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论《西游记》形象之间的关系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余晓燕 参加讨论

    神话小说《西游记》在艺术上推陈出新,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与想象、夸张等艺术表现手法的艺术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把一个个神奇的故事、奇特的形象、异常的风物环境描写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小说寓真于诞,寄实于玄,将神话创作推上了艺术高峰。本文仅讨论《西游记》中众多形象之间的数种主要关系,以此展现此书的艺术特色及效果。
    
  • 众多形象的基础

    《西游记》中之所以出现众多形象有两个原因与基础,一是小说内容丰富,二是小说思想深刻。
    在内容丰富方面,《西游记》写了“三界五方”的内容,“三界”即神界、佛界、人世;“五方”指天廷、雷音寺、水界、冥界、人世。这“三界五方”概括了全部世界,而且各界各方均有许多故事,这就顺理成章地出现许多形象。如天廷捉拿齐天大圣的就有李天王、哪吒、四大天王、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共十万天兵。唐僧师徒最终到雷音寺拜见如来佛时,有八菩萨、四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十八伽蓝两行排列。此外还有其它各界各方许多艺术形象。
    在思想深刻方面,《西游记》通过“大闹天宫”、“西天取经”故事,暴露和批判了天廷神权世界。玉皇大帝昏庸专横,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或一筹莫展,狼狈不堪,只好玩弄招安骗局;或凶相毕露,对孙悟空武装镇压,“共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逮住孙悟空后,他即命爪牙对孙悟空刀砍斧剁。《西游记》写几个人间国度均黑暗腐败,国王几乎都是昏君、暴君。他们或荒淫无度,或有眼无珠,或残民辱佛,或尸位素餐。全然是现实中封建帝王的艺术缩影。在对待佛教的态度上,小说虽是表现了崇佛思想,却也揭露了阿傩、伽叶向唐僧索贿及如来的辩解。尤为严重的是,西天路上的妖魔与神佛多有密切关系,大鹏魔即是如来的舅舅。那些妖魔的为非作歹,大都得到神佛的指使、纵容或默许。当孙悟空欲将其灭杀时,往往神佛及时前来救护,从而揭露了神佛、妖魔常是两位一体的密切关系。《西游记》对神、佛、君、魔的揭露与批判,表现了作品的思想深度。而要表现出如此深刻的思想,就必须借助众多艺术形象,并且通过众多形象演绎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因此,内容丰富与思想深刻,是《西游记》产生众多艺术形象的原因与重要基础。
    
