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讴歌新世纪新时代新生活的诗篇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龚政文 参加讨论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个高贵的文学殿堂,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联合湖南省作协举办瑶族诗人黄爱平诗歌研讨会,这是湖南省作协之幸、湖南省少数民族作家之幸。我谨代表湖南省作家协会,对各位前辈、各位专家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黄爱平同志表示诚挚的祝贺。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湖南的少数民族文学有着悠久而光荣的传统。从沈从文到孙健忠,从石太瑞、蔡测海、贺晓彤、向本贵到田耳、马笑泉,20世纪以来,湖南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而黄爱平,就以其坚实的步履,站在这一队列中。
    黄爱平生于瑶乡,长于瑶乡,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同人民群众朝夕相处,同生养他的那片土地休戚与共,他的诗歌创作同人民群众、同瑶乡同胞、同广袤田野息息相关、血肉相联。他质朴的诗歌语言中蕴藏着厚实的情感力量,浓郁的乡土特色,深情的理想主义,唤起人们对瑶乡的热爱和对广阔生活的思考。他的灵感深植于古老的民族传统,又能与现代生活自然焊接;既有民族性,又有现代性,可以说在乡土诗的写作上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他的诗歌题材,既独特又丰富。作为一位瑶族诗人,他深深地爱着瑶山瑶民,大瑶山的草木花鸟,瑶民脸上的皱纹,即将出嫁的瑶姑,父亲的酒盅,母亲的叹息,都汇集到他的笔下,令他诗如泉涌。透过他具有瑶族特色的语言表达,我们读到的是诗人对瑶族文化和传统一往情深的追忆、探源和眷恋。瑶家昔日的苦难历史是诗人心头深沉的伤痛,但他并不止于舔舐伤口,他在诗中表现出的目光是现代和朝前的,胸襟是开阔宏大的。正像他在《磨房》中表达的那样,望着母亲白白流失的生命,听着磨房单调的水声,他想到的是“我不相信这世界上/ 仅仅是这么一种单调的响声/ 窗外有松涛/ 远方有雷鸣。”我们从他诸如此类的诗歌中,读到的是一位瑶族诗人对新世纪、新时代、新生活的憧憬与讴歌。他的笔下有大海、有草原、有都市,有他40多年的人生足迹,有现代人的种种难以名状的情绪。他的诗思诗绪,表面上平静如水,很少作金刚怒目或激昂慷慨状,但充满内在的激情和张力。2007年底,他以《黄爱平诗选》一书,荣获湖南省第三届毛泽东文学奖,这是对他长期坚守诗歌创作所给予的褒奖。
    这些年来,湖南省作协一直比较重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我们成立了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2007年在湘西召开了全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座谈会,邀请了全国一些著名的少数民族文学专家与会。会议对全省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进行了回顾总结,也进行了组织发动。在重点作品扶持、会员发展、作品评奖等方面,我们也向少数民族作家倾斜。正因为如此,这些年湖南省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态势,可以说是新人辈出,佳作不断。除黄爱平、张心平、向启军等中年作家外,一批青年作家也崭露头角。在“文学湘军五少将”中,田耳、马笑泉、于怀岸等三人都是少数民族作家。他们正以其独特而充满活力的创作,将湖南的文学创作推向更高一个台阶。
    湖南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态势,与中国作协对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视、与在座各位专家、学者对我们长期的关心与支持是分不开的。为此,我们一直心存感激。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今后一如既往地关注湖南的少数民族作家,多给他们指导和帮助。
    原载:《文艺报》2008-4-2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