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真事隐》第二回:哪里象个衰败之家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孙华天 参加讨论
甄家丫鬟见新任太爷有些面善,并没放在心上。至晚间便有新太爷差人来传话,请甄爷相见。封肃忙说当年小婿姓甄,便与差人去见新太爷。回来时欢天喜地。原来新任太爷姓贾名化,本贯胡州人氏,曾与女婿旧日相交。见娇杏丫头买线,只当士隐移居于此。封肃将士隐之事一一回明,太爷又问外孙女,听说丢了,便表示差人务必探访回来。又送了封肃二两银子,甄家娘子听了父亲述说,伤感了一回。

    那么这个新上任的贾雨村又象征着谁呢?他不住葫芦庙了,所以不再是胤禛化身了。这个本府新任太爷原来是曹寅化身。这是用雨村做了地方官来隐寓曹寅做了江宁织造。这个情节又交代一番雨村的“本贯”是胡州,这是隐寓曹寅的本贯也在东北。下面请看《红楼梦大辞典》中是怎样介绍曹寅的:
    曹寅(1658——1712)曹雪芹祖父。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
    曹寅是曹玺长子,其母孙氏为康熙帝玄烨保母,故深得康熙帝信任,十三岁即入宫为拌读,御前侍卫。十九岁擢仪尉,迁仪正。二十岁至二十六岁间,曾任正白旗包衣第五参领第三旗鼓佐领。康熙二十三年,曹玺病卒于江宁织造署,玄烨特晋升曹寅为慎刑司郎中,命其协理江宁织造事务。康熙二十四年返京。康熙二十九年以内务府广储司郎中出任苏州织造,三十一年兼江宁织造。从康熙三十二年起,去苏州织造专任江宁织造,直至康熙五十一年去世为止。其间从康熙四十年开始曾连续八年承办龙江------五关铜觔。自康熙四十三年开始与苏州织造李煦轮番兼任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同时,随时访查江南吏治民情,向玄烨专折奏报。
    二女均由玄烨指婚,选作王妃。康熙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四十六年南巡,皆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曹寅四次主持接驾。康熙四十三年因捐修宝塔湾行宫,接驾“勤劳诚敬”,特加通政使司通政使职衔。曹寅病危,玄烨特命快马送药抢救。曹寅病故后,亏空织造公款近三十万,玄烨乃命两淮巡盐御史为之填补,并命其子曹顒继任江宁织造。顒死,又命将曹宣之子曹頫过继给曹寅承嗣继职。曹寅之妻李氏是苏州织造李煦堂妹,曹李两家关系密切。
    曹寅多才艺,喜吟咏,写作终生不辍,又喜广交当时名士。早年所作《荔轩草》即已深得时人赞赏。现存《楝亭诗钞》八卷------又精鉴赏、擅书画、爱小说、喜作剧曲------曹寅藏书极富,又喜刻书------现存《全唐诗》等书,即曹寅兼任两淮巡盐御史时,于扬州主持刊刻的。
    前文介绍曹雪芹家世时,已说明了曹家祖籍在辽阳。雨村本贯胡州,是指北方胡人生活领地。曹家祖籍恰在东北的辽阳,沈阳。所以这里又重新交代一番雨村本贯胡州,是隐指曹寅本贯在辽沈一带而说的
    那么这处的甄家丫头娇杏又象征着谁呢?原来她就是李煦堂妹的化身。李煦堂妹嫁给了曹寅为继妻之情,恰与娇杏做了雨村正室夫人之情摇摇相对。在前文描写甄家丫头回顾雨村之际,并没有交代这个丫头叫什么,此处补出叫娇杏,正说明娇杏代表着另一个真事隐人物了。雨村不住葫芦庙,成为本府太爷了,甄士隐用封肃代替了,甄家丫头此际才补出叫娇杏。这一切都说明这是真事隐中另一件事的补文。是补写曹李两家姻亲关系的补文。
    周汝昌先生在《曹雪芹新传》中说:“曹寅早年丧偶,后娶续妻,就是李煦之妹李氏夫人。李氏嫁来时,曹寅约为二十五岁。”这种继室情形,恰与娇杏后来扶正之情暗合。
    在雨村讨要娇杏之际,封肃喜的屁滚尿流,巴不得去奉承,便在女儿前一力撺掇成了。这个情节反映着一个愿意要,一个愿意给。正隐寓着当年曹寅娶李煦之妹时的两情相愿情景。
    作者这种穿插补述隐情的艺术手法,避免了真情的直白过露,又为组织设计假故事创造了条件。书中所有的假人物都是万能演员,作者可以随时随地的给他们安排任何象征角色。这些万能演员每换一次象征对象后,都会呈现出与前番不同的人物形象特征。我们根据他们新呈现的形象特征,可以重新考察转换的象征对象大体属于什么类型的人物,从而进一步确定他们的真实身份。接下来书中表:
    原来,雨村因那年士隐赠银后,他于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性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
