不够的,传记还必须具有文学性。《李敖:我的人生不可复制》的文学性体现在它的结构、视角、语言和手法等诸多方面。作为一个具有复杂人生履历的人,李敖的人生所发生的事件远不止书中描写的这些,但作者却能巧妙略去琐碎片段、撷取重点资料进行描写,在注意章节衔接的同时,在有限的篇幅里将李敖个性的各个方面尽可能全面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全书所用全知叙事视角使传主的所作所为尽收眼底,在强化叙述权威性的同时,达到了全面、客观、真实把握对象的良好效果。要将传记写得具有生命力,在写作中还需要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配合叙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该著第八章里有这样一段描写:“在寒气袭人的深夜,李敖独自走上碧潭的吊桥。没有月亮的天空阴沉沉的,一颗星星也没有。在他的四围,山水是一片死寂,一片浓墨。他感觉巨大而黑暗的影子好像要压倒他了。风吹着吊桥摇撼不定,他稳住脚步,整理着纷繁的思绪。”很显然,作者应该没有亲眼见到当时的情景,但他到台湾时曾亲身体验过碧潭的风景,这种生动的景物描写配合着彼时人物的心境,使其情绪的抒发显得更有渲染力,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全书还有多处类似的文字,它们在构筑该著生动的文学性方面功不可没。
    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人与岁月”丛书的一种,《李敖:我的人生不可复制》别具一番风景。作为“台湾第一狂人”,李敖身上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述,他个人的经历又与那段不平静的历史紧密相连。傅宁军没有用单纯崇敬仰视的眼光去看名人李敖,评判是非时也没有掺入浓烈的主观情绪,而是以平白流畅的话语为读者描述出了一个真实而丰满的李敖形象。有些事情虽然因太多的过往纠葛,无法在书中深入点透,但有心的读者依然可以领会其中的微言大义。李敖在台湾生活的60多年中,有过憧憬,有过牢狱,有过意气,有过胜利,但他的棱角始终并未被时间和坎坷所磨平。“强者李敖,这是我写李敖的最大感慨。……读了李敖,你会豁然开朗,懂得了什么叫做天无绝人之路。一个人在漫漫的长路上,你无法选择历史,你无法选择环境,但你不必沮丧,你可以选择你的理念,选择你的态度。总之,有一个叫李敖的顽强之人相伴,你就会多一些淡定与从容。” 这既是作者完成该著之后的感慨,也是作者对读者的殷切祈望。掩卷之余,感慨油生。李敖之“不可复制的人生”寄予了多少潜台词,它似一面镜子,反射过去,也照见未来。
    (《李敖:我的人生不可复制》,傅宁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
    原载:《文艺报》2011年05月18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5月18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