  • 众多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映衬关系方面。《西游记》众形象之间的映衬关系有多种。首先是二人之中的以宾衬主映衬关系,在许多场合与情节中,猪八戒往往映衬着孙悟空这一英雄形象,猪八戒的好吃、贪睡、懒惰、愚笨,映衬着孙悟空的勤奋、机警、聪明、能干,使孙悟空这一形象具有更多的理想色彩。其次是团伙中的映衬关系,在唐僧师徒中,三徒映衬着唐僧虔诚信佛,性格纯良,迂腐懦弱、仁厚慈善;在形貌上,也映衬出唐僧器宇轩昂,一表人才,颇有大唐风度。再次,团伙之间也有映衬关系。唐僧师徒之间徒敬师慈,团结互助,同心努力,一意向佛,一派光明友好气象。这就反衬出妖魔团伙里的凶残、龌龊,以及路遇几个国度朝廷的黑暗、腐败。第四种映衬是各界各方之间的大层面的映衬,其它各界各方映衬着天廷的威严与西天雷音寺的美好、圣洁。这是《西游记》众形象之间的几种主要映衬关系。在互补关系方面。《西游记》众形象之间存在种种互补关系。其一,性格互补。孙悟空的性格是机智、勇敢、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追求公正、平等、自由,反对昏君暴政及贪官恶吏,仇恨危害百姓的妖魔鬼怪;有高度的事业心与顽强的斗志,是人们钦佩的英雄形象。而猪八戒是人们喜欢的形象,虽然他偷懒、贪吃、好睡、爱色,但为人实在,也努力降妖除怪,一言一行均富有生活气息。他的弱点较多地体现了传统文化心理积淀的消极层面,其具有孙悟空、唐僧二人思想性格无法涵盖的性格内涵,这就充分表现出猪八戒与孙悟空等在性格上的互补性。
    在对比关系方面。“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的名篇,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与白骨精两个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在力量上,白骨精打不过孙悟空,立即逃跑,这是二者力量上的对比。白骨精狡猾善变,三次分别变作送饭的少妇、寻女的老妇、寻妻与女的老翁,欺骗唐僧师徒,欲捕获唐僧。可谓奸猾巧谋。但终究逃脱不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足智多变,终于被击毙倒地露出原形。这是二者智谋上的对比。尤为深刻的是,白骨精垂涎唐僧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欲食其肉而求长生,故再三作恶,但最终毙命。而孙悟空是为取经大业保护师父,坚决降妖除怪。虽然师父三次因误解而用紧箍咒惩罚他,但他仍是忠心不改。这就是二者在品德上的对比。由于巧用对比手法兼之其它描写技法,使得此则故事精彩迭出,生动感人;而白骨精也成了具有特殊审美价值与美学意义的艺术形象。
    在对抗关系方面。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是古代小说表现主题的需要,也是塑造形象的主要途径。因为,矛盾冲突不仅是导致人物某种命运结局的直接原因,也是释放人物深层感情、激活人物潜在性格的重要条件。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在这种环境里,这些人物因为跟周围世界对立,与它斗争,并在这斗争中表现出他们所禀赋的本性。”﹙《莎士比亚及其喜剧》﹚因此,《西游记》中矛盾迭起,众多艺术形象之间形成多样的对抗关系;而其中主要的是孙悟空与玉帝、唐僧师徒与路上妖怪的对抗关系。在孙悟空与玉帝的对抗关系中,孙悟空龙宫夺如意金箍棒、森罗殿上勾销猴类生死簿、偷吃蟠桃、盗食金丹、两次反出天宫、两次大战天兵天将,先是宣称玉帝若是不封他做齐天大圣就打上灵霄宝殿,后是宣布“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至此,孙悟空的反叛精神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英勇性格光芒四射,成了人民心目中的伟大英雄。唐僧师徒与路上妖怪的对抗关系是《西游记》的主要内容之一,唐僧师徒经历的八十一难,其中多数是表现妖怪与唐僧师徒的对抗关系。西天路上最多的一种妖怪是那些霸据一方、荼毒生灵、嗜血成性的恶魔。这类妖怪是明代社会中地主、恶霸、土豪劣绅等地方恶势力的幻化。他们是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社会基础,是人民群众的另一类而又直接危害最多的敌人。至于孙悟空等同那些与神佛相关的妖怪的斗争,则可以看作是孙悟空与神佛对抗的的部分内容,或是与神佛斗争的继续。
    在调和关系方面。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西游记》中并非全是争斗拼搏,其中也不乏温和、幽默的内容。书中在表现了对抗关系的争斗之后,也描写调和关系,使故事内容波浪式地向前发展。在表现众形象的调和关系方面,太白金星是一个穿针引线人物。自东海龙王与冥司秦广王向玉帝状告孙悟空之后,玉帝意欲派兵强力收伏。太白金星劝玉帝安抚,又奉旨宣孙悟空上天任职。孙悟空嫌弼马温官小,反出天廷。在李天王父子被战败,孙悟空宣称要做齐天大圣时;又是太白金星劝玉帝给孙悟空一个空衔,以免劳师出征。虽然,太白金星本意在维护天廷,但是紧急关头,有效的劝解、安抚争斗的双方,使剑拔弩张的形势缓和下来,毕竟在客观上是做了一件善事。众形象间的调和关系丰富了故事内容与情节表现形式,真实地艺术地展示了社会现实斗争的复杂性。
    在统一关系方面。整部《西游记》的宗教思想即是崇佛,这一思想倾向渗透在人物描写、情节描写等各个方面。而在众形象之间的关系上,崇佛思想就以统一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首先,统一关系表现在如来降伏孙悟空。虽然孙悟空能大闹天宫,玉帝对他无可奈何;道祖能收伏他而不能治服他;但是,如来却能轻而易举地把他压在五指山下,后来又治服了他。这就显示出“佛法无边”,不可战胜;也统一了众形象之间的关系,整顿与恢复了以往的秩序。其次,由观音领佛旨组织西天取经队伍:先是观音赠锡杖袈裟,启发唐僧去西天取经,又安排悟空、八戒、悟净保护唐僧取经,嘱小龙化作白马给唐僧作坐骑。再次,为表现佛门“九九归一”思想,书中先写八十难,后差一难由观音命金刚给唐僧师徒补上一难。总之,八十一难均在佛门掌握之中。最后,如来批准唐僧师徒将佛经五千零四十八卷送往大唐,宣扬佛门教义;使大唐君臣百姓都信仰佛教。又将唐僧师徒及小龙马一一加升大职正果,使取经故事有圆满结局。上述四者,均表现了《西游记》众形象间的统一关系。这样的统一关系,不仅表现了崇佛思想;而且,对全书的情节设计安排,对全书的题材结构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除上述内容外,《西游记》众形象之间还有其它方面的关系。
    