    雨村升了本府知府,又被革职之情隐寓着什么事呢?这事显然与曹寅挨不上边,曹寅并没被革职。而李煦则被革职了。这段情节隐寓着李煦被革职的内情。这个情节又换演员了,用贾雨村象征李煦了。将甄士隐所象征的李煦转到贾雨村身上去的象征转换过程,是用“原来雨村因那年士隐赠银之后”这一句来实现的。雨村拿了士隐的银子,雨村便顶替了士隐去象征李煦了。这一句士隐赠银的交待完全可以不要,少了这句什么都不影响。但是如果是为了转换人物象征关系,少了这句就不行。而且作者此处行文用了“原来”二字,便有重新交待来历根由的意思,也是提醒读者注意这段交待又是一番来历,从而看清作者这种转换人物象征身份的艺术法。类似这种艺术手法,后文随处可见。
    此处情节中的雨村被革职,隐寓着李煦被革职抄家之情。上司参雨村一本所定的罪名,正是李煦被革职抄家的罪名。江宁织造曹頫被革职抄家时,有雍正帝御旨定其罪名。而李煦被革职抄家的定罪圣旨还没发现,此处雨村的罪名可做为李煦罪名的参考。
    先看说雨村“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这句。李煦在任苏州织造前,就任过好几处知府,当过畅春苑总管,后来还当过八任巡盐御史,办事圆滑,官场历练,确实是个才干优长之人。而贪酷之弊这一点不能说没有,在李煦多次任两淮巡盐御史时,多次向康熙皇帝求情,给盐商开方便之门。他能不从中得盐商好处吗?李煦在巡盐任期满了之后,还多次向皇上请求再任巡盐御史。这是个肥差,大有油水,所以李煦才如此钻营这个美差。
    还有李煦之子李鼎“公子性奢华,好串戏,延名师以教习梨园,演《长生殿》传奇,衣装费至数万,以致亏空若干万。吴民深感公之德,而惜其子不类也。”(陈诏〈红楼梦小考〉串戏条)李煦不贪,其子那来的巨资来挥霍。
    再者,李煦为人康慨大方“不以生死易交,其所隶乌林达,笔帖式,或升迁,或身殁而负库银者,皆为代纳。故交子弟,单门寒畯,待以举火者,更数十百家,贫者给絮帱,死而不能葬者助埋殡,常禄所入,随手散尽,官织造三十年,时以千金赠人。”(李果〈行状〉)李煦自己的俸禄都随手散人,他靠什么供儿子挥霍?他家二百来人靠什么生活?他不贪可能吗?
    那么“恃才侮上”之情,在李煦身上也能找到。因卖盐有困难,李煦请求皇帝“让盐运使李陈常留任三年------在这次请求中商人也加入了他这边。(康熙)皇帝的批复简短而愤怒:‘此事非而可言’。”(《曹寅与康熙》)还有一次“李煦以一种非常愚蠢的方式激怒了皇帝,他在一份奏折中说,他最近的请安折之所以没得到批复,是因为皇帝对佟佳皇太后的死太伤心了,自己的身体也出现了不适。这得到了愤怒的批复:
    朕今大安了。此折字言不通,不合奏体。
    李煦就这样结束了他最后一个——第八个两淮巡盐御史的任期。”(《曹寅与康熙》)“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之情,在李煦身上还能找到。他在江南做的很多事,
    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权限。使得地方官员都惧他三分。王利器先生著《李士桢李
    煦父子年谱》的序言说:
    李煦之出任苏州织造,和曹寅、孙文成之出任江宁、杭州织造,是经过康熙
    精心安排,而又有所分工的------盖从苏州之于政治,江宁之于文化,杭州之于海防加以考虑的------今天我们试就保存下来的李煦与曹寅的奏折来看,李煦的密折,其内容之广泛,远非曹折所能比拟,即其数量之多,也远超出曹折三分之一而强,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连康熙的“上谕”,也是交与李煦密送给巡抚------还以奴才身份会同总督,巡抚具题------就连像纳监这样的卖官鬻爵之事,也交由李煦包办代替------
    李煦所做的这些事,足以让他周围的官员“侧目而视”了。那么一但他依靠的老皇帝不在了,新皇帝的口味又与老皇帝不一样,这些官员岂能说他好话。他已往的荣耀,也成了他日后的祸根。雨村的上司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之情,就与李煦上述行为暗合。
    再看“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的罪名成不成立。《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序言说:
