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12日“绵阳日报”载马经义“《红楼梦》的梦式结尾法”一文。提出“八十回丰曹氏《红楼梦》本就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云云。一名中学生能对《红楼梦》这部巨著作如此深入的思考,其求学精神是值得称许的。但作为一种学术观点,笔者却不敢苟同。特提出如下质疑: 马文提出“《红楼梦》不是一部残书”,“更不是没有完稿”。“曹雪芹写到八十回就停笔了”[2]其说没有什么根据呢?《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从成书到今天已230多年了,它是历史的产物。它是不是一部残书,一方面由作品本身来决定,另一方面也应有历史资料作参论。红学研究发展到今天,红学家们已发现了各种早期《石头记》手抄本和晚期《红楼梦》木刻本。曹学研究脂批学研究,探佚学研究,已发掘大量资料。证明传世的八十回本曹氏《红楼梦》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它的确是一部残书。请看下面的事实: 据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论》、孙逊《红楼梦脂评初探》等的研究,曹雪芹约20岁左右始作《石头记》,经过十年辛苦,约在30岁左右完成了初稿,之后又“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在此期间,作者至亲密友中有署名脂砚斋,畸药史的人曾参与《石头记》修订工作。脂砚斋约比曹雪芹长五六岁,畸笏叟比作者长一辈份。他们与作者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经历,熟悉作品所写人物、事件,最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他们在曹雪芹《石头记》传世定稿上留下数百条批语,记录了他们对小说所写人物、事件、情节的“阅评”意见,记录了他们帮助作者校正文字,誊清定稿,修改章节的一些情况。比如小说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甲戌本《石头记》有畸翁史眉批,回末总评曰: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世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替”“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从这条批语可知,《石头记》原稿和《石头记》传世定稿是不同的,曹雪芹曾听取脂砚斋等人的意见,对原稿作了较大的更动。 曹雪芹的《石头记》是怎么传世的呢?有两点必须弄明白:一是《石头记》初稿是经作者听取脂斋等人意见修改,然后经脂斋等“抄阅”“再评”才传世的。二是由少到多,先至亲密友然后扩大外围,逐步传世的。 周汝昌《史事稽年》考证,:约在乾隆十七年“《石头记》大体毕具,前四十回或已传抄问世”。到乾隆27年,又扩大到八十回传抄问世。十年间,脂斋凡五次“阅评”《石头记》,稍后畸笏叟又六次“阅评”《石头记》。现在,我们虽然不能见到曹雪芹审订的《石头记》手稿,但我们却已发现了曹雪芹生前即已问世,经作者审订,由脂斋“抄阅再评”的《石头记》手抄本残稿,这就是乾隆十九年(甲戌)传抄问世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世称“甲戌本”)。虽然这个手抄本仅残存十六回,但它在作者《石头记》初稿完成第三年即经修订传抄再评问世,保留了作品许多原始风貌,很有研究价值。从甲戌至庚辰。壬午之后,红学家们又陆续发现了十二个大同小异的《石头记》手抄本,这些手抄本上留下脂砚斋的“阅评”记录58条,畸笏叟的“阅评”记录93条,还有其他人的“阅评”记录,总计一千八百多条,这些阅评材料红学家们通称为“脂批”。这些脂批为我们研究早期《红楼梦》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 原载:《绵阳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7卷第3期,1998年9月号 (责任编辑:admin) |