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知青题材创作的新收获——评长篇小说《致我们遥远的青春》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诸天寅 参加讨论

    北京作家吴亚的《致我们遥远的青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我认为这部40万字小说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较完美的作品,也是知青题材创作的新收获,堪称“后知青时代”创作的佼佼者。具体说来,小说在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值得称道:
    其一,它生动呈现了一段知青的心灵史。“文革”是我们民族的浩劫和灾难,知青上山下乡带有这种苦难印记。作品以黑龙江建设兵团的工业三连为描写重点,共写了88个人物,其中一半以上是鲜明生动的知青,小说表现出其承受的苦难,揭示出心路历程。知青到达北大荒后,繁重的体力劳动、恶劣的生活条件、个别基层领导的生活作风问题的败露,使他们渐渐产生了怀疑,在心路历程上发生了改变,从盲目崇拜的狂热心志,转变为被欺骗、被愚弄的心态,纷纷陷入苦闷之中,想方设法托关系送礼,一心想离开北大荒。小说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知青心灵史,对研究知青运动的发生、发展到结束,很有帮助。
    其二,小说塑造了为数众多的鲜活人物形象。吴亚是北大荒知青,熟悉“荒友”生活,笔下形象性格各异,不同人生境遇的知青,音容笑貌跃然纸上,使读者与之休戚与共。小说通过刘涛这个普通战士的独特视角,见证了整个兵团知青的喜怒哀乐,再现了那段特定历史,让读者在反思中获得启发和教益。另一个人物是杨光伟,他出口成章,曾经当过中学“红代会”常委,他从哈尔滨带来《青春之歌》等十几本长篇小说,在知青中传看,造成“黄书事件”,结果他被撤销副排长职务,送学习班强制改造思想。小说中还写到一些女知青,像裴清、姜虹、郑秀娣、卢琴等,富有个性,追求所爱。吕晓燕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从小失去父爱,不择手段往上爬,不惜伤害战友,苦苦寻找感情归宿,却竹篮打水一场空。这类人物属于“文革”的牺牲品,具有鲜活的历史局限性与民族劣根性,读者只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小说还写到几位殉难者,例如意外死亡的乔援朝等……他们的死,既是一种控诉,也是留给亲友的永远伤疤,发人深省。小说塑造人物深得鲁迅白描手法之“三昧”,努力做到“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在众多的人物性格世界里探微索隐,并生动袒露在人们面前,让读者品味和思考。透过人物经历,重新审视“文革”以及知青大潮。
    其三,两性之间的情欲描写恰到好处。小说在描写两性情欲上,掌握了适度原则。知青处于情窦初开的青春期,对异性十分好奇与敏感,特别是与异性单独相处或肢体有所接触时,内心的激动与亢奋是可想而知。如小说写到刘涛与上海女知青郑秀娣练习表演唱的描写就细腻入微,丝丝入扣。此外写刘涛与白晓娴初次约会时忘情拥抱等,符合青年男女亢奋情感,既无挑逗性的低俗描写,也没有越过自尊的道德底线,整体上属于健康、高雅的审美范畴。如何表现情爱与性爱,本书提供了多处可资借鉴的范本。
    第四,诗化的语言与传统出新的结构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作者有几套语言,写人物对话是一套,写景叙事又是一套。在写景上,作者善于调遣诗化的语句,描绘出一幅幅北大荒的风景画。作者纯熟、灵活驾驭语言的能力,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小说增强了北大荒地域特点,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小说结构完整,既符合传统上有头有尾、环环相扣、善恶终有报的审美心理,又采取较新的长线穿珠式结构,以兵团生活为主线索,将事件按时间顺序贯穿起来。读来有条不紊,张弛有序,从人物的命运起伏中感受到心灵的激荡和审美的满足。
    原载:《文艺报》2011年05月27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5月27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