    他之调任绍兴府知府,韶州人为立去思碑,建遗爱祠,郑际泰去思碑文还说:“全无白璧之瑕,久有青天之誉”。及守宁波,“甫为政一年,颂声大作。”又逢康熙“南巡四次,克己办公,工匠经纪,均沾其惠,称为李佛子”。
    另外李煦还收养了一些孤儿,周济属下和故交后代,给盐商开方便之门。这一切大有“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之嫌。他买好名,给周围人好处,还不是用皇帝的钱为自己买好名吗?这一点应该是雍正帝最痛恨的。雍正帝之所以对曹家手下留情,就在于曹寅及其后代没做这些给自己树碑立传的事。但曹李两家视同一体,雍正帝没少警告曹頫。
    前文甄士隐家遭遇了火灾,隐寓着李煦获罪,但具体内情则没交待,这处的补笔,恰恰将内情补足了。贾雨村被革职之情,便隐寓着李煦被革职之情。
    然而假故事中的雨村并没因被革职而走投无路,他做官的积蓄资本并没因革职而罚没。看来这个罪名定得很重,可处理的却极宽,只革了职。这样的案情很荒唐,龙颜都大怒了,难道雨村贪酷之弊的积蓄丝毫无损吗?他又将家小送回原籍,而且可以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了。原来这个交待性文字,是给雨村下文继续象征李煦留余地,也就是说,下边还有补笔呢。
    下面我们看雨村来林如海家作西宾一段,隐寓着何人何事。书中表:
    那日,(雨村)偶又游至维扬地面(既是扬州)。闻得今岁鹾政点的是林如海(鹾:盐)。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这段情节将林如海的家世人丁交待得很清楚,那么这个林如海隐寓着真事隐中的谁呢?原来他还隐寓着曹寅。书中说如海本贯姑苏人氏,曹寅本贯虽在北方,但曹寅在南方做官,恰恰是首任苏州织造。两年后才去任江宁织造,所以曹寅与苏州是有渊源的。
    如海被点为巡盐御史,恰恰与曹寅多次任两淮巡盐御史之情摇摇相对。自康熙四十三年开使,曹寅与李煦轮番兼任两淮巡盐御史各五年,但曹寅还没任第五轮,便去世了,而由李煦代任了,所以曹寅只任了四次巡盐御史。而李煦由于康熙帝额外开恩,共任了八次巡盐御史。这处林如海被钦点为巡盐御史,则是隐指曹寅而言的。而两淮巡盐御史衙门正设在“维扬”,既扬州。
    下面再看书中表林如海之祖袭列侯,至如海已五世。但书中又说起初只袭三世。因皇上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这只有四代,如海则是从科第出身,并非世袭。这个四代世袭恰与曹家四任承袭江宁织造摇摇相对。曹玺任江宁织造,去世后其子曹寅任江宁织造,曹寅死其子曹顒袭任江宁织造,顒只任三年,于康熙五十四年病逝,康熙帝又额外开恩,命将曹寅弟弟曹宣之四子曹頫过继给曹寅为嗣子,承袭江宁织造。正常“世袭”三代,又额外过继加恩袭了一任。这与林如海家原只封袭三代,又额外加恩袭了一代之情极其贴近,有非常相似的对应性。
    我们看林家支庶不盛之情与曹家又完全一样,林如海三岁的儿子死了,正隐寓曹寅之子曹顒只袭任了三年江宁织造便病逝了。再看林如海夫妻二人只能把黛玉当成“不过假充养子之意”,恰恰隐寓着曹頫就是曹寅的养子之情。曹頫之父曹宣去世的早,曹頫少年时代就由伯父曹寅抚养在身边,后来又过继给曹寅为嗣子,这正合“养子”之意。而林如海夫妇把黛玉当做“养子”之情,与曹頫过继给曹寅为嗣的“养子”之情是相通的。
    实际上作者在“养子”二字上给了我们一个错觉,让人们以为是把黛玉这个女孩当儿子哺育教养之意呢。从而忽略了“养子”二字还有另一层意思,既把别人的儿子当自己的儿子之意。作者的意图恰恰是为了“过继”而设计的“养子”二字,黛玉在此便象征着曹頫。
    作者通过林如海家世状况隐寓曹寅家的家世人丁状况,目的何在呢?原来其中又关照着雨村给黛玉做老师之情。雨村在被革职情节中是李煦化身,过渡到雨村给黛玉做老师,就成了李煦给曹頫做老师了。据红学家研究推测,曹顒做江宁织造时也就二十岁左右,曹頫过继袭任江宁织造时应该还不到二十岁,可能只有十七八岁。他俩在任之际都是李煦一手扶持教导而行,有如他们的老师和保护人一般。雨村做黛玉的老师,正是对这一情形的象征隐寓。李煦成为曹頫的老师和保护人这段隐情,也是前文真事隐的补笔,应补在前文雨村进京求功名之后和甄士隐家遭火灾之前。
    第二回前部有三处真事隐补笔:一是雨村娶娇杏隐寓着曹寅娶李煦堂妹。二是用雨村被革职隐寓李煦的被革职。三是雨村做林如海家西宾隐寓着李煦是曹頫的保护人。在这些补笔中,人物象征身份在随时过渡改变,雨村由象征曹寅转换成象征李煦,而象征曹寅的雨村又换成了林如海。这种艺术手法,让人破解其象征性时,确实大伤脑筋。然而我们却可以在破解过程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并欣赏到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
