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读《红楼梦》随笔二则 从“曹”与“贾”的字形说起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夏薇 参加讨论

    一直以来,《红楼梦》中所说的“贾家”就是“曹家”的观念已经成为一种几乎是不可动摇的认识根植于读者心中,甚至可以说,任何一个知道《红楼梦》的人都会说出“《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他是写自己家的事”的话来。这就是胡适先生在《红楼梦》研究上提出的“自叙传说”所形成的巨大影响。
    除了能从贾家和曹家的家族遭遇的相近而得出两家实为一家的结论外,我们不防再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那就是从“贾”字和“曹”字的字形上了解到一点作者创作时的构思。
    首先,我们来看“曹”和“賈”的繁体字形。这两个字给人的第一眼印象就是它们在形象上的酷似,这是作者典型的形象思维的体现,如果要我们再找一个比“贾”字更接近“曹”字的字,恐怕还是很不容易的。而书写这两个字其实是一种“笔画下移”的运动过程。将“曹”字上面出头的两个短竖下移,可以形成“賈”字下面的“八”字;再将“曹”字中间的“日”字中的一横下移,可以和刚才的“八”字共同组成“賈”字下面的“貝”字。这样,“曹”字经过笔画的下移,就完成了从“曹”到“賈”的字形转换,两个字的转换可以在悄然中进行,不多一笔,不少一笔。由“曹”到“賈”在字形上是自上而下,在小说中,就成为由盛转衰的过程。现实中是曹家时,完全是一片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的富贵繁荣景象,就如“曹”字一样,富足得出了头儿,这一“富贵出头”的说法在《红楼梦》中还有非常形象具体的描写:第38回,贾母说:“我先小时,家里也有这么一个亭子,叫做什么枕霞阁。我那时也只象他姐妹们这么大年纪,同着几个人,天天玩去。谁知那日一下子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上来了,到底叫那木钉把头碰破了。如今这鬃角上那指头顶儿大的一个坑儿,就是那碰破的。众人都怕经了水,冒了风,说了不得了,谁知竟好了。”凤姐说:“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么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坑儿来好盛福寿啊。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个坑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出些来了。”所以“曹”字是上面出头。到了《红楼梦》里,曹家已经是没落之日,“忽喇喇似大厦倾”,别说是没有了冲出顶门的富贵,反倒是越发现出那“下世的光景”。笔画的下移,不能不说是这个家族从富到贫,由兴转衰的写照。
    如果说笔画下移是一个巧合,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曹”和“贾”的篆字字形:“曹”,“贾”。“曹”字上面是两个“东”字,而“贾”字上面是个“西”字。太阳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的,如果说当初“曹”家如旭日东升,那到了小说中的“贾”家,就已经是迟暮的夕阳了,这是否也恰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呢?
    由“鲍二两口子”引发的思考
    《红楼梦》第47回,贾母因贾赦要讨鸳鸯作小老婆而生气,恰贾琏撞来,“贾母道:‘什么好下流种子!你媳妇和我玩牌呢,还有半日的空儿,你家去再和那赵二家的商量治你媳妇去罢!’说着众人都笑了。鸳鸯笑道:‘鲍二家的,老祖宗又拉上赵二家的去。’贾母也笑道:‘可不?我那里记得什么‘抱’着‘背’着的。提起这些事来,不由我不生气。我进了这门子做重孙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个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从没经过这些事。还不离了我这里呢!’”
    这个鲍二家的第一次出现是在第44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凤姐在生日里,突然发现贾琏和鲍二家的私通之事,从丫头嘴里先听到了“鲍二”这个人,然后就是写他老婆与贾琏的私情被揭穿,鲍二老婆上吊身亡。贾琏安抚鲍二,小说中写道:“(贾琏)又体已给鲍二些银两,安慰他说:‘另日再挑个好媳妇给你。’鲍二又有体面又有银子,有何不依,便仍然奉承贾琏,不在话下。”这里贾琏能“体己给鲍二银两”,鲍二又能“仍然奉承贾琏”,说明鲍二本就是贾琏身边的仆人,或者说经常有机会接近贾琏,二人关系已属熟络。
    但到了第64回,鲍二家的似乎又死而复活了,不仅如此,连鲍二也似乎又变得和贾琏从未有过来往一般!贾琏偷娶尤二姐,在府外头置一房舍,杨本、蒙本、戚本、彼本这样写:“于宁府街后二里远近小花枝巷内买定一所房子,共二十余间又买了几个小丫头,贾珍又給了一房家人,名叫鮑二,夫妻两口以备二姐过去時服侍。”看话里的意思,鲍二两口子在前文从来没有被提到过,是贾珍在这一回因贾琏娶尤二姐,需要仆人时才给了贾琏的。甚至连第44回贾琏和鲍二家的私通之事也像没有发生过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个例子:
    蒙古王府旧藏本(简称蒙本)第64回有回前总批曰:
    