  • 认识众形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其一,认识众形象之间的关系,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游记》借神魔故事,艺术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天宫玉帝昏聩、冷酷,虽广有文臣武将,却被孙悟空闹得六神无主、狼狈不堪。对孙悟空或武装镇压,或招安欺骗。一旦孙悟空被捉,立即露出凶残暴虐本性,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去西天路上所遇到的几个人间国度,一派腐败黑暗。这些国王几乎都是昏君、暴君,或荒淫无度,或暴虐残民;有的“要杀一万作和尚”;有的强征千名小儿欲取其心肝作药引;有的宠信妖道最终失位亡身;有的拜妖为国师,任其为非作歹。这就使人想起明代中叶以后,宦官弄权,特务肆虐,政治腐败。明武宗时刘瑾等人“奸险佞巧,诬罔恣肆”,“大行杀戮,广肆诛求,府藏竭于上,财力匮于下。”明世宗时严嵩父子贪污枉法,“权门之利害如响,富室之贿赂通神。”“吏贪官横,民不聊生。”将《西游记》中玉帝、昏王、暴君及暴政,与明代中叶以后之君王、暴政比较,二者何其相似。这是《西游记》通过众形象间的关系,反映社会现实的部分内容。
    其二,从众形象相互关系上,可以认识与探索《西游记》的艺术特征及其相应的艺术业绩。《西游记》具有多样艺术特征,而其主要特征是表现在创作方法与内容构思上。创作方法方面,《西游记》采用了以浪漫主义为主、现实主义为辅的方式。书中题材的选用、情节的设计、环境场景的描写等,许多内容都显示了浪漫主义为主以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特征。故事内容超越现实,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天马行空一样自由活泼地向前发展。许多情节新颖奇特,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在内容构思上,全书内容概括、包括了“三界五方”的事物,即神界、佛界、人世三界,天廷、水界、冥间、人世、雷音寺五方。这就把人世社会、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结合起来,把总体寓意与局部象征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宏大的神奇的新天地,展示出了当时人们所能认识的整个宇宙,这是以奇特与完整为特征的思想体系,是封建社会思想信仰的集大成者。它空前地、全面地描画出了信仰中的辉煌世界,从而把神魔小说创作推上了艺术高峰,取得了突出的艺术业绩。
    其三,从众形象相互关系上,可以发现《西游记》的艺术新创造,即塑造艺术形象的新方法、新途径。书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艺术形象具有物性、人性、神性、佛性四者合一的性格特征。以孙悟空为例,他外貌特征是尖嘴缩腮、罗圈腿、两块红屁股,一条长尾巴。其习性特征是急躁好动,机灵好奇,长于攀藤爬树,嗜食山桃野果,喜欢戏耍打闹。此为物性。他是从一块感天真地秀、日月精华的仙石孕育出来的神猴,拜师学艺,学得非凡本领与超人法术,具有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火眼金睛、打败天兵天将等神通。此为神性。孙悟空藐视权威、叛逆封建秩序;西行取经,一路降妖除魔,以取经为崇高事业。他还正直无私、顾全大局。从其性情到心态,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和价值观念。此为人性。孙悟空彻底皈依佛门,对佛祖自称“托庇在佛爷爷门下”。取经途中,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遭遇许多妖魔鬼怪,进行了许多次的生死搏斗;孙悟空总是冲锋在前,英勇顽强。他对取经事业心诚志坚,忠心耿耿,甚至鼓励唐僧:“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二十四回)因此,孙悟空最终受到佛祖称赞,加升大职正果,封为斗战胜佛。此为佛性。如此巧妙地将物性、神性、人性、佛性融汇于一体,使孙悟空形象成为我们伟大民族力、智、勇的结晶,成为永葆艺术魅力的光辉典型,这是《西游记》塑造艺术形象的一个宝贵创造。
    其四,《西游记》妙写众形象相互相互关系,增强了作品结构,丰富了作品内容,加强了作品艺术性。《西游记》写众形象对抗关系与映衬关系时,将许多形象与故事串联起来。如收伏孙悟空的故事中,就将李天王、哪吒率十万天兵天将与孙悟空等混战、二郎神战悟空、悟空打出丹炉大闹天宫、如来降伏孙悟空等许多情节与相关形象串联一起,而“收伏悟空”即为串联红线。这种描写方式就增强了作品内容结构,繁而不散。与之同时,也丰富了作品内容。通过妙写众形象相互关系,作品串联了许多故事情节与艺术形象,互补、映衬、对比、对抗等关系描写,使故事情节生动感人、精彩纷呈;同时,又有助于将人物形象塑造得形象饱满、性格分明、声色俱备、栩栩如生;兼之其他技艺,自然就加强了作品艺术性,提高了作品艺术品位,使《西游记》在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上均取得灿烂的成就。
    至此,拙文已就“众多形象的基础”、“众多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众形象之间关系的意义”三项进行了探索与讨论。《西游记》为文学名著,神话精品,读者、论者无数。笔者就“众形象关系”角度对其探索、议论,形成拙文,未知效果,有待指教。从“众形象关系”角度研究长篇小说,可能也是一条有效途径。究竟成效如何,自然有待于实践与讨论,拙文即望引玉之效。
    参考文献:
    [1]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张稔穰.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教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4]韩兆琦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人物形象辞典[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
    [5]霍松林主编.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鉴赏辞典[M].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
    [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原载:《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