    《红楼梦》表面的假故事同隐于其中的“真故事”是处处并行的。但是假人物对真人物的象征关系,却是随时改变的。我的这部《红楼梦真事隐》,就是力图将并行于假故事中的真故事一一揭示出来。有的朋友会说:你这又是“索隐”。谢谢!!!不错!我这是地地道道的索隐!
    《红楼梦》中有隐,这是作者明确交待的,为什么不能探索?否认作品有隐,才是凌驾于作者头上的误导。一提起索隐,很多人避之不及。其实“索隐”本身没有错,它是揭开作品之谜的有效途径。实际上,“索隐和考证”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是解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种手段。不应该属于“方向和方法”的范畴。“索隐”,是避免牵强附会地去探索隐情的过程,是确认假故事对真故事的象征范围和目标的探索过程。只有这一步做到了,才能找到正确的考证范围和考证目标。
    胡适先生恰恰是索隐出了甄家四次接驾的象征范围和目标,才考证出其“本事”是隐指曹寅在江南的四次接驾。他在《红楼梦考证》中,批判了那几家牵强附会的猜笨谜,并没有否定“索隐”。他本身就是第一位索隐出书中真正隐情的索隐大师,只不过他给自己安了个“考证”头衔罢了。由于被胡适先生批判的这几家代表作,有的用了“索隐”字样,如《红楼梦索隐》,《石头记索隐》。新红学的学术体系便将他们定为“索隐派”。“索隐派”这一名称,便成了“牵强附会”和“猜笨谜”的代名词而臭名昭著。
    实际上,被胡适先生批判的这些代表作,没有一部真正揭示出丝毫的“隐”情来。连一点“隐”都没“索”出来,那里配称“索隐派”呢?是新红学的学术体系将“索隐”的概念搞乱了,误导了广大读者八十多年。这本身就是反学术的行为,却打着“学术”的旗号误导广大读者。新红学体系的考证之所以走进了死胡同,就在于他们扼杀了能够提供正确考证范围和目标的“索隐”途径。现在,到了还“索隐”二字真正价值和清白的时候了。
    在上一回“好了歌注”中有“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之句。透出注解“好了歌”的人是在官场上混的人。在第一回中的假故事上,反映不出士隐是个为官之人。可他的“好了歌注”却处处体现着他是个为官者。“当年笏满床”反映了士隐的真实身份。第二回雨村的被革职之情和第一回士隐落难之情综合在一起,才能与“好了歌注”的涵义对上号。雨村被革职和士隐落难都隐寓着李煦一人之事。那么“好了歌注”便是李煦自身命运最好的注解了。
    请回头再看第一回开卷,作者自述的“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之言中“天恩”二字,其涵义,是指皇帝赐给的恩德而言的。然而曹雪芹则没有得到过“天恩”,所以这位“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的作者,必定不是曹雪芹。“天恩”这一概念是非常明确的,不存在认知难度。贾府中所有的大场面和富贵生活,曹雪芹是没有条件去经历的。八十多年的新红学体系之所以前景暗淡,就因为死抱着曹雪芹著作权不放。
    下面我们开始进入第二回正题: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了。书中交待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女学生侍汤奉药,守丧尽哀,遂又将辞馆别图。林如海意欲令女守制读书,故又将他留下。在这一段交待中,有个主语名词遗漏现象。既是在“遂又将辞馆别图”前少了“雨村”二字。作者这种摸糊写法,书中比比皆是,这是作者故意所为。从前后文的连续意思上看,这句话前不加雨村二字似乎也可以。但还是加上雨村二字文意更清晰明确。如果不加雨村二字,岂不成了女学生要辞馆别图了吗?而作者本意恰恰是要将雨村与女学生合为一体,共同象征一个真事隐人物。
    那么这段情节隐寓着何人何事呢?这个隐寓可是个大事,贾夫人仙逝,正隐寓着康熙皇帝驾崩。而这个女学生和他的老师雨村同为皇十三子允祥化身。林如海在这处则是继了帝位的雍正帝化身。这段情节隐寓着康熙帝临终前,允祥一直在身边服侍父皇。这是用女学生侍汤奉药之情来隐寓的。而林如海欲令女守制读书,故又将他留下。是隐寓雍正帝欲留允祥做自己的帮手。这一段情节的真事隐脉路从上文脉路上顺不下来,得重新判定又写了何人何事。假故事上看是一脉故事,但真事隐上则是转了话题。
