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之树》 [英]贾森·古德温著 殷杲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黎明前时分,伊斯坦布尔街头夜色如水,来自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潮气如同轻雾,挟着初夏的湿热,散布在拜占庭时代小巷的卵石上,弥漫于17世纪蓝色清真寺那华贵的圆顶间。小说《禁卫军之树》在开卷伊始,就设置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场景。然后,让一个提灯的仆役,用摇曳的灯火领路,带着小说主人公——守卫者雅西姆,路过此刻鸦雀无声的集市,来到奥斯曼王室的马厩。因为那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只有在狂欢节游行时的花车里才会出现的大锡锅。锅里,有一具衣着整齐的王室新卫队军官的尸体,军官的脸被利刃整个削去! 除了恐怖的惨案,还有可疑的凶杀。一个即将把自己的处女之身奉献给苏丹的绝色美女,在禁卫森严的后宫惨遭勒杀。同时,苏丹母亲、王太后发现那些拿破仑赠送给她的珍贵首饰竟然也不翼而飞。 守卫者雅西姆“拉拉”奉命必须在十天中破获这些疑案。“拉拉”是王室备受宠幸的阉人的尊称。尽管不到40岁的雅西姆身材高大,体形匀称,卷曲的黑色唇髭和灰色眼睛给人聪慧又俊秀的印象,可他却是个“没种”的男人。也因此,他能自由出入于苏丹的后宫,巡行于无数美女销魂的裸体和挑逗的眼神间,不为所动。 《禁卫军之树》这部小说,荣获2007年爱伦·坡最佳小说奖的原因之一,或许就是将破案、推理的侦探过程,置身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神秘的后宫里;让凶杀的血腥、阴谋的诡秘、美色的诱惑、搏斗的激烈,浸没于土耳其历史的浓郁氛围里。小说又推出一个阉人充当“福尔摩斯”的角色,让读者在分享他用智慧追踪疑难的快感的同时,冷眼观察他面临美色心旌摇曳,又无能为力的尴尬。如此复杂的心态,有利于文学对人性的刻画,由此也突破了侦探文学主角的传统身份。 从爱伦·坡、柯林斯、柯南道尔、艾勒里·奎恩,到莫里斯·勒勃朗,以及阿加莎·克里斯蒂、迪伦马特和乔治·西默农,还有日本的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和松本清张,这些侦探小说家笔下智勇双全的主角,有探长、医生、神父、教授、科学家、记者、警官、老姑娘、书生,却没有一个拥有与雅西姆相似的“阉人”的生理残疾和宫廷管事的蹊跷身份。雅西姆的破案过程当然也不可能与上述侦探小说相似,但至少《禁卫军之树》对爱伦·坡风格中神秘色彩的借鉴,是入木三分的。历来被视为禁忌之所的土耳其帝国后宫,土耳其浴的情色气味,当地女性从头到脚裹着长袍,而且连口鼻都要遮掩的风俗,都增添了故事神秘感的分量。小说的情节有推理的理性分析,也有以命相搏的争斗,甚至还让雅西姆与沙俄驻土耳其大使的夫人——一个绝代佳人邂逅,设下了“阉人”和这位情欲勃发的公爵夫人一个肌肤相亲的“关节”,任人们的遐思联想。可是《禁卫军之树》最值得称道的,却是对土耳其文化的探幽入微。 地处欧亚两大洲交接之处的土耳其,是东西方文化打得不可开交的地域。君士坦丁堡曾是罗马帝国政治重心东倾的落脚处;希腊、阿拉伯、俄罗斯与土耳其本土居民的纷争,也多多少少在黑海、地中海的浪涛拍击中四处飞溅;英、法、俄等国还为争夺这块战略要地,不时捉对厮杀。土耳其的风俗民情因此别具色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战争,强烈影响着土耳其文化形成的进程。《禁卫军之树》的情节游走在伊斯坦布尔的历史文化风情中,借主人公雅西姆的破案,形象地叙述了16世纪以来土耳其的苏丹皇室更替的历史,将与这段历史相依相存的文化遗址、自然风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甚至端出用文字表现的土耳其美食之色、香、味——据说世界美食排行榜上名列前三位的,除了法国和中国,就是土耳其了。 《禁卫军之树》能把侦探小说写到这个分上,不得不提一下作者:英国作家贾森·古德温。他原来是位研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历史的学者,曾因专著而成名。正因为他具有扎实的学术功底,才能把虚构的侦探故事,涂抹上真实可考的历史色彩,让人们在掩卷得到真相的同时,又可品味土耳其文化风光的绚丽多姿,特别是可以对奥斯曼帝国的“阉人”史了解一二,因为小说中出现的苏丹后宫里,除了侦探“阉人”雅西姆,还有不少各司其职的“阉人”和性别难以辨别的“肚皮舞者”,这些人在小说里都担任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08-05-16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