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有秘可揭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周宗成 参加讨论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假作真时真亦假”——假的见多了,疲劳了,真的也不相信了,这就是“狼来了”的故事。曹雪芹有预见,他的红楼梦今天就遇到了这样的尴尬。大多数读者,一些学者、一些比较传统或者说比较单纯的人,普遍乐道于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故事。但是相当一部分人却从红楼梦中吹毛求“秘”,掀起一股揭秘红楼梦的热潮。这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反感,他们嘲笑揭秘者狂热,说他们是鲁迅先生批评的“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 我开始属于大多数那一类,并不认为红楼梦这本书中有什么隐秘。但是在我写作《诗歌红楼梦》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内容不仅无法写成诗歌,简直就是不知所云,如“二十年来辩是非”、 “日月双悬”、“三春”、“日边红杏倚云栽”、“中山狼”、“蠢物”等。有些内容前后矛盾,如:既然秦可卿涉淫,为何贾母又说她“极妥当”,并且说是“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贾母、凤姐对秦钟的入学那样照顾,怎么又说贾府上上下下一双富贵眼睛?妙玉既然用隔年的雨水为贾母等泡茶,怎么后来又说“隔年蠲的雨水如何吃得”?长史官到贾府索要小旦琪官,宝玉称不知,长史官挑明琪官的红汗巾子就在公子腰里,宝玉心下自思:“这话他如何得知?”红汗巾系在腰里是动作,但是宝玉却说是“话”,怎么解释?贾珍花银子为贾蓉买了个龙禁尉的官,怎么第十三回回目却说“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中秋之夜贾母要尤氏回房歇息,尤氏竟说因公爹(贾敬)之丧,三年孝服未满不能与贾珍同房,这个理由成立吗?探春注定要成为王妃,何以判词又说“勘破三春景不长”?惜春一心向佛,怎么又说三春争及初春景?像这样的矛盾俯拾即是,是曹雪芹粗心大意吗?冥思苦索之后顿悟,是曹雪芹故意卖的破绽,意在提醒阅者在此驻步,当寻幽探秘。曹雪芹在开篇就告诉阅者,将真事隐去,我们想过了吗,书中隐藏了什么真事?曹雪芹在开篇就告诉阅者,用假语村言,他的假语村言就是谐音、隐喻、拆字、非正常断句(移动标点)、歇后语、半头话、偷梁换柱等暗示。红楼梦是有秘可揭的,因为要躲避文字狱,要说黑话。用黑话喊一句两句口号容易,但是要完整的讲故事,并且在故事里还套其他几个故事,可能很少有人作到,曹雪芹做到了,也不容易——增删五次,披阅十载,他付出了心血,甚至付出了生命。比喻在十四回《贾宝玉路谒北静王》中讲了一个“送殡”——为秦可卿“送殡”;讲了个“送嫔”——秦可卿没死,扮嫔妃入宫;讲了个“送螟”——套用野史中雍正与陈阁老换儿的传说,陈阁老用儿子换回来的是雍正的女儿,送螟蛉之子。“送殡”——“送嫔”——“送螟”光从这三“送”的谐音就够难了,还要把它们串成故事,简直就是天书。刺杀雍正、传精生子、讽刺乾隆,还把色情故事挂钩政治,翻译出来就完全颠覆了人们心中的红楼梦,这是曹雪芹的本意吗?是曹雪芹的本意:“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荒唐言不是一句两句,而是满纸!当然他的“荒唐言”不是傻子式的胡言乱语,驴头不对马嘴。是一种离经叛道,虽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当下的许多揭秘之所以让人有狼来了——不可信的感觉,一是思路不对:大方向错了,就形不成印证链,不能自圆其说。十年前,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揭秘《红楼梦》,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闯出了一条独特的研究方向——“秦学”,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红学热。刘心武先生认为:秦可卿这个形象,她的原型实际上是废太子胤礽的一个女儿,或者早年在两家相好的时候,就送到曹家当了童养媳,或者生出来以后,未及在宗人府登记,就以小官员抱养女儿的名义寄养在曹家。曹雪芹就是根据这样的生活的原始资料升华为这样的艺术形象,来营造悲剧情节的一个大的气氛,架构悲剧艺术结构的大格局,刘心武先生的这一结论受到热捧。刘心武先生的问题在于进错了门:秦可卿原型应该是雍正的女儿,曹雪芹把雍乾时期的关于乾隆身世的猜测写进红楼梦,把雍正拿自己的女儿(秦可卿)换陈阁老儿子写成换曹雪芹自己的儿子,但是秦可卿的存在对雍正、对乾隆都是潜在威胁,为了避免杀人灭口,贾府策划让秦可卿诈死,然后进宫为妃,达到寻刺(雍正)和寻嗣(为陈阁老寻子)的目的。因为说“秦可的原型实际上是废太子胤礽的一个女儿”大方向错了,就不能解释秦可卿为什么必须死,于是又设计了元春的告密——并且解释为“二十年来辩是非”,越错越远。还有一些揭秘不认真读原著,大量旁征博引,书文脱离;有的因为没有在破译谐音等暗示下功夫的缘故,只在皮毛上戳,隔靴搔痒,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免不了自相矛盾。
    说到谐音,有人反感:哪那么多谐音?但是请想一想:曹雪芹在那样的年代写反清小说——不是一两句口号,不用谐音等暗示用什么,他不可能直言不讳的告诉我们。他如果用谐音等暗示写,我们不用揭秘就能看懂吗?假如不是曹雪芹而是其他人说“甄士隐”谐音“真事隐”,“贾雨村”谐音“假语存”,相信的人肯定不会多。其实人们看红楼梦的时候不知不觉也在用谐音等暗示揭秘,不然你怎么知道一张席、一束花就是暗示袭人?
    红楼梦揭秘尽管有了些头绪,仍然是冰山一角,除了目前我们所说的以外,可能还有不为人知的主题,所有热心于揭秘红楼梦的学者应该抛弃门户之见,海纳百川,允许百花齐放,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争取红楼梦主旨大白于天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