    书中表这日雨村来到郊外,隐隐见一处庙宇,墙垣朽败,门额题着“智通寺”三字,还有一幅对联: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雨村觉得这幅对联有深意,“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何不进去试试。”雨村便进去,见一老僧,所问非所答,甚觉无趣,便又出来,欲到村肆中饮三杯。
    这段情节中的雨村,象征着允祥。这一象征身份的确定,就是从“智通寺”的这一幅对联所反映的涵义上得出来的。那么雨村到智通寺来隐寓着何事呢?我们先来分析分析这副对联,细细品味一下,它帖在何处更恰当。这副对联大有叫人回头是岸的味道,好象是对“犯人”说的话,对误入歧途的人有警醒之意。而且这庙中之人是翻过筋斗者,就更说明这个“智通寺”象征着“牢房”或“圈禁之所”。那么雨村进入了庙中,觉得没趣又出来,便隐寓着允祥曾经被圈禁过。那个老僧则是大阿哥允禔化身。
    爱新觉罗-胤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日,卒于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康熙帝第三子,第一代怡亲王。其母章佳氏,于胤祥十四岁时去世。胤祥便由德妃乌雅氏,既胤禛之母抚养。十三岁后父皇出游巡幸谒陵等皆随行,玄烨第三,四,五,六次南巡胤祥都随行。这说明胤祥在少年时期深得父皇宠爱,而其他皇子则无法与他相比。胤祥的书法诗文也非常好,满洲人的传统技艺,骑射样样精通。但在康熙晚年的十多年中,胤祥的经历活动却是空白,康熙帝于康熙四十八年大封皇子时,一直封到十四子胤祯,却不见胤祥踪影,这是一个很反常现象。原来胤祥被卷入了当年的废太子案。(摘录《正说清朝十二王》刘小萌著)
    刘小萌先生在《正说清朝十二王》中说:
    一、雍正年间萧奭在《永宪录》中记载,康熙四十九年九月,皇十三子胤祥“因废东宫事波及,削爵”。在康熙四十八年以前,皇九子以下的皇子因年令小,还没有封号,所谓胤祥“削爵”,与事实不符。那么,胤祥与废太子事件有牵连,是否可靠呢?所幸这并不是孤证。
    二、乾隆年间皇八子胤禩的后嗣弘旺,在《皇清通志纲要》中写道:“九月,皇太子、皇长子、皇十三子圈禁”。“十一月,上违和,皇三子同世宗皇帝、皇五子、皇八子(原注:先君)、皇太子开释”。这一记载足以说明:在康熙四十七年,即康熙帝第一次废黜皇太子的同时,曾将皇太子胤礽,皇长子胤禔,皇十三子胤祥一同圈禁。而在此前后,被圈禁的还有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皇五子胤祺,皇八子胤禩------但是两个月后,康熙帝就以身体不好为由,把除皇长子胤禔,皇十三子胤祥以外的诸皇子都放了。
    胤禛、胤祥同被圈禁,为何结局不同------什么原因使胤祥遭此重惩?有人推测:胤祥同胤禛结成一党,卷入储位之争。两人被圈禁后,胤祥为了包庇胤禛,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胤禛很快获释,本人却继续被圈禁。这虽然是推测,却也言之成理。其一,胤祥、胤禛自幼关系密切,在扈从父皇巡幸的过程中,胤祥常以诗词,书札寄怀,胤禛为之收藏,仅诗就有三十二首之多。其二,胤祥受胤禛母亲德妃长期呵护,感情非同一般。其三,知恩图报,符合胤祥的一贯为人标准。其四,正因为胤祥在关键时刻帮了胤禛一把,胤禛才会在即位伊始,把连低级爵位都没有的胤祥一下子超拔为亲王。
    看到刘小萌先生的阐述后,说明允祥确实被圈禁过。这段史实与雨村所见所
    进的“智通寺”隐寓的圈禁之地摇摇相对。雨村从寺中出来,则隐寓着允祥被解禁了。
    下面请看来村肆饮酒,将入肆门,便遇见都中古董行贸易的冷子兴。“旧日在都相识。雨村最赞这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这子兴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故二人说话投机,最相契合。”我们已知此处雨村是允祥化身,那么被允祥视为有作为大本领的人能是谁呢?只能是四哥胤禛。而且已经当上了皇帝,即雍正帝。作者用“冷子兴”这个假人物之名象征雍正帝便很有趣。胤禛在当皇帝前是“冷子”,此际做了皇帝,当然是“兴”了。唯一跟胤禛好的十三阿哥被圈禁多年,胤禛能不“冷”落吗?
