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翻开书,看看里面写了什么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中国教育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汤一介选自《我们三代人》封面
    我之谈论大学问题,纵横文学与教育,兼及历史与现实,包容论著与时评。如此思路与笔墨,说好听是“别有幽怀”,说不好听则是“不够专业”。好在我不靠这些文章评职称,我不太在乎学院派的态度。
    我谈“大学”,大致采取以下三种策略:以大学为主,兼及中学;以历史为主,兼及当下;以论文为主,兼及随笔。之所以如此锲而不舍,那是因为,我认定“借梳理20世纪中国大学的历史、文化及精神,探讨何为值得追怀与实践的‘大学之道’”,是个很诱人的题目。——《大学新语》
    比起读过某几本好书或者所谓“名著”,帮助儿童成长更重要的因素是从小到大保持阅读习惯和兴趣。一本书无论写得多精彩、多深刻,都不可能满足读者所有的认知、信息、审美和情感需求。读得多、读得杂才是真正广泛有效的利用图书资源。读得“杂”,意味着内容题材杂: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皆可涉猎;文学体裁杂:童话、魔幻、历史小说、现实小说、图画小说、人物传记、纪实、科普,各有千秋。这条基本原则可以帮助殷切的家长释放不必要的压力,破除对少量“经典”的迷信。——《儿童阅读的世界》
    很多大人把真我掩藏起来,把自己伪装成完美的“教师”形象,他们觉得,让孩子面对一个多变的家长是很困难的。所以,要树立一个捏造出来的,遵守规矩的、所有行为可预测的形象。事实上,效果完全相反……孩子们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大脑,他们懂得预测大人的行为,也能看懂那些奇怪的信号。他们了解那些大人情绪的起伏变化,就像他们了解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家、后院或街道一样。而和那些试图把自己变成机器的人打交道,就像在大雾里一样让他们不知所以。——《教育的使命》
    我自知无法记述“神的言语”,但我期许通过本书可为读者提供教育学领域最高水准的知识。本书以“教育方法学”这一特别的名称为题,主要记述的是定义为教育实践学的狭义的教育学(pedagogy)领域的知识。近年来,教育学的相关研究分成了意指教育实践学的狭义的教育学及教育科学(educational sciences)两大领域。狭义的教育学是与教育的价值、伦理、技术的选择与判断相关的实践学,教育哲学、教学论、教学研究、课程研究等构成了其主要研究领域。本书即是这个狭义的教育学的入门教科书。——《教育方法学》
    所有的故事都是以“从前……”来开头的。我们的故事也会这样讲:从前如何如何。从前你还那么小,站在地上伸出手几乎都够不到妈妈的手。你还记得吗?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讲一个这样开头的故事……你试过站在两个镜子之间吗?真该试试!你会看到一个又一个的镜子,越来越小、越来越不清楚,但是一直有、一直有,没有最后一个。就算肉眼看不到了,那里面也还有更多的镜子。你知道它们就在后面。这个“从前……”也和那镜子里的镜子一样,我们无法看到它的尽头。——《世界小史》
    我是最后一个进门的新教员:在我后面是一连串高一、高二和高三的学生。他们迅速蜂拥而入,毫不掩饰这份急切,直到就座前都在踩我的脚后跟。这是他们在圣保罗中学的第一个仪式,“占有一席之地”。这个就座仪式赋予他们在圣保罗中学一个特定的位置,从这里毕业也保证他们会在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这些正在与睡眠和青春期荷尔蒙作斗争的学生们,知道他们正坐在过去一个半世纪里带领美国商业、政治、文化发展的男男女女的老位子上。而他们,是新精英……他们关心一个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和在这个世界里扮演的角色。这条成为精英的道路很特别,奇妙地结合了当代文化习俗和古典价值观。——《特权》
    今日,我国学术界存在着相当严重的“浮躁”风气,某些学者研究学问,根本不知其所研究的问题的“来龙去脉”,抓住一些表面上的问题,任意发挥,使读者看了不知所云。然而,文化思想的研究必须抓住真问题,而真问题必定是在历史中经过考验的问题,因此研究一个有价值的学术问题,就必须了解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是如何演变的。即使是很现实的问题,它也必有形成此问题的历史原因。要做到“学必探源”就必须全面、深入地掌握历史文献和掌握大量存在于现实中的材料,才有可能把所研究推向前进。——《我们三代人》
    然而,理想容易在现实中沦陷。因为我们有许多的身不由己,在很多具体琐碎的工作中,刚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往往感觉没有人在乎他是否有自己的想法。尤其在评级的时候,所以“灵魂工程师”的任务是按照标准图纸来设计的,不问什么理想。今天有些人甚至提出,要教师去神圣化,要把教师看成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他们认为,教师只不过是依托于学校,出卖教育服务的人而已。作为孔夫子的继承者,我们自己如果也这样甘于卑微,那才是国家民族最大的不幸。——《我只想站得直一点》
    人人都知道树长什么样子,对吗?但你真的观察过红花槭上精巧的花朵吗?或是鹅掌楸正在萌发的嫩叶?水青冈的枝条?当你仔细观察一棵树时,一个被形状和细节填充的新世界会向你敞开大门——你将看见你不曾知晓的美,你将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欣赏树木。当你能够从一棵树的生长轨迹中感受生命的四季,你会真正领略自然那激励人心的力量与美妙。——《怎样认识一棵树》
    我在想,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应该像水仙花一样,把儿童固有的潜在能力像剥嫩芽似的挖掘出来,让他自由地发挥。儿童的好奇心是天生的,儿童的情感是丰富的,但又是很脆弱的。我们对待儿童要像对待水仙花的嫩芽一样,小心谨慎,不能碰伤他。我们要放手让他自由发展,自由成长,不需要大人的过度干预,不需要过多的雕琢。但今天,我们的教育,往往违背这个规律,常常把儿童关在温室里,天天去雕琢他(种种教训和要求),结果开不出成功的花来。——《中国教育路在何方》
    《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26日第9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