    此一回紧接贾敬灵柩进城,原当铺叙宁府丧仪之盛。但上回秦氏病故,熙凤理丧,已描写殆尽,若仍极力写去,不过加倍热闹而已。故书中于迎灵、送殡忙乱处,却只闲闲数笔带过……
    批语里说“上回”写“秦氏病故,熙凤理丧”,但查这些事,却均发生在第13回,把相距五十回之前的第13回称为“上回”,罕见此种遣词之法。如果说“上回”所指是“上次”之意,也许还可以解释得通,但查《红楼梦》中其他批语,凡“上回”,其意所指多为“此回前的一回”。 在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红楼梦》文本中,尤二姐、尤三姐最早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在第13回的秦可卿丧事中:“正说着,只见秦业、秦钟并尤氏的几个眷属尤氏姊妹也都来了。”如果不是要在下文的邻近几回叙述尤氏姊妹的故事,曹雪芹是没有必要让她们这么早地和读者见面的。从这也可看出,在曹雪芹跳跃式写作和修改的过程中已删弃的原稿里,第13回秦可卿丧事和第64回尤二姐、尤三姐的正式出场应该是紧挨着的。而尤三姐的故事,其实也就是柳湘莲的故事,秦钟之死发生在第16回的末尾,而柳湘莲初次登场则于第47回。当中隔着三十回,他们二人怎么会认识,并且是好朋友?这只能说明在曹雪芹撰写的原稿或初稿中,本有柳湘莲和秦钟结交的故事,后来在定稿的时候,却被曹雪芹删掉了。因此,柳湘莲和秦钟结交,在原稿中,必处于现在的第16回(秦钟逝世)之前。同样的道理,尤二姐、尤三姐故事,在原稿中,也必定处于现在的第13回(秦可卿丧事)之后,现在的第16回之前。
    讲到这里,再回到“鲍二”这个问题上来,答案似乎已经很清楚了:我们把鲍二家的在第44回吊死了,而在第64回却还活着的矛盾,和通过批语“上回”证明的第64回尤二姐、尤三姐的故事应该在紧接着第13回出现这个结论结合在一起看,如果我们假设第64回的故事真的在第13回和第16回之间发生,即鲍二和他老婆在第16回之前就被贾珍给了贾琏,也就从那时起他们夫妻俩开始伺候贾琏,那么到第44回鲍二家的又和贾琏有了私情,因被凤姐发现而上吊自杀,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也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令人费解的前后矛盾了。
    甲戌本第1回有眉批说:“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风月宝鉴》是为《红楼梦》的初稿。《红楼梦》就是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写成的。以“风月”为题,其内容当是以讲述男女私情故事为主,借以暴露和反映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的腐朽和没落。一些和秦钟有关的人物和故事(例如大闹学堂,香怜、玉爱,智能儿;秦可卿、贾珍等),一些和柳湘莲有关的人物和故事(例如尤三姐,薛蟠、云儿,尤二姐、贾琏、贾珍等),以及一些和贾琏、王熙凤夫妻有关的人物和故事(例如鲍二、贾瑞等),当皆为《风月宝鉴》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红楼梦》属稿之初,以上这些内容大多集中在全书开始的前二十回之内。后来,曹雪芹进行了修改,有的内容删弃了(例如“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有的内容往后移置了(柳湘莲和尤三姐的故事就是明显的例子),最终形成了我们目前看到的文本的样子。
    最后还有一点补充,程甲本和程乙本这两个刻本在这个问题上与其他较早的脂本有所不同,程高本的修改者很明显是看出了第44回和第64回的矛盾,因此,在第64回贾琏要找仆人时,删掉了“贾珍送鲍二两口给贾琏”一说,而代之以:“只是府里家人不敢擅动,外头买人又怕不知心腹,走漏了风声。忽然想起家人鲍二来,当初因和他女人偷情,被凤姐儿打闹了一阵,含羞吊死了,贾琏给了一百银子,叫他另娶一个。那鲍二向来却就合厨子多浑虫的媳妇多姑娘有一手儿,后来多浑虫酒痨死了,这多姑娘儿见鲍二手里从容了,便嫁了鲍二。况且这多姑娘儿原也和贾琏好的,此时都搬出外头住着。贾琏一时想起来,便叫了他两口儿到新房子里来,预备二姐儿过来时伏待。那鲍二两口子听见这个巧宗儿,如何不来呢。”
    因为第64回文中还有“这鲍二原因妻子之力,在贾琏前十分有脸”的话,如果不解释一下,还是要被误认为这个鲍二家的还是那个与贾琏有私情却已吊死之人,鲍二是借了她才在贾琏面前得脸,这样还是有死而复生的矛盾,因此改文就用“况且这多姑娘儿原也和贾琏好的”一语轻轻带过,算是交代了“这个鲍二家的”不是“那个鲍二家的”。这里不仅没有了鲍二从前是否曾伺候过贾琏的矛盾,连鲍二的第二个老婆也与贾琏有了私情,看来这个修改者比曹雪芹本人对贾琏这个人物的厌恶和不满还要大几倍,只要对前后文意的连贯性有利,不惜将古今之脏水尽情泼于他一人。若听了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里邢夫人骂贾琏时所说:“又是鲍二家的……他鲍二的老婆怎么就那么香!”之语,恐怕这位修改者要认其为知音也未可知。
    原载:《文史知识》2009年第4期
    
    原载:《文史知识》2009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