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乌进孝命名之谜 ——红楼谜话之十八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晓琦 参加讨论

    我们继续上回的话题。元英宗与赵匡胤没有什么联系,但在与李显的联系中,赵匡胤却是用来指代曹宣的真实身份的最佳人物了。李显死于710年6月2日,活了55岁。把这个日子落实到曹宣身上,就是1714年6月2日,该日在卦气图中的爻位是丰卦的六二爻和九三爻,如下所示:
        6月5日乙亥4:13到6日4:34,丰卦上六爻。
        6月4日甲戌3:52到5日4:13,丰卦六五爻。
        6月3日癸酉3:31到4日3:52,丰卦九四爻。
        6月2日壬申3:10到3日3:31,丰卦九三爻。
        6月1日辛未2:49到2日3:10,丰卦六二爻。
        5月30日2:28分到6月1日2:49分,丰卦初九爻。
    这就是凤姐的一个丫鬟名丰儿的真正内涵:凤姐的冰山雌凤之象是李显被复立为太子之日和此日落实到曹宣身上的隐语,这一点讨论凤姐的象征意义时再细说,丰儿则是李显死日落实到曹宣身上的隐语。而1714年2月6日即曹宣的55岁生日的干支是戊寅,“戊寅”谐音就是“误人”,这就是合咏宝玉与宝钗和黛玉关系的《终身误》命名的内涵:生于2月6日的顺治的皇七子,出生后顺治就规定他为将来的太子,终于导致了他失去了皇七子乃至后来的皇太子身份。就是说,在与李显的联系中,曹宣的真实生日落实到1714年,就是“误人”了。因为用反写法,即用纪年中的回文法,1714年2月6日就好比曹宣出生的1660年的2月6日了。顺治此举不仅误了曹宣的一生,也误了顺治的一生,因为若没有此举,董鄂妃就不一定过早地夭亡,顺治也就不一定能够出家。这一点讨论四儿时再细说。而戊寅在《推背图》中就配丰卦,其所配图像是:一个童子用扫帚驱赶悬挂在树枝上的马蜂窝周围的马蜂。如下所示:
    
    其谶曰:天有日月,地有山川。海内纷纷,父後子前。其颂辞曰:战事中原迄未休,几人高枕卧金戈。寰中自有真天子,扫尽群妖见日头。金圣叹批之曰:“此象主五代末造,割据者星罗棋布,惟吴越钱氏(钱鏐四世)稍图治安,南唐李氏(李升三世)略知文物,余悉淫乱昏虐。太祖崛起,拯民水火。太袓小名香孩儿,手执帚著,扫除群雄也。”其中太祖小名香孩儿的说法,与曹宣的特征正好也吻合:生日为花生日者,自然可以会意为“香孩儿”了。
    综上所述,通过元英宗登基日并联系到他的生日,李显死日落实到曹宣身上即1714年6月2日,1714年2月6日即曹宣55岁生日,就是作者把贾雨村咏月诗与赵匡胤的咏月诗句联系在一起的内涵:作者通过这些历史人物和与他们有关的具体日子,以及《推背图》和卦气图中的相关知识,来十分准确地、有史可据地写出了曹宣的真实身份。
    那么贾雨村作咏月诗时为什么香菱3岁呢?甄士隐和贾雨村相聚的寓意何在呢?由赵匡胤咏月诗中“未离海底千山黑”的句子(反读最后两个字就变成了“黑山”),自然会令人想到,作品中的黑山庄庄头乌进孝,与曹宣和顺治的团聚难道会有什么瓜葛吗?下面我就来回答这些问题
