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我也来说说肖洛霍夫 ——对“四十年华”的困惑之三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一、曹雪芹的创作难度远远超过肖洛霍夫
    蔡义江先生在《新解〈红楼梦〉·〈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里写道:“有人说这个时间太早,十八九岁写到二十八九岁,这么伟大的小说能写出来吗?不相信。不相信呢,也合乎情理。比如苏联有个作家叫肖洛霍夫,大家都知道,他写了《静静的顿河》,这么厚四本;你如果看电影的话,可能一晚上看不完,要看好几个晚上,场面也蛮大的。你知道他什么时候写出来的吗,《静静的顿河》出版的时候,肖洛霍夫二十二岁,就因为这一点有人怀疑他写不出来,是剽窃人家的成果了什么什么的。到后来呢,肖洛霍夫的手稿找到了,这种谣言不攻自破。确实他就是二十二岁之前写成了《静静的顿河》。曹雪芹就写不出来?从二十岁到三十岁,或者是二十岁之前开始写,就写不出来?谁说的?我觉得这是根本不成其为理由的。”
    蔡义江先生之论,一时吓倒了许多人。
    我以为:蔡义江先生将曹雪芹与肖洛霍夫相比拟,并不妥当。
    首先,曹雪芹与肖洛霍夫,这两个伟大的作家,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在俄国(含苏联),在长篇小说作家里,能与中国的曹雪芹相比拟的,只有列夫·托尔斯泰。但是,由于必须考虑到中国特有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因素,考虑到乾隆时期的文字狱的因素,曹雪芹的创作难度,实在是超过了列夫·托尔斯泰。
    还是说等量级的问题。我国现代有一位作家,在人生经历方面,与肖洛霍夫相仿;在文学成就方面,其某些著作与肖洛霍夫的某些著作可以相比。他就是周立波先生。
    周立波先生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我们对周立波研究得不够,宣传得不够。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提高周立波先生的文学地位。无论如何,周立波先生是我国的一位大师级的作家!
    客观的说,周立波先生的《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与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相伯仲,比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略差。
    在《静静的顿河》里,宏大性、延续性体现了史诗性,同时,肖洛霍夫对哥萨克的民族心态描写得非常深刻。这是《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不能及的。
    客观的说,若将文学大师分为三个等量级,肖洛霍夫就介乎于托尔斯泰与周立波先生之间。
    最后,还是“由于必须考虑到中国特有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因素,考虑到乾隆时期的文字狱的因素”,再加上思想和文学等方面的因素,曹雪芹的创作难度,远远超过肖洛霍夫!
    二、肖洛霍夫有“生活经历”作准备
    肖洛霍夫构思《静静的顿河》第一部时,只有21岁;完成《静静的顿河》第一部时,只有22岁。
    年轻,不等于没有“生活经历”,不等于不需要“生活经历”。
    肖洛霍夫在写作《静静的顿河》第一部之前,已经具备丰富的“生活经历”!
    (一) 《莫斯科华人报》的叙述
    《莫斯科华人报》的首席记者子河先生,在2002年11月29日(第423期)的《莫斯科华人报》上,发表了《顿河之行激情三部曲之一:永远的肖洛霍夫(上)》。
    该文写道:
    米哈依尔·亚历山大·肖洛霍夫生于1905年5月24日……1920年肖洛霍夫回到卡尔琴镇后,先后当过小学教师、从事过义务扫盲工作并在镇革命委员会工作过一段时间,此时他开始写一些短剧并登台演出。1922年,肖洛霍夫只身来到莫斯科,一边打工一边写作。1923年9月《青年报》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品文《考验》,10月《青年真理报》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三》,同年底他返回故乡。
     1924年初,新婚燕尔的肖洛霍夫携妻再次来到莫斯科,加入了全俄无产阶级作家协会。同年12月,《青年列宁主义者》报发表了他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胎记》。初试锋芒,不仅使他坚信文学将注定成为他一生的选择,也使年轻的肖洛霍夫意识到,他的位置不在莫斯科,而在自己的故乡——顿河。
    1925年肖洛霍夫回到故乡,开始了他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他先后在《共青团员》、《星火》和《探照灯》等许多报刊杂志上发表了《种瓜人》、《牧人》、《小无赖》等短篇和《共和国革命军事苏维埃主席》等许多篇小说,还出版了小说《两个有夫之妇》和小说集,1926年出版了小说文集《顿河故事》。……1926年秋,肖洛霍夫开始构思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1927年他举家迁往维什卡--这个终究将成就他辉煌事业的地方。同年秋天,他完成了小说的第一部。
    (二)雅虎知识堂网的叙述
    雅虎知识堂网2006年12月25日写道:
    肖洛霍夫出生和长期居住在顿河流域,非常熟悉顿河哥萨克的风俗习惯。1918年当他在中学读四年级时,因国内战争开始而辍学。不久,就投身革命。1920—1921年担任卡尔金镇革命委员会办事员,并参加了武装征粮队,经常在草原上同匪帮作战。1923年参加了莫斯科共青团作家和诗人小组“青年近卫军”。1926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同年返回故乡,从事专业创作。
    (三)爱播吧网的叙述
    爱播吧网2005年5月23日写道:
    1920年初全家迁至卡尔金村,15岁的肖洛霍夫开始参加苏维埃的工作,包括村镇人口登记、农村扫盲等。参加卡尔金镇业余剧团演出,并为该团编写剧本《他们的风俗和习惯》、《常胜将军》等。同时,肖洛霍夫还在卡尔金镇革命委员会担任办事员,1921年8月以后改任顿河粮食委员会采办处办事员,后志愿参加粮食征集队,其间常常在草原上与白军残余、富农武装等组成的流匪作战。曾被凶残的马赫诺匪帮所俘虏,匪首马赫诺亲自审问,见他年幼就释放了。
    原载:投稿
    
    原载:投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