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清代华亭名士研究《红楼梦》的成果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柯益烈 参加讨论

    清代华亭(松江)《红楼梦》研究的历史值得回顾。最早提出“红学”一词的是清道光年间华亭名士朱昌鼎。晚清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上有这样一段记载:
    “曹雪芹所撰《红楼梦》一书,风行久矣,士大夫有习之者,称为“红学”,而嘉道两朝,则以讲求经学为风尚,朱子美尝讪笑之,谓其穿凿附会,曲学阿世也。独嗜说部书。曾寓目者几九百种,尤精熟《红楼梦》。与朋辈闲话,辄及之。一日,有友过访,语之曰:“君何不治经?”朱曰:“予也攻经学,第与世人所治之经不同耳。”友大诧,朱曰:“予经学所少于人者,一画三曲也。”友瞠目。朱曰:“红学耳。”
    引文中的朱子美,即朱昌鼎,松江府华亭县人。约在清道光六年至光绪二十二年在世。据黄文镐为《屯窝诗稿·序》中落款年份推算,朱昌鼎约生于1850年,逝于1898年。一生好读书而轻仕途。二十余岁即成诸生,曾做过十余年地方小官,廉洁奉公,生活清贫。朱昌鼎一生著述颇丰,有《一未居文稿》、《屯窝诗稿》、《憩昙庵词稿》、《词媛姓氏录》等行世。其《词媛姓氏录》署名“云间不羁生”,据著名红学家徐恭时教授考证,“云间不羁生”即华亭朱昌鼎。
    朱昌鼎在道光年间就提出“红学”一词,是首倡“红学”第一人。在红学研究史上具有开创先河的意义。传闻在“咸同间”、“光绪初”,京华已有“红学”之说。一般来说,一部巨著的诞生,便有巨学研究出现,然而“红学”一词见诸缥湘,成为专词,当归功华亭文士朱昌鼎了。许多红学专家肯定了这一点。在1991年松江《红楼梦》学会成立时,徐恭时教授来函贺词中说:“红学,滥觞于清乾隆十六年脂砚斋在《石头记》上所写的评语。但‘红学’成词,却由华亭人朱昌鼎(字子美)于嘉、道后首先提出。回顾二百四十年间的红学发展史,不仅作品光传宇内,有井泉处皆知有《红楼梦》;此主要籍艺苑的绘影传声,而研究领域更是硕果丰收,今喜闻红学会诞育,敬书笺以贺。愿学会在普及方面多作贡献;更盼为‘红楼艺苑’深入耕耘,拓新境,绽新葩。”这段贺词,也是对松江《红楼梦》学会的鼓励。另一著名红学专家、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红楼梦月刊》副主编杜景华先生,他在给松江《红楼梦》学会成立的题词中说,朱昌鼎是“首倡红学第一人”。朱昌鼎首倡“红学“的典故,在红学评论中被广泛引用。如韩进康先生著的《红学史稿》中也引了《清稗类钞》这段话。这个带有故事性的出典,被广泛引用的原因也在这里。
    华亭文人与《红楼梦》结缘颇深。除了朱昌鼎之外,还有嘉庆时著名仕女画家改琦,他由于画《红楼梦》人物而著称于世。改琦(1773-1828)字伯蕴,号香白,又号七芗,别号玉壶外史(也作玉壶山人),先世居西域(新疆),祖父改光宗在松江任武职,遂入华亭籍。改琦绘《红楼梦》图五十幅,红楼人物五十四人,其中女性四十二人,男性十二人,共分编成四册。第一册十二图除第一、第二图分别为通灵宝石、绛珠仙草和警幻仙子外,其他十图统统是十二钗中的人物。十二钗中的另外二人,则接画在第二册上。正十二金钗之外,皆为“副”、“又副”中的人物。可见画家作画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先有计划,画有次序的。遵此安排,男性人物,当然是放在第四册中了。从张问陶最后题咏是在嘉庆十七年来看,改琦的《红楼梦图咏》应成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之前。改琦绘此图像,是在《红楼梦》初版行世后二十余年间,可谓是一部最早由著名画家创作的《红楼梦》人物图像。每幅画均布局合理,构图典雅,变化繁多,人物刻画细致,线条流畅自然,并以环境衬托人物。所绘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生动逼肖,形神兼具。李筠嘉得此画册后,如获至宝,并请华亭名士一一为之题咏。可见当时华亭对《红楼梦》研究已蔚然成风。李逝世后,由淮浦居士购得此画册,于光绪五年(1879年)付梓行世。此后翻刻甚多,连日本也有摹刻。图册中所绘林黛玉形象,现聪颖标致之体,作弱柳扶风之姿,将其神韵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几十年来,我国所出版的《红楼梦》图书,常有以改琦画的林黛玉形象作为封面人物,盛此不衰,可见其魅力之大了。