    下面请看雨村与子兴都谈些什么。子兴一开口,便将雨村说成与都中的贾家是“贵同宗家”。从雨村口中一论,又近了一层。成了“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了。那么子兴所说的都中贾家隐指谁家呢?原来就隐指北京紫禁城的雍正帝家。雨村象征的允祥与四哥胤禛不正是写在同一张家谱上的人吗?此处子兴象征的雍正帝和雨村象征的允祥,正是“同谱”上的骨肉兄弟。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正是用皇上说皇上家的事。此回有一首回前诗: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从假故事上看,冷子兴有如观棋的旁观者。常言道:“旁观者清”。这个常言用在观棋上没毛病。但是用在家务事上则不合适。还有一句俗语叫做:“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用在这里才合适。子兴谈的正是家务事,他能说出当家人才能说出的难处,说明他就是这个家的当家人。这个用常识进行比较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取其事体情理”的过程。既然子兴象征着雍正帝,那么他演说的荣国府,就一定是他父皇留给他的这个不景气的朝廷了,同时也包括他自己家的事。
    请看冷子兴说贾家“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这是隐指皇家说的。而曹家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气象”二字。子兴说:“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此际贾家的现状,正是康熙帝去世,雍正帝上台之际,皇家宗室的现状。
    康熙末年,吏治腐败,国库空虚,财政紊乱,皇室内部则是各怀心腹事,皇子们都为谋取储位而明争暗斗。大清朝真就到了“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的地步。康熙帝二十来位成年的儿子,能治国的寥寥无几。康熙帝临终之际才定下继承人,可以说明他在众皇子中没有特别看好的人选。
    接下来,子兴开始向雨村介绍宁国府,说宁公传到代化,又传到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贾敬这一特征,恰与雍正帝好佛道,烧丹炼药特征相贴切,雍正帝恰恰就死在这上面。贾敬是次子,但是因为他哥死了,才由他袭了官。这说明这个官本不应他袭,因为出了差头,这个官才由他袭了。在真事隐中,正因为太子被废,才“轮”到胤禛做皇帝。
    子兴又说,因贾敬一心做神仙,把官让贾珍袭了。“把宁国府竟翻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这说的还是雍正帝。他上台后,一反父皇晚年仁慈施政的做法,开始整顿吏治,连宗室皇亲欠的钱,都必须偿还,没有谁敢抗拒。这里作者用贾敬象征雍正帝好佛道的一面,又用贾珍说一不二的特征,来象征雍正帝大权在握说一不二的一面。脂砚斋管这种艺术手法叫做“分述单传”之法。
    接下来,冷子兴又说荣府之事:荣公死后,代善袭了官,长子贾赦,次子贾政。代善死后贾敬袭了官。但是“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学习,如今现已生了员外郎了”。这里所说的贾赦,贾政,同为雍正帝化身。“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这句话,透出雍正帝登基当皇帝,是“额外”得来的。贾政“原欲以科甲出身的”,原来定的皇位继承人是二阿哥太子胤礽,正因为太子被废了,所以这个皇帝之位才“额外”赐给了胤禛。“主事之衔“的用意,就是隐寓胤禛当上了皇帝。贾赦贾政之名合起来,正是“赦政”二字。冷子兴这番交待,透出胤禛当皇帝,确实是康熙皇帝传给他的帝位。
