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门槛在《红楼梦》里的象征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杨昆冈 参加讨论

    一、引言
     《红楼梦》是一部结构宏大的小说,作者既善于铺排情节,又善于用各种技巧来叙述故事,使这本小说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作者使用的多种技巧中,其中象征手法很值得我们注意。象征一词虽源自西方的symbol,但中国作家以有形的事物,来代表或暗示某种抽象的事物或观念,与西方作家的方法可以说是相同的。在十八世纪的中国,《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曹雪芹虽未知有象征这个名词,可是他已能从多个层面,来赋予事物抽象和哲理的意义。突出的例子是讨论较多的“通灵宝玉”。本文专注的是为人所忽略的门槛。
    二、门槛与人物的情状姿态
     《红楼梦》写钟鸣鼎食之家的生活。居所是人物活动的环境,而门槛则是门框下方连接地面的横木①,是旧式房屋不能缺少的部份。门槛的实际用途是用来分隔门外、室内室外的,但在书中,门槛至少与人物的四种动作有关:
     1.小孩坐于其上。例如第一回,元宵之夜甄士隐命家人霍启抱英莲去看社火花灯,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户人家的门槛上坐着,待他回来,已不见了英莲的踪影。又如第七回,小丫头丰儿坐在凤姐房门的门槛上,看见周瑞家的,便摆手叫她往东屋里去。
     2.用脚蹬着。例如第二十八回,凤姐、黛玉均曾用脚蹬着门槛,不过凤姐当时是在用耳挖剔牙,而黛玉则是嘴里咬着手帕在笑。
     3.用物敲打宣泄恨意,并藉此引起听者的注意。例如宝玉就曾恨得用柱杖敲着门槛责骂那些老婆子铁石心肠,不能照看芳官等女孩子,反倒折磨她们。
     4.用来标志人物的所在。例如二十二回,宝玉来找黛玉,才到门槛前,黛玉便推他出去,将门关上。
     以上四种动作及所举的例子,门槛只是景中之物,作者叙事时,随手拈来,使人物情状姿态各得其宜,除此之外,应无特别寓意。
    三、由门槛的实际用途引申出来的意义
     作者有意赋予门槛特别的意义,是在以下的几回中。二十四回结尾,小红遗失手帕,知为贾芸拾得,朦胧之间,见贾芸来告她捡到手帕,又来拉她,她因害羞,转身就跑,为门槛绊倒,警醒过来,始知是梦。小红梦里的门槛,不只是一个有形的物体,更是横亘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障碍物。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者正借此梦来反映小红的心理状态。不过小红虽对贾芸有意,而贾芸也有沾惹之心,但事情最终恐不协谐。
     二十九回贾母要带领贾府上下去清虚观打醮。丫头们听闻,无不兴高彩烈。曹氏于此回写道:
     只是那些丫头们天天不得出门槛子,听了这话谁不要去。
    这里“门槛”已由本来实际的用途,引申出另一层意思,“不得出门槛子”,意谓不得到外面去。“门槛”用来分隔里面和外面,在曹氏的叙述文字中已很清楚。不过里面和外面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还需要从其他方面去探讨。
    四、从“铁门限”、“土馒头”到“铁槛寺”、“馒头庵”
     从内外之隔而来,更深一层的是“槛外人”的观念。但在“槛外人”这一名号出现之前,作者刻意描写的是“铁槛寺”和“馒头庵”这两处地方。“铁槛寺”是贾府的家庙,秦可卿、贾敬的身后事均在此办理。“馒头庵”离“铁槛寺”不远,原名“水月庵”,以庵中所做的馒头好,所以得名。但作者的用意则在于扣合范成大诗里的两个意象。此诗名<重九日行寿寺藏之地),原文是:
     家山随处可行楸,荷插携壶似醉剑。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②
    曹雪芹在六十三回引用这首诗的颔联时,“铁门限”改作与之同义的“铁门槛”。③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有千年不坏的铁门槛,也阻档不住死亡的来临,最终都要埋在坟墓里。诗意警策,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作者将范诗里的“铁门限”和“土馒头”点化为“铁槛寺”和“馒头庵”,不但使原本的意象更加鲜活,而且更赋予后两者丰富的内涵。
    五、“铁槛寺”、“馒头庵”里的人欲表现
