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文学教育:语言与图像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陈学广 参加讨论
对于目前文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人们谈论较多的是影视、网络等新兴传播媒介给文学教育所带来的冲击及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我看来,上述看法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不可否认,随着上世纪末大众传媒技术的不断普及,图像文化迅速扩张,从而给公共文化领域和众多知识领域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一现象首先在西方发生并引起了西方人文学者的关注。如果说20世纪初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把众多人文学科带进了一个语言的时代,那么,世纪末发生的“图像转向”则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世界的图像时代的来临。美国当代著名的图像学理论家W.J.T米歇尔在其《图像理论》一书的序言中感叹:“我们生活在一种形象文化之中,一个景观社会里,一个由相像和类像构成的世界上。我们的周围都是图像;我们有无数关于图像的理论,但是,这似乎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懂得图像在做什么,理解它们,似乎并不必然给予我们操控它们的权力。”对于文学教育来说,图像文化的渗透和冲击被视为一种异质媒介的入侵,引起了不少学者的担心和恐慌。
    西方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文学一直被看成是语言的艺术,从最初口传文化时期的口耳相传到后来印刷文化时期的文字阅读,语言在文学创作和传播的过程中从未被其它媒介操纵和控制,图像文化的兴起改变了语言媒介在文学传播中的惟一性质和垄断地位,使传统文学教育中“阅读”的地位发生了动摇。哈罗德·布鲁姆认为,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阅读史上最糟糕的时刻,在《西方正典》“哀伤的结语”中他说:“如今每年进入耶鲁的学生中仅有少数人具有真正的读书激情。你无法教会那些对你说不爱诗的人去热爱伟大的诗篇。”“‘我要读什么?’不再是一个问题,因为在影视时代里读书人已经寥寥无几。”在他看来,正是由于新兴科技发展的纷扰使人们不再像以往那样专注于读书,对此造成的影响,他充满焦虑:“我在一所顶尖大学教了一辈子的文学以后,反而对文学教育能否渡过眼下的困境缺乏信心。”
    布鲁姆的焦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的文学教育就是对以纸质文本形态出现的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其主要传播媒介是语言文字。图像文化的兴起,打破了以往文学传播和文学教育的惯例,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大量的文学经典成了影视改编的题材,在文学接受的过程中阅读变成了观看。那么,“文学观看”是不是导致目前文学教育衰落的根本原因呢?文学与图像、阅读与观看二者之间是否必然产生冲突?在我看来,这一问题仍有待学界进行深入的探讨。固然,图像文化正在挑战着人们传统的文学接受方式和阅读习惯,给文学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这只是一个显在的、表层的因素,并未涉及到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在一个电媒文化、图像文化逐渐占据主流地位的时代,传统意义上的以语言文字为主要传媒形态的文学及其所代表的印刷文化,虽然已逐渐丧失其一统天下的霸主地位,但它仍然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传统形态的文学期刊和出版物依然存在并拥有其较为稳定的读者群,文学经典被众多出版社一版再版,不少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被搬上银幕、荧屏或在网络间传播,如此等等无不说明传统的文学形态所具有的生命力。在文学教育中,文学与图像、阅读与观看二者之间其实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例如,1988年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发表了一份《美国的人文学科》的报告,其中“词语与形象”一部分根据统计数字指出,美国人虽然在电视机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同时始终被用作电视剧题材的经典小说的销量也越来越大。在我国不少古典文学名著的热销以及当代一些文学作品成为畅销书,都与影视的推波助澜有着直接的关联。至于在文学课堂上运用影视辅助教学,更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换一个角度来看,影视、网络对文学的借重,一方面扩大了传统形态文学的传播空间和传播渠道,另一方面也会催生出有别于传统文学的新形态。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希利斯·米勒在一次题为《我对文学的未来是有安全感的》的访谈中就曾谈到文学形态上的这种新变,他说:“新形态的文学越来越成为混合体。这个混合体是由一系列的媒介发挥作用的,我说的这些媒介除了语言之外,还包括电视、电影、网络、电脑游戏……诸如此类的东西,它们可以说是与语言不同的另一类媒介。然后,传统的‘文学’和其它的这些形式,它们通过数字化进行互动,形成了一种新形态的‘文学’,我这里要用的词,不是‘literature’(文学),而是‘literarity’(文学性),也就是说,除了传统的文学外,还有使用词语和各种不同符号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文学性的东西。”且不论这种变化会给文学本身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时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学的存在方式及其形态总会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这一趋势已不可逆转。所以,文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关键并不在于文学以何种媒介或形式进行传播,文学的接受方式究竟是阅读还是观看。
    原载:《文艺报》2008-6-12
    
    原载:《文艺报》2008-6-1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