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雪有雪源——拽之通体俱动” ——试论《水浒传》中的雪意象描写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曲晓红 参加讨论

    景物描写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文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说家必须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环境之中进行塑造,对景物的叙写便是这种环境描写的一个组成部分。诚然,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要有环环相扣的情节,生动逼真的人物和错落有致的结构,但作为景物描写之一的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为人物生动提供了场所,也对这三方面的叙写起了巨大的辅助作用。除此之外,景物意象还可以通过其形象化的表达方式传达出某种独特的意义。这种意义不仅使故事的叙述更加生动有力,还能起到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另外小说中这种反复出现的意象,还常常被固化成一定的符号象征,使其字面意义与隐含寓意共存,进一步扩展了作品的深度与内涵。这种将自然界的某种现象借用在人文审美创作中的手法,也是格式塔心理学中结构异质理论的一种表现方式。以雪意象为基础而形成的景物描写构成了环境描写的一个组成部分。纵观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从《诗经·采薇》中的“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到汉乐府《上邪》中的“冬雷震震,夏雨雪”从盛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纷纷暮雪下辕门”到北宋晏几道《御街行》的“雪满游春路”,无不体现了古代文人学者对雪意象的关注。而这种通过景物意象描写体现主客观渗透融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文学作品中也是不胜枚举的。通观整部《水浒传》会发现,作者别具慧眼地从一个纵贯全篇的原型意象“雪”入手,以它作为把握作品整体脉络的钥匙之一,不仅以这种意象的描写推动小说情节发展、衬托人物形象,还以雪的出现作为时间更替的标志,从侧面预示了整篇作品的结构布局,将小说情节发展的具体性、日常性,同景物描写的浪漫主义激情与幻想,统一在雪原型意象中,体现出了小说家卓越不凡的艺术手法。
    一、以景辅情 景现而情不滥
     文学理论家指出:“作品中所描写的由人物行为构成的事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连贯性就是作品的情节”[1]。一篇成功的小说必须具有紧凑而引人入胜的情节,这就要求作家在构思作品的情节时,不但要将其安排得错落有致,还要掌握好情节发展的轻重缓急。将这种描写与景物描写统一在一起,就是要做到“以景辅情,景现而情不滥”[2]。
     这种景与情的联系见之于七十回本《水浒传》,首先体现在小说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和第十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中。作家多次描绘那纷纷扬扬的大雪,把特定的意象营构与情节发展紧密地纠合在一起。在叙写林冲投草料场而来时,“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接着写林冲由于感到寒冷到市井沽酒,“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而且“那雪正下得紧”,第三次是写林冲喝完酒“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一连三次写雪“三次都仅寥寥数语,却精炼而又传神”[3],把特定环境下的意象描写与小说的情节构成紧密地融为一体。试想如果没有大雪不感到寒冷,林冲就不会去市井沽酒:没有大雪,两间草厅也不会被压塌,林冲便不会夜宿山神庙:因此,也就不能引出他得知真相而手刃仇人这一关系到人物命运历史性转折的重大情节。人物行动,人物思想性格质的飞跃,并不是一次完成的,总是经过反复,迟疑,幻灭,特别是从教头到强盗的转型,如果一点也不曲折,那首先就不是故事,人物的性格也被歪曲了。 [2]正如《诗经·頍弁》中的“如彼雨雪,先集维霰”,天要下大雪,便会先有一场小雪球。雪意象与人物的心理变化紧密相融,最终把林冲那种逆来顺受的性格逼迫到了极点,将林冲由懦弱的文转向愤怒的武这一心理转变过程层层地展现出来,也为下文林冲手刃陆虞候,枪戳差拨和富安的高潮埋下了伏笔。金圣叹对这三处描写一连用了三个“写雪绝妙”的批语,将对作家这种写作手法的赞誉之情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作家三次写雪将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但故事到此还没有结束。在杀了仇家之后,作家将笔锋一转,又提到了雪这回是林冲“提着枪,只顾走,那雪越下得猛”,金圣叹在此处又批到“写雪妙绝”,这妙绝之笔便在于林冲是由于被雪打湿了衣裳,向火、讨酒后醉倒在雪地上,才与柴进相遇的。在这个决定个人命运的情节大转折之处,表面看来作者似乎并未多着笔墨,但却将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贯穿于字里行间,通过意象的生发,将情节自然地过渡,从而为人物命运的转变奠定了基础。言近而意远,既表现出了人物命运的起落,也暗示出情节的变化。虽未刻意修饰,却已使整篇结构顺理成章,处处体现了大家的手笔。在后文描写林冲上梁山时,这一路仍然有雪相伴,“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林冲踏着雪只顾走,看看天色冷得紧切渐渐晚了”,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好似情节到此停止,无法再往下发展了。但接下来又写“一个酒店,被雪漫漫地压着”,在漫天大雪走投无路之际,以景物的出现为情节发展透出了“柳暗花明”之感,也为下文人物上梁山铺平了道路,因此金圣叹以“好写”二字简洁有力地表达了赞赏之情。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