     “铁槛寺”写贾府停灵之所,曹雪芹于书中极力铺写的是秦可卿与贾敬的身后事。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细节已删去,其事不详,但伊人与贾珍有染,当写实情,否则第十三回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恨不得代秦氏之死”,这种“过于哀痛”的情况便难以理解了。贾敬修道,作者不作正面描写,但到他吞丹砂致死,欲先写宝玉生辰,群芳贺寿,妙玉下贴祝贺,岫烟解释贴上妙玉称号的来由,然后是芳官的改装扮和改名,佩凤、偕鸳园中的嬉戏,这许多穿插之后,才写贾敬的丧事,用意在将生来和死作对比:生是何等的欢乐快意,死是如何的悲伤无奈;生年有限,妄求长生,不但不能如愿,反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死的归所是坟墓,馒头庵正是以馒头形似丘坟来作比喻的,而庵中发生的事情,也大有寓意。秦钟体质本来虚弱,与小尼姑智能在庵内密约偷欢,失于调养,不久病死。他的早逝,作者以调侃之笔描写鬼判拘禁他的魂魄,又让他苏醒过来,对宝玉慨叹以往自以为是,如今始知自误。情欲无疑是作者极力从多方面去审视的人性表现之一。秦、智二人所为,显示情欲败坏人伦,竟到了这样的地步。作者既从秦钟的角度来写,又从宝玉的角度来写,使宝玉见证庵内的丑行和他这位同窗好友的下场。
     秦可卿的丧事,凤姐得宝玉之荐,受贾珍委托,协理其事。她号令严明,仆从安于职守,不敢轻忽怠慢,虽说是“弄权于铁槛寺”,也首次显出了她的治事才能。但不应忽略秦可卿死前来报梦,梦中警告她“登高必跌重”的人生哲理。另外在馒头庵中,作者补了一笔,初次明写凤姐的劣迹。事缘财主张某有女,小名金哥,已许守备之子。长安府的李衙内看上金哥,执意要娶。守备家以为张家收受几家定礼,辱骂张家,不许退定礼,还要打官司。张家赌气,偏要退定礼。长安节度云老爷与贾府相契,张家遂托老尼虚净央贾府代求云老爷。凤姐要张家出三千两银行始代出气。结果守备忍气收回定礼,金哥自缢,守备之子投河殉情,张家人财两空,凤姐坐享了三千两银子。作者此处写道:
     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
    凤姐在铁槛寺初尝权力的滋味后,为了虚净一句“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以及那笔谢礼,竟声称不信报应而耍起手段来。她为张家出气的办法是用贾琏的名义修书给云老爷,云老爷久欠贾府之情,自是应允。凤姐自此胡作妄为,牵连贾琏,日后事情败露,为贾琏所休,也在情理之中④。
     概括而言,铁槛寺和馒头庵两处的情事,用意在指出:情欲放纵,不惟败坏人伦,而且性命难保;道引之术,耗精瘅神,非但不能延年,反而只会促寿;权势虽能满足人的虚荣心,但却不能永保不失;财迷心窍,利令智昏,以致做出贪赃枉法,视人命如草芥的事来,但如此作为,又怎能说日后没有果报呢?无论如何,这四种欲求正是世上许多才智之士所难以克制和超越的。
    六、“槛外人”及其尘缘
    人性之中超越欲求的一面,能否由带发修行的妙玉来作典范?妙玉出身于官宦之家,貌美才高,由贾府用请贴请来住进大观园的栊翠庵。她天性孤僻,不与世俗同流,却一直得到宝玉的钦敬。宝玉生辰之日,她差人送来贺贴,贴上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不知回什么好,想去问黛玉,可巧遇见岫烟。岫烟与妙玉曾为邻居,且有半师之谊。宝玉向她请教,她说妙玉常言:
     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她自称槛外之人。
    岫烟透露妙玉赞赏庄子的文章,所以有时自称“畸人”。她说如妙玉贴上写“畸人”,是自称畸零之人,就回“世人”,自谦自己是世中扰扰之人。现在她写的是“槛外人”,是认为自己蹈于铁槛之外,回“槛内人”,就合她的心意了。宝玉此时才恍然大悟,明白贾府家庙之所以叫铁槛寺,原来是有根据的。他答谢妙玉的贴子便写上了“槛内人宝玉薰沐谨拜”。
     妙玉自称“槛外人”,自以为蹈于铁槛之外,其实是否真能与世相违?第四十一回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妙玉的待客之道。她招待宝钗、黛玉、宝玉吃的茶,是用五年前她住在蟠香寺时,从梅花上收得的雪水烹的;她给客人用的杯子,是王愷、苏轼珍玩的杯子和她自己常用的绿玉斗。宝玉曾将北静王所赠鶺鴒香念珠转赠黛玉,黛玉以“臭男人拿过的”不要掷还。,但妙玉却珍藏古人茶杯,可以说是官宦人家小姐习气未改,为物所累,而她之所以为物所累,是由于为名所缚,所以她虽在佛门静修,却比不上“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黛玉。她将自己常用的杯子给善于体贴女孩子的宝玉用,说明她对宝玉有某种程度的好感,而这种好感正是情,也就是尘缘。
    七《访妙玉乞红梅》诗的作用
     第五十回宝玉联句落后,李纨罚他去栊翠庵取一枝红梅,他乐于听命,独自前往,而妙玉也没有让他空手而回,倒给了他一枝二尺来高,花色如胭脂,芳香胜兰蕙的梅花。宝玉笑吟吟回来,就湘云出的诗题《访妙玉乞红梅》,意兴淋漓地写了: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诗中用观音大士、嫦娥比妙玉,蓬莱仙境比栊翠庵,“挑红雪”、“割紫云”喻折梅,来庵里乞梅谓之“离塵”,折梅而回则称“入世”。⑤“槛外”,是栏杆之外,与妙玉称号“槛外人”的“槛外”二字巧合,但宝玉要到六十三回,生日的第二天,看到贺贴后,才知道妙玉有这样的称号,所以在宝玉可说是无意为之,在作者则可说是有意使之。