    《清史编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本日戊刻,康熙皇帝逝世。终年六十九岁。本日寅刻:帝召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皇七子淳郡王胤祐,皇八子贝勒胤禩,皇九子贝子胤禟,皇十子敦郡王胤(示我)皇十二子贝子胤祹,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又]皇四子胤禛闻召赶到,巳刻进宫,帝告以病势日臻(增)之故,是日,胤禛三次进见问安。帝仍以为君不易之道,平治天下之要,加以训诫。并解其头项所挂念珠援胤禛曰:“此乃顺治皇帝临终时赠朕之物,今我赠尔,有意存焉,尔其知之”。又曰:“废太子,皇长子性行不顺,依前拘囚,丰其衣食,以终其身。废太子第二子朕所钟爱(弘晰),其特封为亲王”。朝鲜国在京使者闻知感叹曰:“康熙之临终处事,可谓善矣”。
    关于雍正帝是不是正当继位,史学界还有争议,史料上有很多疑点。从《红楼梦》的真事隐上看,雍正帝应该是正当继位。康熙帝传念珠和安排废太子之事,不就等于告诉胤禛自己将帝位传给他了吗?作者的真事隐,是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是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地隐于假故事之中的,因此我个人相信这个隐情的真实性。我的宗旨是,用相关的史料来辅助真事隐的探索。而不是用什么真事隐去证明历史,更不是什么历史考证。
    接下来,冷子兴将话头转到贾宝玉身上来。“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宝玉”。雨村说:“只怕这人来历不小。”子兴又描述了一番宝玉周岁时专抓脂粉钗环的习性,长到七八岁时说:“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政老爹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子兴也说:“将来色鬼无疑了。”这处的宝玉象征着谁呢?原来他象征着雍正帝之子弘历。虽然他也落胎时带来一块玉,但那是块“五彩晶莹的玉”。而仙僧将大石变幻的玉和甄士隐所见的玉,是“鲜明(莹洁)美玉”。两者有所区别。这个象征身份的推断,更在于评价“宝玉”的人是雍正帝化身。正是他形容自己的儿子的品性。在这个“宝玉”的身上,毫无尊重女儿的味道。
    正在子兴说宝玉将来色鬼无疑时,雨村忙接过话头对宝玉的行为发表了一番议论。雨村举出的大仁大恶之人,大多是历史上的帝王人物。用这些人来解释宝玉,是不是跑题了。然而,作者的目的就在于用这些帝王人物来关照宝玉的真实身份。这个宝玉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
    雨村又举出正邪两赋于一体之人,不少是前代的奇人异士,其中也有唐明皇,宋徽宗等帝王人物。这两个人物被用于此处,大有深意。唐明皇是唐朝中叶兴旺时期有才华的皇帝,但是,唐朝由盛走向衰亡正是从他开始的。宋徽宗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皇帝,大宋朝是从他手中由盛走向衰亡的。作者用这些人物来解释宝玉品行,说明作者预见到大清朝正是在弘历手中由盛走向衰亡的。作者已从历史教训和眼前的现实看到这种趋势。
    子兴听了雨村一番议论后,说道:“依你说,成则王侯败则贼了。”雨村说:“正是这意。”这里谈论的是家务事,突然冒出一句这样的话来有些文不对题。这句话一般用于双方争天下而言的,这句话的用意在于作者向我们提示,二人说的不仅仅是家务事,更有国事在其中。这一回的回前诗第一句:“一局输赢料不真”,就体现着双方在拼杀和争夺。隐寓着雍正帝虽然做了皇帝,但能不能保住这个皇帝宝座还很难说。
    接下来雨村借宝玉话题一转,转到金陵体仁院总裁甄家事上来。子兴忙接过话头说:“谁人不知!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又系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的。便在下也和他家来往非止一日了。”雨村笑说:“去岁我在金陵,也曾有人荐我到甄府处馆。我进去看取光景,谁知他家那等显贵,却是个富而好礼之家,倒是个难得之馆。”雨村介绍的“甄家”,在这里隐指怡亲王允祥家。这还是用自己来谈自家事的艺术手法交待怡亲王家的事。“贾雨村”在这里就是体仁院甄家的主人。甄家“富而好礼”的特征,正是怡亲王允祥的人物形象特征。
    甄府也有个学生,“虽是启蒙,却比一个举业的还劳神。说起来更可笑------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些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这个甄府的学生是谁呢?原来,他就是《红楼梦》的作者弘晈化身。在这个学生的言行上看,毫无“色鬼”的味道。这个学生才是个真正疼爱尊重女儿的人呢。“进去见了那些女儿们,其温厚和平,聪敏文雅,竟又变了一个。”