    一部红楼正式开始时的重大事件是“当日地陷东南”,这是指:古人用东方配春,南方配夏,因此,曹宣的真实生日即1660年2月6日为东,顺治被记成死人之日即1661年1月7日为东,顺治被葬入孝陵的日子即1663年6月6日为南,被葬入地宫中就是“地陷”。在女娲补天神话中,与“地陷东南”对应的是“天倾西北”,李显被立为太子日即680年8月23日为秋天,李治死日即683年12月4日为冬天,故“天倾西北”是写李治和李显父子,“地陷东南”是指顺治和曹宣父子。所以补天石才是女娲炼石补天时所剩下的。作者运用这个女娲补天神话来写石头的原因还有:古人称1月21日前后(即20日、21日和22日)为女娲生日,又称为补天地、补天穿、补天漏。而在《红楼梦》中,宝钗和贾母的1月21日生日,就是与此呼应的,即《红楼梦》中的“女娲”,指的就是顺治其人。作者通过女娲补天神话所蕴含的寓意是:顺治禅位给曹宣。顺治退位好比“天穿”,曹宣接替顺治好比“补天”。甄士隐出现的地点是东南一隅的姑苏城。这是因为:顺治被记成死于7日夜子时,而1月8日丑时他还活着,而分值丑时的星宿是斗宿和牛宿,姑苏即苏州古代属于斗牛的星野;而且,据“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名诗,姑苏城扣夜半即24点或者0点是顺治被记成死人而实际上没有死之事的隐语。发现这些细节的寓意后,葫芦庙的寓意自然也不难发现:这是指曹宣1660年2月6日生日、隆禧的4月22日生日、顺治被记成死人的1月7日以及康熙被立为太子之事。因为历史中最使人“糊涂”即违背历史真相的地方,就是顺治并没有一个生于1660年2月6日的皇七子,就是隆禧是顺治的皇七子,就是顺治已经死了,就是顺治立康熙为太子。所以此处甲戌本有侧批“糊涂也,故假语从此具焉”。所以葫芦庙炸供起火的日子就是3月15日:因为用元仁宗死日1月21日来指代顺治被记成死人之事,用元英宗生日2月6日来指代曹宣的真实生日,两个日子月加日减,就是3月15日了。而“十里街”的寓意是:康熙登基日即1661年1月9日之后是十日,元英宗登基日即1320年3月11日之前也是十日,把这两个日子连在一起,就是“十里接(街)”了。从上述构思中,来发现相关的历史真相,就是“仁清巷”了,即顺治和曹宣二人(用仁字来代表)的真实遭遇就清楚了。
    作品介绍甄士隐是“神仙一流人品”,是指顺治已经出家,但被记成了死人,就好比长生不死的神仙了。说他“年已半百”,则是指1688年。因为此年顺治51岁,董鄂妃若活着就是50岁。之所以有这个构思,是因为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死于50岁,《隋书.后妃传》:“仁寿二年八月甲子,月晕四重,己已,太白犯轩辕。其夜,后崩于永安宫,时年五十。”如我在《残唐五代的故事》一节中所指出的那样,由于独孤皇后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在《资治通鉴》的记载中死于8月19日的皇后,所以她就成了可以类比死于1660年8月19日的董鄂妃的最佳人选了。明白这一点后,也就不难发现甄士隐“年已半百”时香菱为什么会是三岁了:1688年的8月19日是己未日,1662年的8月19日也是己未日,在1660年到1688年之间,8月19日为己未日的年份只有1662年和1688年。而在1662年时,曹宣就是3岁了。就是说,作者先是根据独孤皇后死于50岁的记载,确定了董鄂妃50岁时是1688年,然后再向前找与该年8月19日干支相同的年份,然后根据这些年份与顺治和曹宣在年龄上的关系,来设计相应的故事情节。
    这样来构思的原因是:除了可以交代相关人物的身份外,还可以传达出如下寓意:顺治出于对董鄂妃的悼念,才将皇位传给曹宣。为了突出这层寓意,作品就设计了如下两个细节:甄士隐说8月19日是黄道吉日,贾雨村临行前,甄士隐送给了他50两银子。这50两银子就是在暗示1688年时董鄂妃50岁。由于董鄂妃死于1660年,故此时1688年就好比1660年了。故甄士隐送给贾雨村50两银子的真正寓意是:出于对董鄂妃的悼念,在1660年的时候即顺治已经决意出家时,他就已经将皇位传给曹宣了。甄士隐还送给了贾雨村两套过冬的棉衣,这个细节的寓意是:从1688年经过了两个冬天后,就是1690年了。