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82年开始写诗,到2012年,一晃30年过去了。在创作上,我虽然不能说取得了多大的成绩,但我一直在努力着,探索着,思考着,追求着,从未间断。文学批评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很深的修养和学问,那必然是学者、教授、评论家们的专利,自己没有资格去碰,也没有能力去碰。吴义勤说:“一个批评者如果没有良好的知识积累和理论修养,没有优异的学术素质,没有基本的文学审美能力,就不会真正理解作家和文本,就不会完成真正的审美判断和审美阐释。”这些正是我的不足和欠缺。 评论文章到前几年我才偶尔写几篇,近两三年写得多一点,多数是朋友约写的评论随笔,或为朋友要出版的诗集写个序什么的。大多我都推脱了,有的碍于朋友的情面,确实不好推脱的,才答应下来。不为别的,也不完全是没有时间,主要原因还是,写评论文章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大多数诗人把诗稿发给你了,虽然嘴里不断在说,怎么写都行,其实心里还是想你多为他(她)说好话。有的诗歌的确写得不错,多说几个赞美词,觉得也没什么过分,写得便坦然,心安理得。有的是初学者,写诗的时间不长,诗写得虽然有些问题,但看去又很有潜力,对这样的作者,如果一棍子打死,对作者是一个伤害,会打击作者写作的积极性,我对这类作者还是有办法的,多说一些鼓励的话便是。最为难的是对那些已经写了很多年的诗人,在年轻人面前,他们可以说是老诗人了,也应该是写得比较成熟的诗人了。一本诗集中,虽然有些不错的诗歌作品,但很多还是问题作品,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垃圾,为了凑出一本集子,把很多可要可不要的诗(是不是诗还要打个问号)都收集进来了。一个诗人出版一本诗集很不容易,机会来了不想放过,好诗又只有那么多,凑个数儿,可以理解。但在让我写评论文章或写序时就为难了,那些好诗,我肯定会给他赞美一番,对那些凑数儿编进来的诗,我必须要以一个诗人的良心和良知,说真话了。为了顾及诗人的面子,有的说得委婉一些,作者还能勉强接受。然而,面对那些实在写得太差的诗,我不得不说几句真话和直话(其实,我只不过是点一点而已)。但有的诗人就不高兴了,有的甚至在诗集出版时,也不告诉你,把你“点一点”的那一段文字,擅自删掉了。当然,这样的事情,在文坛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有很多作家都碰到过。就在前不久,张同吾就告诉我,有一位作者把他写的评论文章给删改了,把批评批判的文字全删了,自己还添加了一些令人肉麻的话。张同吾说他很气愤,他说这有损我做评论家的名誉。的确是这样,一篇没有文学良心和文学良知的评论文章,作者高兴了,读者就要骂了,评论家的一点中肯的意见和批评,作者就听不进去,就不高兴。这样的作家太没胸怀了,心胸狭隘的作家,很难说他能写出真正的好作品。这里我想为那些真正有良知的文学评论家说句心里话,做评论家真的很难。所以我说,写评论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的确是越写越不敢写了。 一部作品或一篇作品发表了,或者出版了,接着就会出现许许多多的评论,评论者对作品大唱赞歌,大夸特夸,说作品如何如何好,可是,读者找来一看,大失所望,并不是像评论里说的那么好,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糟糕的作品。这种文学批评现象,在文坛和诗坛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这样的批评,对文学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是极其伤害读者的,也伤害了文学自身。一个好的文学评论家,理应也是一个好的文学家、思想家,文学评论应该尽显一个评论家的良心与良知、胸怀与眼光、姿态与智慧。对作品的理解和认知,与读者应当有一个共性的美学高度在里面,思考独特,用一个评论家的真知灼见一板一眼地论证作品的是非曲直,成败与得失。既让读者满意,也让作者心服口服。但当下有相当的一批评论家不认真阅读文本,文学批评不说真话,净说假话,遇到问题绕着走,净说些不靠谱、不着边、离作品远得很的空话、瞎话、屁话。这说明当代评论家身上最缺乏的是批评的勇气和姿态,缺乏作为评论家的起码的文学道德和良知。一位作家说:“我对批评不说真话深恶痛绝,也对或因人情或因利益等世俗力量介入文学批评,给文学带来的伤害感到痛心。”我看批评家是到了深刻反思自己的时候了,是到了应该拿起手术刀解剖一下自己灵魂的时候了。批评的原则应该一切从文本出发,从作品出发,抛开一切人情世故,与作家保持必要的距离,保持文学批评独立的品格和应有的尊严。 作家、评论家历来都是相互依存的,作家需要评论家的评介推荐,而没有作家,也就不可能有文学评论家这一说。所以,伟大的作品都是作家、批评家共同完成的,《红楼梦》就是一个最典型最成功的例子。《红楼梦》的点评和传播,脂砚斋太厉害了。刘心武说:“有的批语就发现脂砚斋更厉害,她这个人,不仅知道这些原型,她甚至有的地方都自己直接来写,她参与创作。”脂砚斋作为《红楼梦》的点评者,不仅从接受者的立场阐释文本,分析作品,而且是“隐然以部分作者自居,而往往与作者并列的”,直接介入到小说的创作和叙事中。打开《红楼梦》最神秘的迷宫,可见脂砚斋的点评,就是一把最直接的金钥匙。所以我说,一篇好的评论,对于作家,特别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雪里送炭。评论家的每一行文字每一个观点都凝结着一个评论家的魂魄和智慧,中肯的意见、善意的批评对文学创作会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有时会影响和引领一个作家的一生,一生受用。所以,评论家有时怕得罪人,不愿意用一个评论者的文学良心和良知一针见血深入浅出地指出作品的弊端和问题,净往好处说,往往是害了作家,特别是对那些刚刚起步的作者,更会起误导作用。一个评论家就是一盏灯,一篇好的文学评论也是一盏灯,既照亮自己,又照亮别人。 原载:《文艺报》2012年01月13日 原载:《文艺报》2012年01月13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