    与改琦同时代的河道总督、工部尚书张祥河,开创了索隐派红学的先河。张祥河(1785-1862),松江府华亭县人。嘉庆进士,清画家、诗人,一生著作颇丰。嘉庆十八年,他在里居与同邑改琦“论画往来无虚日”,并与张问陶往来甚密。而张问陶与高鹗同在乾隆五十三年顺天乡试中同科中举,故属“同年”。嘉庆六年辛酉九月,张与高鹗又同为顺天乡试同考官,两人常作诗唱酬,张作的《赠高兰墅(鹗)同年》七律中有“艳情人”,良当称誉。由于该诗下有“‘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一句注语,引得红坛纷争不朽,至今未了。从上面情况看,张祥河和改琦、张问陶、高鹗都有密切的关系,也都是因为《红楼梦》而结缘。
    张祥河在所著《关陇舆中偶忆编》中说:“《饮水诗词集》为长白性德著,大学士明珠子。……世所传贾宝玉者,即其人。”这是一种较为牵强的索隐观点,其源皆出自高宗乾隆皇帝。清人赵烈文《能静居笔记》云:“于翁言:‘曹雪芹《红楼梦》,高庙末年,和珅以呈上,然不知所措。’高庙阅而然之,曰:‘此盖为明珠家作也。’后遂以此书为珠遗事。”因此,在旧红学时期,“明珠家事说”就流传开了。
    “明珠家事说”也称“纳兰性德说”。纳兰性德(1655-1685)原为纳兰成德,康熙朝宰相明珠的长子,清初著名词人,著有《饮水词》。“纳兰性德说”的主要根据为,一是性德善诗言情言愁,其风格与《红楼梦》主人公相似;二是性德十五岁中举人,与贾宝玉十五岁中举颇合;三是性德夫人即黛玉;四是金陵十二钗即性德座上客。张祥河受当时思潮影响,持此观点,并在华亭文友中广为传播,为形成民初庞大体系的索隐学派,起到了“先河”的作用。
    自此以后,华亭文人传播红学、研究红学相沿成习。其中突出的是王芝岺《题红词》三十二阙。王芝岑,华亭人。其题红词曲目有《梦玉人引·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法曲献仙音·警幻仙曲演红楼梦》、《锦帐春·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红窗迥·送宫花贾琏戏熙凤》、《玉连环·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贺圣朝·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等等,基本上每一阙归纳大观园中一起重大事件,并再现了金陵十二钗的神姿情态。如《金缕曲·埋香冢黛玉泣残红》:“一掬伤春泪,又匆匆,清明谷雨,等闲过矣。二十四番风递编,枝上空余湿翠,只剩有埋愁之地。漫说红颜多薄命,但名花也便难如意。三尺土,众芳寄。天涯大半同憔悴,只堪怜,飘零似我,更誰知己?我欲问花花不语,偏是啼鹃解事,却谱出声声清徵。七字吟成千古恨,叹吴侬几为多情死,肠断处,绿阴里。”此曲将黛玉埋香冢、泣残红的神思情怀,描绘得淋漓尽致。王芝岑的《题红词》可以由演员说唱的。这也说明嘉、道以后,《红楼梦》已普及到茶楼酒肆,需要改成词曲由名伶侍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题红词》三十二阙是最早将《红楼梦》的内容搬上舞台所作的尝试之一。
    上述人物的史迹可以说明,无论是“红学“的名称,还是红楼梦最早的衍生著作,还是红学研究的最早的人物,华亭名士都作出了很好的贡献。嘉、道至光绪时期华亭地方红学研究历史,是值得称赞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