李显被立为太子日是680年8月23日,该年李治是53岁(他生于628年),故把李显被立为太子日落实到顺治身上,就是1690年8月23日辛巳,从1688年中秋节到这个日子,经过了两个冬天。之所以如此构思,当然是用李治来指代顺治的结果,即顺治才能证明曹宣的太子身份的真实性。如果顺治真的已经死了,这个构思就不能产生了。李显被立为太子日落实到曹宣身上是1684年8月23日丙辰。丙辰日和辛巳日天干之间是丙辛化水的关系,水上所行者为船,西方配秋,故甄士隐说雨村“兄可即买舟西上”。李显死日是710年6月2日,落实到曹宣身上就是1714年6月2日,顺治被葬入孝陵的日子是1663年6月6日,两个日子之和是12月8日,李显被葬入定陵的日子是711年11月2日,这个日子与康熙被立为太子的日子即1661年1月6日月日之和,也是12月8日。四个日子合在一起可以传达出如下信息:被葬入孝陵的顺治实际上还活着,他能证明曹宣原本是位被当成了死人的皇七子和皇太子。这就是小耗子偷粮果熬腊八粥的内涵:12月8日是释迦牟尼悟道成佛的日子,作者以此来暗示:悟出了一部红楼是在写被葬入孝陵的顺治和他的真正的被当成了死人的皇七子的奇特遭遇,也就好比悟道成佛一样了。1689年的12月8日即1688年的“明冬”的干支是庚午日,1715年的12月8日即1714的“明冬”的干支也是庚午日,所以甄士隐才说:“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耶!”
    明白了甄士隐出场时指代了顺治,贾雨村此时指代了曹宣,就会注意到一个重要现象:贾雨村称甄士隐为“老先生”,甄士隐称贾雨村为“兄”。这与脂砚斋即顺治称指代了曹宣的宝玉为“玉兄”,批语称指代了顺治的棠村是指代了曹宣的曹雪芹的弟弟,作品写指代了顺治的甄宝玉比指代了曹宣的假宝玉小一岁等内容是互相呼应的,这其中的缘由,后面相关之处再细说。
    与上述情节相关,作品写香菱于次年的正月15日丢失,即她四岁时丢失,因为曹宣四岁时是1663年,这是曹家对外说曹宣出生的年份,故香菱丢失的寓意是:顺治的真正的皇七子流落曹家,变成了曹家的二儿子曹宣。
    迄今为止,我虽然通过作者特殊的谜语手法如以古喻今法等,已经初步地证明了顺治曾传位给曹宣之事,但还没有涉及到顺治传位给曹宣的具体日子。顺治传位给曹宣的真实日子,也就是顺治决定抛弃皇位出家的日子,史书中肯定是不能给予记载的,那么,为了把这个日子写得“大有考证”即可以从史书记载中得到参证的话,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史书记载中与顺治死亡之事有关的日子来代替这个日子。符合这个条件的日子是哪一天呢?就是1661年1月2日壬子日。不管实际上顺治是不是在这天决定传位给曹宣,或者是在这天写下了传位给曹宣的遗诏,并赐之以玄烨汉名的,反正我从作品中的大量情节中发现,作者把此日作为了顺治传位给曹宣的日子。这是因为,在史书的记载中,顺治此日开始有病,然后到7日就死了。《顺治实录》卷144:“顺治十八年,辛丑。正月,辛亥朔。上不视朝,免诸王文武群臣行庆贺礼。孟春,时享太庙,遣都统穆理玛行礼。壬子,上不豫。……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元旦的朝贺大礼免行,可能是此日顺治已经抛弃了皇位的缘故,或者是他此时虽然还没有抛弃皇位,但出家的决心已经不可动摇,也就没有心情再举行朝贺之典了。根据这段记载,顺治的死亡源于他1月2日有病,而顺治被记成死人的真正原因,则是他执意出家并在出家前将皇位传给了曹宣的缘故。所以将这个1月2日作为顺治传位给曹宣的日子的替代日,就最为恰当了。而实际上,或许顺治就是在此日传位给曹宣的也并非没有可能。