    雨村又说这个学生“也因祖母溺爱不明,每因孙辱师责子,因此我就辞了馆出来。如今在这巡盐御史林家做馆了。你看,这等子弟,必不能守祖父之根基,从师长之规谏的。”这处雨村说这个学生“必不能守祖父之根基,从师长之规谏的”之言。恰与第一回开卷作者说的“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之言摇摇相对。这说明这个学生与作者是同一个人,都是弘晈化身。这个学生与贾府的宝玉根本不是同一类型的人,这一点应加以区别。
    正因为怡亲王允祥的功劳,在他死后,雍正帝让允祥第七子弘晓袭了怡亲王爵。又赐封允祥第四子弘晈为宁郡王,都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这种莫大殊荣和一门二王的独特现象,在宏观上,恰与贾家一门两个世袭之情暗合。到了乾隆四年,弘历打击众宗室成员,将其中的允祥长子弘昌革去贝勒,允祥第四子弘晈王号虽保,但终身停俸以观后效。怡亲王允祥一门先盛后衰之情,又与贾家先盛后衰之情暗合。由于弘晈的亲历亲闻涉及很多皇家内幕,所以他采取了“以假隐真”的艺术手法来创作自己的作品。他为了让世人领略这种艺术方法的奥妙,便化名为“脂砚斋”来给自己的作品进行点评。
    接下来,冷子兴又开始演说贾府的几个姊妹,又从女孩们名字的称呼上,转到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的名讳上来。在封建社会,人们说话写文章,遇到君主或尊亲名字时,不直说出或写出,叫避讳,以示尊敬和臣服。子兴把女学生避母讳当个大事来说,就是让我们通过这一“避讳”现象,看清其实质是避皇帝的名讳。子兴说贾氏夫人随男孩起名,这就透出这个贾氏夫人也代表着一个男性人物。贾氏夫人在这里象征着康熙皇帝的确认,就是从避讳和从男孩起名的现象上分析出来的。那么贾氏夫人一疾而终,便是康熙皇帝驾崩的隐写了。
    说起避讳问题,顺便说一下“己卯抄本”上面,避的正是玄烨,允祥,弘晓的讳。吴恩裕先生和冯其庸先生考证出这个抄本,其来源出自第二代怡亲王弘晓之处。我恰恰是从这一避讳现象和允祥后代一门二王现象上,联想到《红楼梦》的真正作者会不会是怡亲王允祥后人呢?这个“联想”随着真事隐的深入揭示,便被一一加以证实。起初我也在曹家本事上打转转多年,毫无成效。一但将目光移到怡亲王府,便柳暗花明。由此看来,对版本的考证研究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借鉴和尊重红学前辈的研究成果,才能从中受益,从中得到启发。
    雨村说:“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怎么个“不凡”法呢?因为她象征着皇帝,所以才不凡。女学生之所以与众不同,正因为她象征着允祥。雨村又说贾氏夫人“可伤上月竟亡故了。”这就给出了这处真事隐故事的时间年代。康熙帝死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那么雨村说贾氏夫人上月亡故。则可推知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之际,应该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之际。
    接下来雨村又问贾赦的情况,子兴说:“那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娶的就是政老爹夫人王氏之内侄女------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精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这处贾琏的夫人象征着谁呢?通过此处给出的人物形象特征上看,他应该象征着雍正帝的皇后乌拉纳喇氏。
    最后子兴说:“说着别人家的闲话,正好下酒。”然而作者正是用他们象征的人物,来说他们家的事。这一回作者巧妙地用了二人对话的形式,交待了雍正帝刚上台之际的背景和现状。隐写了雍正帝家的三个主要人物,雍正帝和他的皇后,还有弘历。怡亲王家则是隐写了允祥和他的儿子弘晈。
    (《红楼梦真事隐》第二回完)
    沈阳 孙华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