     作者喜用“槛外”一词,所以宝玉作的《访菊》诗里有句云: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芙蓉女儿诔》中有:
     芳名未泯,檐前鹦鹅犹呼;艳质将亡,槛外海棠预老。
    而“槛”与他字联文的词则有:“绣槛”、“玉槛”、“桐槛”、“曲槛”、“倚槛”、“玻璃槛”。⑥大观园内亭台楼阁多不胜数,而栏杆又是不能缺少的部份,作者写景抒情时多次用到,也是合乎情理的事。不过“槛外梅”与“槛外人”文字上的巧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访妙玉乞红梅》一诗美化了妙玉的形象,将她比作世外之人,而世外之人正等同于蹈于铁门槛之外的“槛外人”。另外,诗中宝玉乞梅,往返于仙凡之间,正显示了他俗世之人的身份,而这身份与他在谢贴上写的“槛内人”正相契合。换言之,这首诗点明了妙玉和宝玉的相互关系,为“槛外人”和“槛内人”这两个相对的名称作了铺垫,并成功塑造了一个灵性的境界。
     其实妙玉自号“槛外人”,理应超乎俗世,但却未能忘物,也未能忘情,实在是尘缘未了。她的判词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也说明她未洁未空,终于在贾府败落后,失去依恃,流落瓜州渡口,或委身一名老汉,或被迫为妓。⑦可见她的命运并不为她的主观意愿所支配。我们不妨说“槛外人”所代表的超脱只是个虚悬的理想,而这个理想还有待宝玉日后来证悟呢!
    八、结论
     “槛外人”、“槛内人”这两个名称的意思既已清楚,门槛的象征意义也就不难理解。门槛在书中象征界限,从不同的层面分隔真实与虚幻、生与死、现实与理想、俗世与世外。换句话说,作为界限的门槛分隔的是两两相对的世界。真实是现世间的一切,虚幻是现世间人将欲望投影在梦境里的假像。生与死的世界,也就是范诗警句“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的自然规律所限定的世界,不管世人如何固执,如何妄求,始终不能超越死亡。现实的世界情欲泛滥,利欲薰心,充满种种淫行丑行;理想的世界如大观园的世界,黛玉、宝钗、湘云、迎春、探春、惜春等美丽纯洁的女孩子,在园中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俗世充满种种使人堕落以至死亡的欲望,例如对权力、金钱、情欲、长生的追求,便是;世外是超越死亡,肉体与精神绝对自由,没有任何束缚的世界。
     门槛的象征意义,就如书中作者创造的“无材补天”的神话、“还泪”的故事、“风月宝鉴”的故事一样,在不同的章回里,用不同的手法点染勾勒,使前八十回紧密地组织在一起。但门槛突出的地方,在于它只是一物之微,而作者却能利用它,为小说里两两相对的世界画上了一条界限。
    ①参看《汉语大词典》,香港三联书店、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联合出版,卷12,“门坎”条,第七页。
    ②《范石湖集》,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二册,三九○页。
    ③《红楼梦》的钞本和排印本,“铁门限”都作“铁门槛”。
    ④凤姐的结局,作者没有明确透露。她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红楼梦八十回校本》,第五回,五十一页)“一从”句有多种猜测,其中一种认为:“凤姐对贾琏最初是言听计‘从’,继则对贾琏可以发号施‘令’,最后事败则不免‘休’之。”(见吴恩裕《考稗小记》,香港中华书局1979年版,三十四页。)今从此说。
    ⑤参看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243页。
    ⑥“绣槛”见十七至十八回,《红楼梦八十回校本》,一六三页;“玉槛”见十七至十八回,一七八页;“桐槛”见三十七回,探春邀宝玉结诗社帖,三八三页;“曲槛”见五十回,宝琴<詠红梅花>诗,五四○页;“倚槛”见七十六回,湘云、黛玉二人的中秋联句,八六三页;“玻璃槛”见二十三回,<夏夜即事>诗,二三二页。
    ⑦据靖本脂批:“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引自《红楼梦鉴赏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48页,“妙玉”条。)
    原载:《上海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原载:《上海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