    在1661年时康熙已经8岁了,按照常理来说,他应该是有了名字的,即便顺治真的传位给他,也没有必要再赐之以玄烨的汉名。如果此事发生在曹宣身上,就再妥帖不过了:曹宣在皇宫中出生后,由于被攻击成别人的儿子,一直还没有名字,故当顺治决定传位给他的话,给他起个汉名是极其正常的:按照我的观点,董鄂妃实际上是明将杨文聪的女儿,原本是汉人,故顺治出于对董鄂妃的悼念,给曹宣起了个汉人的名字。
    作品写1661年1月2日顺治传位给曹宣的情节和细节是大量的,如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如有关七夕的构思等,后面相关之处再细说。现在只举几个简单的例子。通灵宝玉丢失后,贾府出一万两银子,“玉在椟中求善价”中的“善价”,就是指这个数量而言的。所以知道了这一万两银子的寓意,也就是明白了通灵宝玉的寓意了。这10000两银子的寓意是:从1661年1月2日壬子日,到1688年5月20日辛卯日,正好是一万天。如前所述,唐肃宗李亨,是作者用来隐写曹宣的真实身份的重要人物,把他的死日即4月18日,和这个1月2日月日全相加,就是5月20日了,此其一。曹宣被立为太子之事,只有顺治才有资格来证明,而5月20日是顺治还活着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是因为,宋徽宗的皇九子赵构也是作者用来类比顺治的重要人物,而他的生日,就是1107年5月20日。此其二。用石敬瑭来指代顺治,石重贵来指代曹宣,石重贵的生日是914年6月27日,他登基日的日子是942年6月13日,同时这个日子也是石敬瑭死亡的日子,6月27和6月13日与顺治被记成死人的1661年1月7日,都可以算出5月20日来(月份都相减为5月,日子相减或相加为20日),此其三。
    作品中与一万两银子的寓意相呼应的情节还有,石呆子有扇子20把,每把500两银子,则20把就是一万两银子了。石呆子是曹宣的隐语,石姓扣石头即石重贵或者石敬瑭(因为二人都可以指代曹宣或者顺治),“呆子”扣“七子”,因为呆字七笔。“冷子兴”其实就是“七子兴”的意思,因为冷字也是七笔。通过字的笔画来传达重要信息,是作者的一个重要的谜语手法,这也是作者写顺治是多尔衮儿子之事时所采用的一个主要方法,后面相关之处再细说。石呆子为什么偏偏有20把名贵的扇子呢?团扇是作者写顺治和曹宣父子团圆的重要工具。太宗11个儿子,顺治实际上有9个儿子,这就是石呆子的20把扇子的内涵。如果少了曹宣这把“扇子”,顺治父子就没有办法团圆了,就只能有19把扇子了,故这20把扇子的所有者才是曹宣。
    而乌进孝命名,就是曹宣壬子日被立为太子,康熙丙辰日被立为太子之事的隐语。把这两个日子联系在一起所要传达的信息是:康熙的太子身份是假的,早在1月2日顺治就已经将皇位传给别人了。壬和子五行都是水,并且在60干支中,五行都是纯水的干支只有壬子一个。癸和亥五行也都是水,但亥中含甲木和壬水,并不是纯水。水五色配黑,黑即乌,故壬子的隐语就是“乌”了。丙辰这个干支在《推背图》中的颂辞是:一个孝子自西来,手握乾纲天下安。域中两见旌旗美,前人不及後人才。金圣叹批之曰:“此象有一秦姓名孝者,登极关中,控制南北,或以秦为国号,此一治也。”据此,丙辰日的隐语就是“孝”了。而从壬子进到丙辰,就是“乌进孝”了。与这个构思相配合,就是林之孝这个命名。甲和寅五行都为木,乙和卯五行也都是木,故甲寅和乙卯的隐语都是“林”, 我们当然不会忘记,在古文中,之字有“到……去”的意思,故从甲寅到丙辰和从乙卯到丙辰,就都是“林之孝”了。
    那么乌进孝进贾府的寓意就不难发现了,我们下次再接着说。极关中,控制南北,或以秦为国号,此一治也。」金圣叹:「此象有一秦姓名孝者,登极关中,控制南北,或以秦为国号,此一治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