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为《红学那些人》独特传记叫好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补拙者 参加讨论

    很有段时间倦于读“红”,先啃《论语》,后迷上了钱钟书夫妇,猛读有关作品及传记。又想换换口味歇歇脑子,顺手翻开前几天买来的《红学那些人》(张义春著,东方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不料没读几页就被其写法深深吸引,欲罢不能,不足两天就读完了这本超过26万字的大书,几近疯狂。读罢静思,我粗略归纳了几点其独特之处。
    一是突出了红学人物独特个性。书中所介绍的红学人物有所了解,或多或少读过他们的文章著作,只对这些人的生活故事特别是个性特点知之甚少,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猎奇心理。比如说王利器是一个响当当的好汉,1941年11月11日,他在北大读书获悉远在四川的恩师向宗鲁去世,既无钱也无人主持送柩回乡安葬。王利器二话不说,立刻请假到峨眉,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千辛万苦组织人员,雇船扶扶着灵柩行急流川江,雇人抬着棺木攀越险恶蜀道,安放毕灵柩,布置好灵堂,历时一个多星期,行程五百多公里。作为一位在校学生,他能这样侠肝义胆,其品行是多么高贵啊!再如林语堂与启功的幽默、阿英对文史资料的收藏、吴世昌与戴不凡的好斗、余英时与赵冈温文而雅地论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是突出红学人物立体人生。从前对他们的认识,读他们的著作,多是些高文典册,论证说理;读有关他们的传记或介绍性文章,也多侧重于学习经历与学术研究成果的罗列。多客观叙述,缺乏文采与温度。本书在叙写这些人物的生活中,顾及各自的成长、求学、学术研究及成果诸方面。比如俞平伯成长有“三牛”:一是遗传基因优秀,其父为晚清探花;二是受教育特殊,三岁起由曾祖父俞樾(晚清大学者)亲自启蒙;三是夫人得意,其妻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中年(1954年)挨整,却得贵人(何其芳、王昆仑、周恩来等)暗中保护,加之自己淡泊名利,借唱昆曲与写诗词,苦中作乐,晚年甚至认为自己研究红学完全是胡闹,说“一切红学都是反《红楼梦》的”。让我了解到这位顶尖级红学大师生活与思想的另一面。其他如王朝闻爱石如命,戴不凡的不合适宜,朱南铣的好吃好酒,邓云乡的古董气等等,在其他的书上是不易读到的。
    三是行文突出趣味性与幽默化。比如说俞平伯“喜欢家常便服,一个胖胀面孔,憨憨然有福相,吐字急促,有些口吃的样子,终年赤脚,下放农村时亦然,有‘赤脚大仙’雅号;俞平伯谨言慎行,长于挨整,拙于整人”。描绘形象生动,憨厚可爱,令人捧腹却隐有酸楚。再如说戴不凡否定曹雪芹的著作权,众多的后继者却不认他这个“祖宗”:“承继者谁氏?曰赵国栋,曰土默热,曰陈林……龙生九种,各各不同。……都不把《红楼梦》的著作权给那个叫曹雪芹的,不同在赵国栋、陈林给曹頫的,据说是那个曹雪芹的爹;土默热给了洪昇,所说是那个曹雪芹爷爷的朋友,写的一手好剧本……不过戴不凡的后来人脉管中流着戴不凡的血,肚子里装着戴不凡的饭,但都不认戴不凡这个‘爹’,不领戴不凡的情,甚至还欺师灭祖。如:陈林就说,他的一些主要观点,此前宋孔显、戴不凡等都提出来过,但论据都是真伪不辨,没有切实的文献资料,论证是靠不住的。”说法俏皮幽默,委婉表现了戴先生否定曹雪芹著作权的悲哀。
    书名过大或曰内容不全。所收红学人物,最早起于胡适,只能算是“新红学”那些人,若书名不加“新”字,则宜补进诸如脂砚斋、周春、张新之、姚燮、陈其泰、哈斯宝、王梦阮、蔡元培等“旧红学”那些人。即使仅就“新红学”人物,也说不上全,比如王国维、鲁迅、吴宓、顾颉刚等对新红学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缺失,而且当红的如刘梦溪、杜春耕、吕启祥、梅新林、郑庆山、胥惠民、沈治钧、杜景华、陈维昭、孙玉明、李广柏、王蒙、刘再复等也未收入,港台及海外的如潘重规、高阳、张爱玲、周策纵、陈庆浩等也未收入,还有日本、韩国等红学家也应摘要收入。殷切期盼早出续集或修订本。
    

2011年8月22日初稿,9月13日略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